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慢代表“运动员心脏”?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施女士日常心跳很慢,每分钟在60次以下是常有的事。一次她与朋友闲话家常时提到这事,朋友说:“听说运动员心跳都慢,你这是运动员的心脏,多健康!”
今天,小编请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内科于怡驰医生为大家科普:
其实,心跳太慢也不一定好!
当每分钟心跳次数小于60次时,就属于“心动过缓”。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者,尤其是运动员等平素体质较好的人,确实会存在生理性的心动过缓。
但不可忽视的是,病理性心动过缓可导致健康问题,严重者甚至可能致命!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是不是病?
检查说了算!
一般,当最低心率不低于40次/分,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明确是窦性心律,平时没有头晕、黑矇(即眼前发黑)等症状,并能排除其他心律失常类疾病,可以认为是生理性心动过缓。
而以上条件只要有一条不能满足,如心电图显示非窦性心动过缓(如交界性逸搏、房室传导阻滞),或出现影响生活的症状(如头晕、黑矇、日常乏力等)的情况,则可能说明心动过缓是病理性的。
特别提醒:不能凭自己的日常观察来确定,必须在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后才能确诊。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要不要治?
心跳很重要!
如果是生理性心动过缓,一般不需要治疗。因为这类人群平时没有影响生活的症状,而且在从事体力活动时(如劳动、运动等),他们的心率可以迅速提高,满足身体所需。
而病理性心动过缓的患者,活动后心跳往往无法正常、快速提高,这时就会出现头晕、黑矇、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晕厥、器官灌注不足(器官缺血),长此以往,患者可发生心衰,甚至因心跳骤停而亡。这类患者必须正规治疗,否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怎么治?
具体看病因
大部分病理性心动过缓是继发于其他心脏疾病或年龄老化的结果,也有少部分是由于可逆性因素所致。
如果是因药物(部分降压药、抗早搏药等)引起的,通过对原有药物进行剂量调整或改变用药方案,心动过缓就能得到纠正。
如果是电解质紊乱、精神因素(如睡眠障碍)或其他可治疗得到改善的疾病所致,通过治疗原发疾病,就可纠正心动过缓。
大部分病理性心动过缓的疾病过程不可逆,需要生活、药物或手术干预。
生活干预:日常应尽量减少活动量,避免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
不过,生活干预并不能逆转病理性心动过缓的进程,患者需根据医嘱定期随访,并按要求完善心脏各项检查,及早发现疾病进展,及时进行必要的干预治疗。
药物治疗:常用于短期治疗,如术前的药物辅助治疗等。药物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不能杜绝心动过缓导致的风险,因此不作为病理性心动过缓的首选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进行起搏器植入,是目前病理性心动过缓的首选治疗方式。
科普来源:
《上海大众卫生报》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