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剧”说健康】《我不是药神》里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种怎样的病?

最近,电影《我不是药神》备受关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原研药”、“仿制药”等成为了热搜榜的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疾病?这种疾病常见吗?真的有特效药吗?


今天,我们请到仁济医院血液科倪蓓文医生,为大家解答心中的疑问。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

我们知道,人体细胞内都有基因。所谓的基因,就是记载着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而它们,可以决定细胞的发育和功能。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就是由于9号和22号染色体部分片段易位,形成了BCR-ABL融合基因。而这种基因发挥作用的BCR-ABL蛋白,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恶意地持续传递增殖的信号,最终导致了慢粒的发生。


在我国,慢粒的年发病率约0.7/10万,年龄集中在50~60岁,男性略多。国内慢性白血病患者中,90%为慢粒。


慢粒起病缓慢,病情隐匿,在体检或其它疾病诊治时,因发现白细胞数过高脾肿大而就诊。


确诊则需要做“骨髓穿刺和活检术”“染色体核型分析”“BCR-ABL基因检测”。患者如检测出:9号和22染色体易位及BCR-ABL融合基因,就可以确诊了。


该疾病的病程分为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慢性期自然病程平均3~4年,一旦急变,平均寿命约半年。


目前,已有针对BCR-ABL融合基因的靶向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也就是电影里出现的昂贵药物。


第一代TKI药物名叫“甲磺酸伊马替尼”,慢性期的患者每日需口服400mg。一般来说,慢性期患者服用这种药物,其10年的无病生存率可接近90%,还是很高的呢。


但并不是说一直吃就ok了。服用期间,患者还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检测血常规、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以判断治疗的效果。


如基因监测一旦发现疗效不佳,就需要及时调整治疗策略,及时更换二代TKI,如达沙替尼尼洛替尼等。TKI是一种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药物,所以病情缓解后的TKI停药问题仍在探讨中。


传统的治疗还包括细胞毒药物(如羟基脲、小剂量阿糖胞苷)和干扰素,虽然他们也能使大部分患者白细胞降低,但不能抑制或清除BCR-ABL融合基因,故不可能治愈这类疾病,且毒性大。


当然,在上述治疗效果均不佳、患者处于加速期或急变期时,有合适的供者,患者应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


2017年,TKI药物纳入了全国医保目录!对于广大的慢粒病人来说,这就像一股春风吹来了新的希望!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近期精彩回顾▼
【安然度夏】入伏第一天,小心“疰夏”来捣蛋
【真相】那么多人喜欢喝的益生菌,到底是什么?
【安然度夏】高温酷暑天  防病记心间【安然度夏】大吹空调一时凉快,呼吸道疾病让你“凉凉”【周末美食】马齿苋拌豆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