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布病知多D

广东疾控 广东疾控 2020-01-29

最近,布病这一传染病引起广泛关注

广大市民吃瓜群众开始担忧了


布病是什么鬼?我们会得布病吗?



太长不看版

1.不想得布病的方法是:

※ 把肉做熟再吃,特别是吃烤肉、涮肉时;

※ 买合格的奶制品,散装奶要煮沸后再喝;

※ 皮肤有破损时戴手套处理肉及内脏;

※ 职业人群应严格做好个人防护。


2.怀疑得了布病不必恐慌,及时到医院筛查并规范治疗,防止慢性化。



那么,今天我们来聊聊——布病

什么是布病?

布病,全名“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民间称之为“千日病”、“懒汉病”

布鲁氏菌怕湿热、紫外线和常用消毒剂:

  • 100℃的干热条件下,7~9分钟即可将其杀灭;

  • 80℃的湿热条件下杀菌,只需6分钟左右;

  • 单靠直射阳光,布鲁氏杆菌最长活不过4小时。



人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得布病?

传染源

受感染的牲畜是主要传染源,我国大部分地区以羊为主,牛、猪、鹿和犬等也可成为传染源。国内暂未发现人传染人的病例


传播途径

布鲁氏菌可通过消化道、破损的皮肤黏膜和呼吸道等途径传播。

  1. 经消化道传播:主要通过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物、水或食用染疫动物的未煮熟的肉、内脏或未有效消毒的奶及奶制品

  2. 经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感染。

  3. 经呼吸道传播:吸入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而感染。可发生于皮毛加工、圈舍打扫以及布鲁氏菌实验室操作过程


高危人群

人群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高危人群包括:  

  • 从事饲养、屠宰、加工、贩运、销售羊及其制品的职业人群

  • 从事疫苗和诊断制品生产及布病防治科研等职业人群;

  • 进食未煮熟或未有效消毒的肉、内脏、奶及其制品的消费人群。



得了布病会怎样?

  • 人感染后,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且较为隐匿,不易早期发现,容易漏诊、误诊。

  • 布病具有四大典型症状:即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含低热)、多汗、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

  • 部分患者伴淋巴结、肝、脾和睾丸肿大(男性)或卵巢炎(女性),少数患者可出现皮疹和黄疸,慢性期患者可以表现为骨关节系统损害。



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得布病?

如果发病前去过布病疫区、或接触过疑似布鲁氏菌感染的家畜、畜产品,或食用过未煮熟或未有效消毒的肉、内脏、奶及其制品,或从事布鲁氏菌实验研究、疫苗生产等工作,并且出现发热、多汗、骨关节痛等症状,应尽早到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可疑接触史,以早诊断早治疗



得了布病怎么办?

及时治疗最关键!!!布病的治疗原则为“早期、联合、足量、全程”。

如果能及时按医嘱接受规范化治疗,急性期患者中大多数可于3~6个月内恢复健康。如果发病后3个月内没有及时治疗,或者没有按医生要求坚持用药,就容易转为慢性布病,不易治愈



不想得布病要怎么做?

由于布鲁氏菌传播方式和感染途径多样,需对不同人群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普通人群

  • 肉类要充分煮熟后再吃; 

  • 购买合格奶及奶制品,未经有效消毒的生奶务必要煮沸后再喝; 

  • 不喝生水,勤洗手; 

  • 加工食品时要做到生熟分开,工具用开水消毒;

  • 防止伤口接触肉类 ;

  • 尽量减少与牛羊等动物的接触。


养殖及屠宰职业人群

  • 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时戴口罩、帽子、乳胶手套、胶鞋,穿工作服; 

  • 购买检疫合格的牲畜并做好免疫接种,实施科学圈养; 

  • 对牛、羊棚圈定期消毒、净化,采用湿式作业;

  • 保护水源,妥善处理家畜排泄物; 

  • 严禁徒手直接接触病畜流产物和死胎,对病畜及染病动物脏器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实验室人员

  • 严格做好个人防护;

  • 在规定的实验室等级开展相应实验项目;

  • 定期体检。



最后,提醒各位亲们

天气渐冷,南方的广东也已成功“入冬”

想必“打边炉”、”涮火锅”早已摆上日程

千万别为了追求口感鲜嫩而进食未煮熟的牛、羊肉片哦~

图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非商业用途,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感谢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邓爱萍主任医师提供专业指导)



撰文:王雷(GDFETP-14学员)

美编:郭丽丽

初审:黄琼(办公室)

审核:甘萍



往期精选【戳下方标题】

号外号外!GDFETP又又又又招募英雄啦!

 老板,来份湿米粉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