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的盛世 全集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您又一次来到老齐的读书圈,我们读了好久的商业财经,今天开始我们轻松几天换换思路。来给大家读一本有关的历史的财经书。叫做饥饿的盛世。作者是著名历史作家张宏杰先生。他这本书里描写了康雍乾盛世的真实情况,可能会完全颠覆掉您对于中国历史上盛世的印象。话不多说,我们看看在乾隆朝,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不是真像电视剧里演的那么繁荣昌盛。
书里上来就介绍了康熙雍正乾隆的关系,祖孙三代,但是帝王家的孩子跟普通家的孩子不一样,以至于康熙很久都根本没见过乾隆这个孙子,还是在雍正的运作下,10岁的乾隆才和康熙见了一面,这已经是一种殊荣了,要知道康熙一共97个孙子,能见过面的不超过一半。当时老皇帝一见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就觉得这孩子非常大气。其实当时乾隆的背景不好,因为他妈是钮钴禄氏,并不是什么显赫的家族,进入雍正王府,估计只是个丫头。所以乾隆这样的身世不太会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当时康熙最喜欢的孙子是太子的长子,康熙也知道当时的太子不堪重用,但碍于喜欢这个孙子,所以才迟迟下不了决心,而雍正为了得到皇位,所以故意在自己的儿子里选了一个最出色的,介绍给康熙,希望借此扭转局面。
康熙皇帝
后来,果然事情朝着雍正希望的方向发展,康熙竟然把乾隆带在了身边。在此之前也只有太子长子有这样的特殊待遇,后来祖孙两打猎,乾隆遇到一只熊,康熙打了一枪,黑熊倒地,乾隆一下子愣住了。在康熙的提醒下,他才犹豫着骑马向前,谁想到黑熊突然又站起来扑向了乾隆,这时候事出紧急,康熙马上开了第二枪,打死了黑熊。这时候康熙突然意识到可能冥冥中有天意,为什么偏偏这时候乾隆犹豫了一下,如果他要直接上前,可能就被黑熊所伤。觉得这是乾隆的福气所在,这点让康熙深信不疑。然后各种史料记载,康熙不断夸乾隆是个有福之人。后来也确实如此,乾隆一直活到89岁。一直活到了1799年才去世,而跟他同年去世的还有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而华盛顿通常被视为是一位近代的总统。一个古代的皇帝跟一个近代的总统同一年去世,恰恰也说明了,中国在这一时期已经远远落后了世界一个时代。
在朝鲜的李朝实录里记载,后来康熙爷病重,在病榻之上,立雍正胤禛为嗣皇,特意点名雍正第二子弘历英雄气象,封太子。所以,雍正得到皇位,确实跟乾隆有很大关系,而且清朝中期这几个皇帝都挺有意思,从康熙开始,雍正乾隆嘉庆基本死前都没什么征兆,特别是雍正,白天还好好的,晚上就不行了。年仅58岁就挂了。后来史学家们一致认为,雍正是因为吃了太多丹药,最后很可能是汞中毒。所谓不作不死。当时雍正死的突然,甚至没有立太子。但其实老谋深算的雍正,早已经秘密的将密诏藏在了正大光明的匾额后面。后来在重臣张廷玉主持下,25岁的乾隆继位。他也是清朝到现在为止,唯一一个顺理成章继承大统,而没有血雨腥风争夺皇位的皇帝。所以现在说回去,康熙说这孩子有福气,确实不假。
康熙当年的风格是宽仁,而雍正的风格是严谨,所以历史的评价康熙更高。大家也都更喜欢康熙皇帝,但其实康熙晚年由于太过宽松,一度导致朝政废弛,要不是雍正工作狂一样严谨的态度,恐怕大清早就衰落了。所以别被甄嬛传给骗了,历史上的雍正哪有那么多闲心去光顾后宫,他一年就给自己放一天假,一天批阅奏章无数。平均下来每天要写8000到1万字,你算算这工作量,还要上朝,议政,会见大臣和看书。基本一天排的满满的。大家之所以不喜欢他,编排他,是因为他太严格了。所以明明是康雍乾盛世,后来大家就说成了康乾盛世,反而把雍正的功劳给抹杀了。这些其实乾隆都看见了,所以他上台之后就意识到,不能再像他父亲一样吃力不讨好。甚至还要唱反调,比如他把得宠的那些道士全都赶走了,这其实就是当众打雍正的脸,还有雍正定下的国策,鼓励百姓开荒,结果很多地方官为了升官发财,乱报数字,结果老百姓的赋税跟着土地走,数字上去了,土地却没开垦,百姓的赋税越来越重,乾隆上来就说,谁在瞎报数字,我就弄他。之前乱报的,也要一一核查。这一举措确实深得人心。
雍正皇帝
乾隆接了一个好摊子,是帝国蒸蒸日上的年代,而欧洲也在开始工业革命,还没有力量顾及东方。所以他命真的很好。乾隆用了很多前朝重臣,像张廷玉,鄂尔泰这都是几朝老臣,甚至一些被雍正判了刑的,被判了死刑的,也都让乾隆给放出来了。2000多名官员被他从轻发落。乾隆又回到了康熙宽仁治天下的老路上。
乾隆还很孝顺,特别是对那个丫鬟出身的亲妈,一向节俭的乾隆,给老太太办寿宴却竭尽奢侈了一把,对太后尊重,但也不是全无戒心,乾隆决不许后宫干政。对于太后身边的亲戚也是打压。对亲兄弟也是如此,他没有像雍正那样把政敌兄弟全都下狱,事实上他的兄弟也不是政敌,所以好吃好喝养着你,但绝不允许你碰政治。他还把那些叔叔辈的亲王们,踢出了军机处。从这开始,亲王基本就远离政治了,直到慈禧的时候,亲王才重新回到政治舞台。
蜻蜓FM的付费用户们也不要着急,聪明的投资者播完,饥饿的盛世这本书的全集就会上线
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
格雷厄姆的股票估值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