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黑板】记好这些知识点,初春时节防流感
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呼吸系统感染(大部分患者病变局限在上呼吸道),可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多表现为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明健康和疾病就是一场正气与邪气的较量,人体的机体活动和抗病能力是身体的守卫,是不得病的根本之所在,所以加强人群预防至关重要。
日常生活如何自我防范流感?
中医药如何预防流感?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是中医药防治疾病的总体导向。
首先,合理科学运用中医药能够较好地预防流感,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必须服用中药去预防(体质壮实、阴阳平衡的人群通过日常自我调理及常规防范就可以完成较好的预防),主要针对容易反复感冒(气道防御功能存在异常,也就是中医认为正气-卫气不足)的人群,在流感高发期或者周边有流感人群时,提前应用中医药进行预防。
不推荐长期持续服用一种单独的清热解毒药物(中药的寒凉药物),因为这样容易损伤人体的脾胃功能和正气,不易于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正气维护。
在门诊中,经常会有患者问:“医生,我天天百合、菊花、鱼腥草泡水喝可以吗?”、“我天天吃白木耳好吗?”、“我家里有西洋参、枫斗、桂圆,可以常吃吗?”等等。从中医角度看待人体和药物/食物都需要从整体属性上去综合判定,多数情况下人体机能出现功能失调是多方面情况造成的(也就是中医讲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以及具体的脏腑经络定位),治疗疾病也是一个“纠偏”的过程。
生活起居预防与饮食预防同样重要。
❶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
❷ “食饮有节,不过不失”:饮食要适时、适量、适温,少进食刺激之品。
❸ “起居有常,行止适度”:作息要有规律,多动、早睡。
❹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保持心态平衡,祛除对流感恐惧心理。
一旦有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咽痛、咳嗽、流涕等症状,特别是高热超过3天的患者,应佩戴口罩、与家人隔离,避免近距离接触老人、孩子或者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并及时就医。
及时采用中医药治疗是很好的治疗方法,中医药在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中医药不仅可以缓解流感引起的各种不适,也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流感发作的次数。但需要中医专家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现场辨证论治,不要随意采用网上所谓的偏方以及不经辨证滥用中成药。不同人的流感症状是不同的,用药的时候应针对症状选药,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也不一样,有些人吃了药反而症状加重,可能就是因为吃了不对症的药。
(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肺病科副主任医师)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