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博弈》什么是暴雷之后的资产重组?
金钱博弈 1:什么是暴雷之后的资产重组?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2023年下半年,恒大暴雷了,随之而来的是地产开发商,接二连三的出问题,盛京银行,也出现了巨大的坏账,辽宁国资旗下的AMC也就是资产管理公司出手,接走了他手上的坏账。那么后面会如何演绎,我们会爆发金融危机的风险吗,今天我们找来一本书,就叫做金钱博弈。写的是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韩国银行危机的案例。当时新桥收购韩国第一银行,是亚洲投资业的一个里程碑项目,跟今天我们国内的情况,十分类似。看完这本书,你大概就对当下的情况,有个了解了。作者是单伟建,当时就担任美国新桥投资集团大中华业务的负责人,也是整个项目的操盘手,所以没人比他更了解事情的真相了。老齐多说一句,单伟建先生,是一位真正的投行大佬,当选过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投资人,跟他同时入选的还有红杉沈南鹏,顺为资本的雷军,许达来,赛富闫焱,高瓴的张磊,经纬的张颖,今日资本的风投女王徐新,还有至今下落不明的华兴资本包凡等等。这些都是当之无愧的,顶级投资人。后来单伟健加盟太盟投资集团,成为执行董事长,管理着500亿美元的资产,同时也是阿里巴巴董事会的独立董事。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惨烈程度,其实很多人都已经没印象了,当年许多亚洲国家的央行都发生了崩溃,已经无力保护本国的货币和商业银行,韩国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他向IMF求助,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是无利不起早,我出钱没问题,你得出售你的资产给我。尤其是倒闭的商业银行。所以韩国政府最后同意出售他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也就是韩国第一银行。而此时,他已经是一个有毒资产,那些西方的金融机构,要求你得先把不良贷款,清理干净之后,再卖给我。所以最后韩国政府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签订了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最后单伟健带领他的新桥投资脱颖而出,拿下了这笔并购吃下了100%的控制权。这是史无前例的一次外资收购韩国一家全国性银行的控制权,谈判就持续了一年多,几经波折。
作者单伟健提到,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年韩国也是对外开放,然后倒在了亚洲金融危机当中,而现在中国也已经开放了几十年,2020年引入外国直接投资,已经位居世界第一。2021年又增长了20%。所谓外国直接投资,是指投资方直接拥有,或控制被投企业10%或以上的股权或者投票权。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直接投资往往伴随技术,产品,品牌,知识产权,管理方法和人才的利用或者转移。带来的价值和无形资产,远大于金钱本身。所以他的影响更大。而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外商投资。与此同时,我们很多企业还走出去,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在2020年位列全球第一,存量全球第三。出去并购,以及被他人并购,已经成为一种经济常态。
作者管这种没上市的股权并购,叫做私市股权投资,最早的并购发生在1900年,当时钢铁大王卡内基,4.8亿美元的价格,把公司卖给了摩根,而成为世界首富。而摩根那边还收购了另外两家钢铁公司,组成了当时的巨无霸企业美国钢铁公司。这也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家1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那么摩根的钱哪来的,要知道1900年4.8亿美元是一笔巨款。其中2.25亿美元,是摩根打的白条,而借钱的对象就是卡内基本人,摩根承诺50年到期,年利率5%。换言之,摩根找卡内基借了一半的钱,买下卡内基的钢铁公司。而卡内基相信的是摩根的信用,试想一下,假设卡内基拿到这么多钱,他也要存入银行。其实也是被银行给借走了。所以摩根和卡内基之间,简化了这个程序。就假装卡内基把钱先存进来了。所以这笔收购当中,卖方贷款,成为交易成功的关键。当然作者也说,这个过程,传说的过于简单,再加上年代久远,资料不全,所以靠谱性存疑。
但是摩根确实凭借这个交易,成为了这种私市股权投资的鼻祖。但是后来,这个行业真正蓬勃发展,大行其道,要一直等到80-90年代。
1988年,私市股权投资巨头KKR斥资250亿美元,收购美国RJR纳贝斯克公司,这是当时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并购案,后来还有一本华尔街著作问世,叫做门口的野蛮人,写的就是这个故事。这也让私市股权投资闯入公众视野。原来资本还可以这么玩。不过作者说,虽然这个故事很精彩, 但最后KKR不但没赚钱,还赔了不少,投资动用的本金只有35亿美元,而其他的钱都是借来的贷款。最终本金损失了7.3亿美元。结局失败。
KKR创始人后来说,任何傻子都能收购公司,而在收购后发生什么才是重要的。那意思就是说,收购不难,出高价就行了。但问题是你能不能赚钱。韩国这次危机,是索罗斯大闹东南亚引发的,大规模资本外逃,导致韩国金融市场崩溃,随之引发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当时除了没有开放的中国大陆得以幸免外,其他亚洲国家都受到了牵连。
在之前,韩国的发展极为迅速。在美日贸易战之下,韩国得到了实惠,承接了日本的产能需求,半导体,钢铁,汽车,电子等多个支柱产业形成。三星,LG,大宇,现代等财阀如日中天。但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就导致了整个体系的崩溃,那些财阀集团,破产的破产,重组的重组。韩国第一银行和汉城银行就在濒临倒闭的情况下,被收回国有。而IMF的援助韩国的条件就是,你必须把这两家银行,卖给外国的投资者。其实说白了,就是要让韩国人出卖他们的金融主权。跟鸦片战争之后,我们被五口通商割让香港区别也不大了。而且光出售还不行,还得洗白白喷香香之后,再出售。这对于韩国人来说,相当于奇耻大辱。不少韩国人都流传过这么一个说法,亚洲金融危机后,除了泡菜之外,已经没什么是韩国人自己的了。当年的韩国总统是金大中,98年2月临危受命,收拾烂摊子。而金大中,也算是为数不多的,结局还不错的韩国总统了。除了两个儿子受贿和逃税被判刑外,自己到是问题不大。09年病逝。在他之后,卢武铉跳崖身亡,李明博和朴槿惠都被抓入狱,直到文在寅才打破青瓦台悲剧。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的增长,引起了华尔街的巨大兴趣,而作者也从费城来到了香港,此前他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教授,甚至创办了中国经济评论期刊,对于研究中国改革开放,他有很强的兴趣。92年,几家大公司,招揽作者去发展中国业务,咨询公司,又辛苦又不赚钱,他兴趣不大,相比来说,投行的日子就容易很多。所以他选择加入摩根银行,给他的头衔是,副总裁兼中国首席代表。
听着比较唬人,在工业企业当中,副总裁位高权重,但金融企业里,副总裁基本都是骗人的,属于一个基层干部,他压根管不了几个人。他认为自己6年教授的身份,怎么也得混个董事总经理吧,相当于互联网企业的部门总监,但无奈,当年自己算是个投行新人,摩根银行没同意。
当时他的工作就是在国内找好的企业,拉到国外上市,从而抽取5%的服务费,比如客户最终IPO募资10亿美元,他们就能收到5000万美元。所以利润还是不低的,大家也都盯着这块肥肉,投行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
93年,他把家搬到了香港,那时候中国的GDP是4400亿美金,相当于美国的16分之一,日本的10分之一。所以依旧是经济发展的早期,到处都比较穷。而且计划经济色彩比较严重,那些工厂,公司,都有主管部门,所以不是他们同意就能拉出去上市的,得先报批,然后改制,都弄完之后,才能上市,3年当中,符合标准的企业只有31家,寥寥无几。甚至还不如当时的外资投行多。所以就是僧多粥少。压根不够分的业务。他所在的摩根银行,还是一个投行新手,之前摩根拆分,把投行部门拆给了摩根斯坦利,而摩根银行在很长时间,都只是个商业银行,直到1989年,才又开始恢复混业经营。重新建立投行部门。日后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摩根大通,所以一个新业务板块,加上他一个新手,要想在内地开展业务,极其困难。他们只能加倍努力,不断拜访企业家,各种出谋划策,各种画饼。更重要的,还得去疏通管理部门的关系。那么他们是否拿到了相关业务,这些又跟后来收购韩国第一银行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