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很多人抨击衡水中学掐尖,但好学校不掐尖行吗?

2017-04-19 陈志文 新读写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今年,是浙江、上海实施新高考方案的第一年。取消文理分科,外语一年两考,考试科目改为“3+3”,后面这个“3”可以自主选择科目,引进素质教育综合评价……所有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改变单纯应试的激烈竞争局面。


但也恰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近半个多月来,关于河北名校衡水中学的争议,高烧难退。人们真的仅仅是看不惯衡水中学的“军事化管理”和变态应试训练吗?那为什么衡水一中能在全国开出18个分校还广受家长欢迎呢?


4月17日,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在《科技日报》上撰文提出,衡水中学只是社会各界对应试教育批判的替罪羊。


衡水中学真是这样的“惨无人道”吗?


近日,浙江教育厅官员公开表态:浙江不欢迎河北衡水中学!此话一出,又掀起了一轮批判衡水中学的声音。


衡水中学似乎是一个“异数”,位于三四线的地级市,“清北率”却居全国高中前列,引来无数争议。


一些批判者把衡水中学描绘成一个“高考工厂”,极端应试教育的典范,比如该校把时间细化到3分钟的军事化管理,教学楼装上防止学生跳楼的铁窗,还有打了鸡血一般宣誓的学生,等等不一而足。一副“人间地狱”的学校形象出现在社会大众面前。


衡水中学肯定有不足,甚至问题不少,也必然存在应试教育的问题,我们有权力去批判,我们也相信很多批判者是为了推进中国教育的进步。


但是,在这场批判的狂欢中,是不是先追问一句:衡水中学真是这样的“惨无人道”吗?


举一个流传最广的有关衡水中学的“罪证”:教学楼安上了铁窗,以“防止学生跳楼”。但其实并不是衡水中学,而是衡水另外一所中学。


虽然衡水中学多次公开辟谣,否认很多的指控与谣言,但没有人听,也没有人信,很多舆论仍然热衷于带着既定的概念去找“罪证”,甚至把错误的事实扣在衡水中学的身上。为什么?


这样一个位居三四线城市的中学,竟然每年给清华北大输送100多名学生,不仅超过了省会最好的中学石家庄二中,也超过了北京上海所有超级中学,在全国遥遥领先,唯一 39 38484 39 15045 0 0 1137 0 0:00:33 0:00:13 0:00:20 2965解释很可能是——衡水中学采取了非常的应试手段,像炼狱一般的高考训练才能创造这个成绩。


社会舆论的猛烈批判,根本原因在于大家认定了衡水中学是应试教育的典型。如此说来,衡水中学只是社会各界对应试教育批判的替罪羊而已,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无关衡水中学本身了。


被误导与被伤害的是谁?


总结梳理各种对衡水中学的描述、批判,基本上都想说衡水中学有四个方面问题:第一,应试很严重!第二,管理很严苛!第三,孩子们很辛苦!第四,政策上的撞线违规,掐尖拔苗。


先说最简单的:孩子们很辛苦,备战高考堪称“磨难”。但是哪一个对自己有高期望、高定位的孩子不辛苦?


美国著名记者爱德华·休姆斯在他的调查报告《美国最好的中学是怎么炼成的——惠妮中学成长记》中,第一章就描绘了这所中学一位高三女生的一天:喝4杯咖啡,睡4个小时,得4.0的GPA


惠妮中学,是旧金山华人趋之若鹜的一所公办学校。仅仅就其辛苦程度,不仅衡水中学的孩子望尘莫及,恐怕全中国的孩子也没有多少比得上。


在美国,优秀的高中毕业生,下半夜睡觉是家常便饭,其辛苦程度绝不亚于我们大部分高中生。


再说管理的严苛。在英美最好的学校都是私立学校,其管理之严苛,恐怕全中国没有一个学校可比拟。


在英国最好的中学——伊顿公学里,在所有正式场合,获得各种荣誉的学生,需要穿上专门给他们量身定做的专用荣誉服装,以示与普通同学的区别。在学校里把人分为三六九等,这个管理手段如果放在国内会不会被家长投诉?


更不要说在很多的私立学校,打板子,抽鞭子,禁足等等都是惩戒手段之一。体罚在中国已经禁绝,但美国至今仍然有19个州在法律层面赋予了学校体罚学生的权力。

伊顿公学学生的书本柜


望眼全世界,精英的成长无外乎两点:一是比一般人付出更多;第二就是能更好地约束管理自己。也因此,伊顿公学培养了20多个首相,贵为英国第一中学学府。


相信衡水中学在这方面的要求不一定比上述这些学校的要求多,但可能也有一些地方要求更高,但是我们为什么会这么激烈地批判衡水中学而不是伊顿公学?这与一个误导有关。


最近几十年,在引进西方教育理念,批判中国基础教育的过程中,一些专家和舆论给中国的家长与社会公众描绘了一个极其错误和荒诞的观念与印象:


在美国英国的学校教育中,孩子们无忧无虑地在强调个性与尊重的环境中成长,快乐幸福地走进了名校,最后还创造出巨大成就。


这绝对是谎言!


我们所熟知的多数名人,从比尔·盖茨,到奥巴马、扎克伯格,他们的中小学教育,基本都来自这类私立学校与优质公办学校,他们的成就也都是超常付出的结果。


但是我们家长已经被这种虚妄的言论误导,很多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有出息有成绩,另一方面却总觉得孩子太辛苦,希望孩子能轻松快乐地有成就,这种分裂的想法,进一步强化了我们对自己教育的不满。


这和做梦娶媳妇有什么区别?只是家长是受害者,被误导者。


改变分数评价可杜绝应试教育?


如果说衡水中学如此恶劣,毁人不倦,我们的家长为什么还趋之若鹜,争抢着把孩子送到衡水中学?我们到底应该批判衡水中学还是家长?


先不说石家庄的家长毅然放弃省会优越的环境,把孩子送到衡水中学,远比衡水发达的浙江,地方政府为什么还要引进衡水中学?


我们更应该质问和反思的核心是,应试教育为什么会大行其道?



很多人说,就是高考这把选拔的尺子的问题,因为高校就是看分数录取人的。新高考改革方案已经对此作出重大改革,希望增加更多的尺子,但这能改变应试教育的倾向吗?恐怕最后难以达到我们的目的。


浙江高考改革的3+3方案,后面的3是让学生有更多自主权,尽最大可能展示自己。但实际上,考生用尽田忌赛马的策略,算计的是如何拿到最好的分数,让原来的设计走了样。


应试文化如此积弊深重,说到底,其实是渗透在我们骨子里的一种结果导向的功利文化在教育上的一种体现而已。你拿什么尺子招学生,我就按需培训什么,所以当自主招生成为高校的另外一把尺子后,针对各个高校要求的培训马上就再次火爆起来,颇有小升初的坑班的感觉。


也因为此,华人聚集的波士顿、旧金山和多伦多,遍布培训班,仍然在搞应试,在追求学区房,这似乎不会因为国别有任何区别。


近年,伴随小留学生的快速增长,美国的“高考”与录取制度也备受中国应试文化的挑战。大量的中介机构与培训机构,也到处推销针对不同学校量身定做的包装计划。旧金山一个华人公司,则根据大数据推算出一个考生上好大学可能性,并根据难度收取不同费用,做定制化包装,动辄费用高达数十万美金。


中国式的应试,其实不会因为是美国的大学录取就不应试,只要你能带来我想要的,我就一定去功利地追求,区别只是追求的东西不同而已,和考试制度、录取制度以及国别都没有关系。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应试教育,绝不是教育部门一家就能解决的,更不是打倒衡水中学就能解决的,也不是改变高考录取中衡量人的尺子就可以解决的。


按分数录取真的一无是处?


在中国,教育问题除了应试,还有公平的问题。有跨地域的公平问题,也有阶层之间的公平问题。


仅从上北大清华的考生人数上来看,衡水中学不仅大幅超越了省会石家庄,也超越了北京上海,难道没有一点积极意义吗?如果我们大量三线,四线甚至五线城市的中学出现一批这样的学校,还需要国家从清华北大每年招生计划中强制性拿出2%定向招收农村学生吗?

2016年衡水中学被清华北大录取的考生人数达139人


我们现在推崇的美国多元评价录取制度,基本形成完善于上世纪60年代。


100年前的美国大学,也如今天的中国,基本以分数为核心标准录取学生。后来为遏制犹太人占据常青藤大学的趋势,逐渐改变了以分数为核心的录取制度,其核心实际上是以一个“未来可能更成功的人”的尺子去衡量考生,而非公平。


这种制度下,你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经济条件,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成绩之外的诸多能力,是需要这些支撑才能具备的。


中国现在到了可以大规模采用这种综合评价的录取制度的阶段吗?如果没有,如果认知到这种尺子的隐性不足,我们是否需要给分数,给衡水中学这类学校一条生路,也就是给更底层的学生与家长一条虽然艰苦但却可行的生路?


2016年高考成绩公布的第二天,全国100余所211高校齐聚衡水中学,争相向衡水中学学生推介,希望孩子们报考他们的学校。难道这些著名高校都想要只有分数的怪物?


衡水中学的秘密到底是什么?绝不只是应试这么简单。据说衡水中学现在成了全国中学“朝圣”的地方,每年赴衡水中学取经的中学校长、地方领导数以千计,很多地方与学校都在学习衡水中学。衡水中学的“秘诀”真的简单到就是高考工厂?


很多人抨击衡水中学掐尖,但好学校不掐尖行吗?我听说过最夸张的掐尖故事。西南某中学,不仅为一个优秀学生提供巨额奖学金,甚至还为父母提供工作岗位。


中国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复杂与丰富性,我们既有几乎赶上发达国家水平的北京上海,也有温饱还没有彻底解决的落后农村,必然需要教育的多样性去满足、去适应,而不仅仅脱离文化与社会发展阶段想当然地批判。


◇ ◇ ◇

在衡水中学读三年书究竟是什么样的体验?在衡中能熬过三年不转学吗?在知乎等平台上,有很多这样的讨论。让我们看看衡中学生的感受。


“衡中和发展中的中国很像,优点和缺点都再突出不过了”


谷川,2006-2009就读于衡水中学


因为进驻浙江平湖,母校衡水中学(衡中)再次成为了舆论的焦点。以浙江某不知名教育官员为代表,社会各色人物对衡水中学再次进行了广泛而不深入的批判。

 

衡水中学在前网络时代是声望极高的,当地及周边广大乡村对于能就读衡水中学的孩子的家长是极为羡慕而崇拜的,多认为其教子有方,更认为他家的穷日子过得差不多了。


那时候衡水中学一点都不恶魔,也没人说它洗脑,它和衡水二中还十分容易区分,因为衡水中学和衡水二中之间至少还差着大概10个冀州中学、10个武邑中学、数个石家庄二中、石家庄一中。

衡水中学校园


网络时代就不同了。大家都知道了衡水的中学,但是分不清是衡水哪个中学。网上关于衡水中学的新闻,除了高考成绩,可能真就没有真的了。


现在,与衡水教育有微微关系的新闻都变成了衡水中学的新闻,衡水教育、或者说非北上广教育的所有缺点和优点都变成了衡水中学的优点和缺点。作为衡中学生,除了无奈和暗自发笑,别无他感。


我是06年入读衡水中学的。那时候衡水教育的格局大概是:


能考上公费衡中的初中生,被认为是天之骄子(全市大概800左右);


能考上自费衡中的初中生,被认为是可造之才(全市大概300左右,成绩略低于公费线);


啥都考不上而能上衡中的初中生,被认为是他爸之子(人数不会太多,基本要市长亲自签条)。


除了衡中,然后是好一点的县中,例如冀州中学、武邑中学、深州中学等等;然后是市区的另一所中学,衡水二中;之后就是衡水其他高中。

 

衡中,现在想起来真的很遥远了。我对衡中也没有特别深的感情,对衡中老师的印象也大多模糊了,现在加微信的老师只有高三数学老师,因为我是她的课代表,她当时认为我能考上清华。



在衡中的第一周我好像是哭鼻子了。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第一次住校,第一次不在家吃饭睡觉,又要适应高中的学习,作为实验班班长的我只要给家里打电话,听到妈妈的声音就不自主的掉眼泪。然后就是爸妈托关系来看我,安慰一番,继续在衡中的生活。


时间久了,也就没什么感觉,习惯除了学习就是睡觉的住校生活,习惯了晚上偷偷吃鸡腿。我是个胆子小又玻璃心的人,所以总体上还算适应,就是规规矩矩、小心谨慎的过了三年。最终也没有考上清华,留下了遗憾。


衡中这样的存在肯定是极端的。在一个河北经济排名稳居倒数第一的城市,衡水中学经过数代之集聚,数代之教训,几任校长、老师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能有今天的成绩,除了苦干、实干、拼命干,别无选择!


在合资创办衡水一中之前(2012年之后吧),衡中被河北教育当局严禁跨区招生,就是单凭衡水的生源,维持十几年河北高考成绩第一的局面,难道真的是衡水人智商远高于河北其他地区?不会,衡水市成立就是为了冀东南、鲁西北的扶贫开发。我们衡中人,没有教育政策、没有教育资源、没有教育底蕴,只有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


在衡中,你的价值观是极其端正的。你的心里是阳光的,你相信这个世界上你通过努力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你之所以不够成功,唯一的原因是你不够努力。


当然,这个道理,这个价值观在高考面前基本是对的;而高考之后、在复杂的中国社会,基本是存疑的。


毕业后我发现,张文茂校长说我们衡中要办精神特区是对的,没办法,乌烟瘴气、物欲横流的社会从根本上是排斥而瞧不起读书人的。

衡水中学的远足活动


衡中当然也是存在问题的,越快的剑也就越容易伤人。我在高中时期真是很老实的,以至于上了大学也不太会跟姑娘搭讪;更不会跟人交流,多少性格上有些孤僻;爱好也不是很广泛,比如不会任何乐器。


总觉得高中应该谈恋爱,因为谈恋爱才真正锻炼人考验人。衡中这样的教育会使你尤其显得理想而晚熟,以至于不被同龄女生欢迎,不能不常常引以为憾。

 

总之,衡中和发展中的中国很像,优点和缺点都是再突出不过了。衡中只不过是除了北京、上海几个大城市之外中国教育的缩影,它把限度之内的事情都努力做到最好,努力做到极限。


问题就是:衡中这样一个只知道努力而又充满悲情色彩的时代英雄,并不被人了解。批评与表扬都不可怕,也不可贵。了解之后,切中要害的批评才可贵;一知半解,毫无见识的表扬才可畏。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日本教育减负30年反思:公立瘦弱私营肥满、家庭教育负担倍增

“两眼一睁,开始竞争!”这所每年百人考上清北的名校,全国已开18个分校

钱颖一:中国教育的今天,就是中国经济的明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