查看原文
其他

一课经济学5:房地产不行了!经济就一定下滑吗?

2017-09-27 齐俊杰 老齐的读书圈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再次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来聊经济学的话题,昨天说到了价格,作者讲这个价格包罗万象,是综合信息的集中反映。他既反映了供给,又回答了需求,还解释了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变化。很多人说成本决定价格,这是不对的。价格一部分来自于成本,更多的是反映人们现在购买商品的渴望程度,成千上万个企业在市场之中,追求回报率最高的生意,所以才促进了资本追着回报跑,而客观上让效率最优。当资本集中与某个行业,必然产生规模效应,从而降低成本,增加供给,最后导致价格下降利润减少,每个行业无不是经历这个过程。大家原来认为的奢侈品,逐渐的都走入家庭变成了必需品,比如自行车,比如汽车,手机,个人电脑等等,在供给增加后,资本和规模引发技术进步,从而降低价格。让这个产业走向成熟。而当行业无利可图之后,资本会离开,这个行业也就自然升级换代,要不就自动消亡被别的行业所取代。

 

整个经济,就是在价格的规则下,形成优胜劣汰。当然也有人提出批评,说为什么不能更多的生产鞋子,不赚钱了,不代表大家不需要。我们生产更多的东西,才能代表财富在增加。但其实这又是孤立的看问题,他不生产鞋子了,他可能会去开快餐店,又或者去造玩具,他并不一定就闲下来了,所以你让他继续生产鞋子,最后造成鞋子积压,而很多人还买不起玩具,最后就是效率问题,一方面不够,另一方面浪费,而由市场价格调节,当他发现无利可图的时候,一定是供给大于需求了, 他转向其他行业,这样才是效率最优的选择。

 

所以,老齐又得多说一句了,很多人说砍掉房地产后,中国经济就不行了,你孤立的砍掉他,似乎是损失惨重,但如果考虑到替代性的变化,房地产不行了,没准中国也兴起了硅谷热科技热呢?现在炒房的钱,都拿出来创新,拿出来创业了,这岂不是一个大好事。相反房地产再这么涨下去,能用于创新和创业的钱,也都拿回去炒房了。所以孤立的看问题,其实是个很搞笑的事情。你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明知道从楼上跳下来摔一下会很疼,为了不往下跳,还不断的往上爬。那以后跳下来不是摔得更残吗?

 

每次政府要稳定物价,把某一行业的物价抬高到市场价格以上,又或者压低到市场价格以下,都会获得惨败。比如春运火车票,明明一票难求,但是火车票不能涨价,最后就是黄牛遍地,通过倒卖这些车票,来牟取利益,而消费者购票的费用加上黄牛的服务费,刚好达到了市场均衡价格。所以市场上总有投机商人也就是黄牛出现,他们专治各种不服,哪个地方的价格达不到均衡,他们就会出现在哪,不光是政府行为,还有企业的饥饿营销也是如此,比如刚刚发布的苹果手机,也由于备货不足,遭遇炒作,而黄牛也会囤积然后加价。只不过这种来自市场的价格扭曲存在着严重的风险,这些风险,黄牛也要承担。万一囤货之后,苹果大量放货,那么就全砸手里了。老齐在北京,2017年上半年北京国安队的成绩很差,球踢的很烂。有人就调侃了,说这是俱乐部一次有组织有预谋的整治黄牛票的行动,可不是吗,球踢得太差,球迷根本不看了。黄牛全都哭死在厕所了。这回赔的裤子都输光了。但相比于企业行为来说,医院的黄牛和火车站春运的黄牛,基本上上几年不败。所以政府造成的价格扭曲,问题更严重。甚至这种套利连风险都没有。

 

那么该怎么看待黄牛呢,其实这种黄牛扮演了经济的润滑剂,他们让价格回到了供需的平衡点上,他们通过自己的套利,承担了风险,让价格回到了均衡。比如一些炒作农产品的人,他们需要自己先囤积,然后等到价格上涨之后,再去卖出,这些二道贩子着实可恶,造成了市场价格上涨。但他们的作用恰恰是防止了农民承担卖不出去粮食的风险。还有炒房团,他们大量购买住房,推高房价。让很多人恨得牙根痒痒,但同时他们分担了开发商的风险,让房价上涨,开发商才会更加有动力去盖房,从长期来看,肯定是增加供给平抑需求的,但短期看似乎确实让供需扭曲。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炒房的,一开始就不允许炒房。那么现在盖出来的房子肯定要少的多。所以,短期来看让我们厌烦的炒房者,其实长期来看,正是增加房地产供给的主要因素。而他们在刺激这个市场的同时,也承担着房子过剩的风险。什么时候风停,他们并不知道,现在价值几千万的房子,未来可能突然就全都卖不掉,自己不但血本无归,还要负担很高的贷款负债,这都是必然会出现的结果。只是不知道,最后是谁倒霉而已。其实老齐一直有个观点,中国的房子之所以现在这么奇葩,就是因为楼市调控太多。如果一开始就自由买卖,土地敞开供应,也不限购限贷。现在估计早就被玩坏了开始价值回归,之前就是太多的手干扰了价格传导,从而让价格体系混乱,这才憋出了一个更大的泡沫,一个更加难以收拾的结局。

 

但是,黄牛可以炒价格,政府能不能干呢?不能,因为政府要干这种囤积居奇的事情,必然会让价格体系混乱,最后他又不会承担风险,还是全体纳税人倒霉。所以怎么看都是一个多输的格局,作者举例50年代,美国政府补贴棉花的例子,政府收储,然后亏本卖,从而平抑棉花价格。最后的结果还是全体纳税人买单,人家不想买棉花的,也跟着倒霉。而且更重要的恶果是,美国纺织业逐渐越来越弱。美国囤积棉花的时候,市场价格走高,别的国家玩命生产,所以他们还没抛呢,人家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所以相当于美国补贴了其他国家的棉花产业。最后这个政策相当失败。

 

作者的观点是,棉花卖不掉价格低你就让他低,赔钱了农民就不种了,价格也就起来了。如果有别的国家能提供更便宜的棉花,那么就采购,慢慢的美国的棉花就消失了,而此时消费者购买的成本下降,他们就可以买更多的商品,美国失去了棉花产业,会推动其他产业的蓬勃发展,这本身就是一次产业升级。基础农业工业都交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去干,美国做利润更高的工业,这岂不是更好。一个芭比娃娃,中国连1美元都赚不了,其他20美元都是美国人赚走了。所以如果这就是市场经济调节机制,放弃低端你才能爬到食物链的顶端,市场不出清,不赚钱的产业不死绝了,资本都被套死了,他就不会向其他地方流动,所以最后他也不会升级换代的。还得说回我们的问题,为什么说政府投资低效,主要就是他不知道市场需要什么,盲目的采购工业品,让一些企业死灰复燃,本来该出清的产业,出不了清,该流动的资本,又被投资激活。看似四万亿救活了经济,其实只是回光返照,让市场运转更加低效。如果我们继续按照四万亿的思路走,那么恐怕现在的东北就是全中国经济的未来。所以东北的问题就在于低效,为什么低效,就是管不住的手上下乱摸的太多,这就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恶果,政府干预的越多,市场退化的也就越多。一旦市场沉寂了,你再想激活它可就不容易了。

 

下一个问题,我们看看政府价格管制,这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话题。说白了就是限价,现在大家第一想到的就会是限价房,这个政策要保证穷人买的起,而理由通常都是因为民生问题。其实刚才提到的火车票和医院的挂号票也是一种价格管制。作者说,这种管制的难点就在于,政府必须要给出一个合理的价格。而高于这个价格,就被自动认定为是不合理的。但问题是,这个均衡价格政府通常找不到,也没有人会知道在哪里,而他更多的来自于一种感觉,限价之后很多人会图便宜而更多的购买,但由于价格不能涨,所以无利可图,也就不生产了,最后造成更短缺。接着就变成了囤积居奇,让炒作更有了基础,就像当初的长春炒作君子兰,就被限价,然后甚至造成了黑市价格的暴涨。一些单位甚至拿公款去炒花了。那么有人说了,限制价格的同时,增加供给行不行呢?理论可行,但实操很难,这种数量配给很难操作,你的限价已经让市场失灵,那么你供给多少,市场会达到供求平衡呢?不知道!甚至达到了供求平衡,但因为囤积炒作出现,而结果还是短缺的。还得说回房子,如今就是这样。限价限购之后,你已经搞不清有多少需求是要买房住的,又有多少需求是投机炒作的。明明房子已经够34亿人居住,但就是价格不断上涨。这就是很显然价格失灵。引发的市场乱象。现在是骑虎难下,放开供给怕最后遍地烂尾楼,不放开供给害怕价格继续涨直接刺破金融泡沫,所以左右打脸。

 

总之价格管制,只能是一时的,不会是永久的,你战争状态价格管制,有助于集中优势力量,但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价格管制,只能让供需错配,最后自己都搞晕了。这就是我们谈到的价格了,明天我们谈谈大家更关注的问题,房租!明天见


一课经济学4: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 为何难以持续?


一课经济学3:为何越是保护的产业 越是没有前途?


一课经济学2:当心!机器会抢了我们的饭碗?


一课经济学1:四万亿投资拉动经济 到底错在了哪里?

蜻蜓FM 听全本的《一课经济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