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位真正的国家脊梁永远离开了我们,可我们却真的对他一无所知!

2017-12-11 新读写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不了解他的人,

看到他,就是一位普通老人。

尤其是在这张照片上,

伏案工作的他瘦骨嶙峋、面容沧桑,

穿着一件随处可见的背心,

看上去很普通,很普通。



可是你知道吗,

连日来,他去世的消息在军事圈刷屏,

因为很多人不认识的这位先生

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的研究,一直让美国人忌惮不已,

他研究的激光陀螺只有中国等极少数国家掌握。


他,就是高伯龙


这是一则沉痛的消息:


国防科技大学原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激光陀螺研究所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伯龙同志,因病于12月6日中午12时逝世,享年89岁。



了解高伯龙的人都知道,

他,常年穿一身绿色作训服、一双解放鞋;

他,领衔造出中国第一个环形激光器,

填补了我国激光领域的7项空白

当你看到上面的画面,

看到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战斗在工作岗位上,

怎能不令人感动、震撼和心生敬佩。



这位被称为解放军国宝级院士的老人

从教60多年,

培养的学生有的成为共和国的将军!

有的成为激光领域的知名专家……

而他一直乐于作一名普通的研究工作人员!



去年,是高伯龙院士在讲台上度过的第60个春秋。

9月10日教师节这一天,

他如往常一样,清晨就来到实验室,

一直工作到傍晚。

不同的是,那天他收到了工作在祖国各地的学生们的短信:

亲爱的老师,节日快乐!



1928年,高伯龙出生于南宁,

父亲是上海交通大学高材生,

而他天资聪颖,是个天才少年,

小学时两次跳级,才10岁就毕业了,

父母考虑到他上初中的年纪太小,

就让他先休学在家。

这段时间,父亲常利用工作之余,

亲自教导他数学,

姨妈则给他买了一套《小学生文库》,

其中的科学家传记更让他深深着迷。

小小的他便立下志向:

要当一名科学家,还得是大科学家!


1940年,他进入汉民中学,

成绩依然出类拔萃,

连老师都忍不住赞叹他头脑聪明,

然而,战火却打断了他的学业。

眼看日寇铁蹄肆意践踏中华大地,

日军奸淫、烧杀,无恶不作,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这个带着满腔爱国情的少年,

竟毅然放下梦想,投笔从戎。


可他的部队并没有开赴前线,

以身报国的愿望落了空。

于是,他再次拾起科学家的梦想,

更加坚定了科学强国的决心。


抗战胜利后,他进入上海中学学习,

在校仅读一年,

就成功考取了清华大学物理系。

毕业后,进入中科院应用物理研究所。



也许很多人并不清楚高伯龙院士从事的职业。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所院校和一位大国脊梁。

这所院校就是哈军工,

而这位大国脊梁就是钱学森。

1954年,由于工作需要,

年轻的高伯龙被选调到哈军工任教,

这位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的高材生一头扎进物理教研室,

在他钟爱的理论物理世界中遨游。



上世纪60年代初,

美国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

和第一台氦氖红光激光器,

引发了世界光学领域的一场革命。

把激光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设想,

更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科学家的普遍关注,

并纷纷开始进行“环形激光器”的研制工作。


1960年,美国率先开始研制激光陀螺,

并实行了技术封锁!


1971年,在钱学森建议下,

国防科技大学成立了激光研究实验室,

并调入高伯龙开始“环形激光器”的探索之路

1975年以后,

高伯龙将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激光陀螺研制工程。



激光陀螺又叫环形激光器,

不掌握这项高精尖武器,

就没有精确制导武器,

就不可能有现在这么多引以为豪的战机导弹!


当时一切白手起家,

制作激光器要什么材料?

不知道。

制作时要用什么理论?

也不知道。

该在什么环境里研究比较好,

更不知道!


为打破国外垄断,

研制出中国自己的激光陀螺,

他和团队卯足了劲。



当时国内某重要装备研制进入关键阶段,

而镀镆这道世界性难题成为了一道关卡,

他就像着了魔一样,

没日没夜地泡在实验室里,

激光器检测要求严格,实验室要封闭,

到了夏天,实验室就跟蒸笼似的,

可他每次在实验室一待就是10几个小时,

甚至有时超过15个小时,

以至于身上长满了痱子。

20多年来,他几乎没按时吃过一顿饭,

有时老伴送饭来,

还被他指责“打断了工作思路”。


他有哮喘,疲劳时很容易发作,

每个月可能都要发作两三次,

而他一发病就躺在椅子上喘不过气来,

等慢慢喘过气来后,

他就对同事说:“咱们继续干”!

因为他太着急了,

美国的激光技术在迅速发展,

中国却还没研制出自己的激光陀螺,

他恨不得每分每秒都在研究。



拼命工作的高伯龙带来如下成绩单:

1978年,制成第一代实验室原理样机。

1984年初,高伯龙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工程化的某型环形激光器的新设想。

1993年初,高伯龙在几月之内交出工程化的新型样机。

在此期间,高伯龙还率领技术人员研制成功了全内腔绿色氦氖激光器,

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德国之后第三个掌握这种制造技术的国家。


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的攻坚克难,

终于,1994年11月8日,

中国第一台激光陀螺工程化样机,

在国防科技大学诞生。

中国成为继美俄法之后,

世界上第四个能够,

独立研制激光陀螺的国家!



激光陀螺是什么?

激光陀螺,又叫环形激光器,

在加速度计的配合下可以感知,

物体在任意时刻的空间位置,

被誉为精确打击武器惯性,

导航系统皇冠上的“明珠”。


驰骋在现代战场上的飞机、

导弹、坦克以及各类水面舰艇,

在预定导航作战时无不需要,

精准的方位、速度、姿态等信息。

而激光陀螺正是精确导航的“心脏”,

时刻为利剑导航,有了它,

我们中国的武器装备就有了“火眼金睛”,

离开了它,导弹、鱼雷打不准,

航母、飞船要迷路。

对国家防御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民用领域,

激光陀螺同样发挥巨大作用,

它可以用于运载火箭的惯性制导系统,

或安装在望远镜上提供实时角坐标信息,

也可以观测地震波信息、

固体地面潮汐效应和测量引力波……


环形激光陀螺仪


2008年初,

一场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袭击长沙,

电力供应极其紧张。

那段时间,实验室只有在晚上有电。

高伯龙为了工作,他白天睡觉,晚上做实验。

对于已经80岁高龄的老人来说,

这完全属于消耗健康的倒时差工作。


“那段时间,校园里积雪很深,

高老师穿着解放鞋小心翼翼的走着,

坚持每晚到实验室来观察数据,

指导试验,而且总要一直工作到清晨停电后,

才步履蹒跚地回家。”

这是高伯龙的博士生回忆起来的情景。




高伯龙院士在学术上极其严谨细致,

学生撰写的论文,

他往往仔细推敲,提思路、出观点、改论述,

却从不在论文上署名。

人称“倔老头”的高伯龙院士教风严谨,对学生的要求近乎苛刻。

在上世纪80年代,

他给一名博士生的研究方向确定为磁镜研制及相关技术研究。

有人说,单单完成磁镜研制即可获得博士学位,

可高院士并不同意。

后来,这名博士生前后历时7年多,

成功突破相关技术,才按导师要求完成博士学业。

“严师出高徒”,这名博士后来成为我国激光技术领域的知名专家。


2014年,央视新闻节目介绍,

国防科技大学激光陀螺团队时,

讲述我国一代代“陀螺人”,

兢兢业业、为国奉献的感人事迹。

新闻画面里,出现了他的身影,

他穿着一件普通背心,

坐在电脑前认真工作,令人感动。

有网友看后不禁感慨:

这位老专家就如同金庸小说里的“扫地僧”。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515vr7l96&width=500&height=375&auto=0


战争年代,大国脊梁和英雄们,

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安康,

前赴后继、勇往直前、披荆斩棘、鞠躬尽瘁,

在历史的天空奏响了一部部荡气回肠的英雄乐章!


和平时期,以高伯龙院士为代表的大国脊梁们,

执着坚守,痴心科研,

始终以国家需要为需要,

以国家利益为利益,

有了他们,我们这个国家才有了挺直脊梁的精气神!


老人曾深有感触地说:

“外国有的、先进的,我们要跟踪,将来要有;

但并不是说外国没有的我们不许有。”

如今老人永远离开了我们,

但他的精神将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今天,让我们沉痛悼念高伯龙院士,

高老,一路走好!


今天,让我们向无数个真正的国家脊梁

致敬!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