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位复旦附中的男生究竟写了篇什么作文,竟让他的老师这么幸福!

2018-03-01 邓临风 新读写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阅读明星大PK||作文门诊||爱读书的语文老师

名师教你写作文||素材库&新书架


都知道未来高考越来越重视阅读量,也都知道如今的学生埋首于课业没时间读书,但是!!!你知道那些酷爱阅读的年轻人们,是怎么迷上读书的吗?你知道海量阅读,到底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怎样的帮助?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学生中的阅读明星!


复旦附中的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有一个“过程性写作”专题课。去年10月,他给这些刚升入高一的学生出了第二道题目:《描述我与世界的三种关联》,于是,男生邓临风的文章出现了——读完800字还有800字还有800字……结果,黄老师写下了这样的评语:


100—3(篇幅)=97分

你真是个大才子啊!

这篇文章读得我开怀大笑,一次,一次,一次……止不住啊!

作为一篇作文,远远超出了我的渴求。谢谢!

 

黄荣华老师说,邓临风的文字不止是让我不断地笑,更是让我不断地沉思,不断地回顾,不断地咀嚼。


听说邓临风对文字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敏感,常在文字中沉迷,看书占去了他的大多数时间。黄老师说:我没有问过他看过哪些书,但从他产出的课堂作文、“单元贯通写作”、随笔等文字中,我能感觉到他读得博杂,所获甚多


快来看看这篇作文吧,你会震惊的!


《描述我与世界的三种关联》


复旦附中 邓临风


01、


当我走在去往不知道哪里的路上的时候,世界总是显得那么清晰那么美好。每一个细节都翔实而生动,就好像被什么不知名的东西填充得满满当当似的。


迷雾和阻碍都一点一点清晰地化开,太阳,要么是云雨开始有了不一样的色彩,所有的景物也一点一点分开,泾渭分明。这个时候整个世界也跟着显得那么美那么友好,几乎使得人想拥抱迎面而来的一切。


那么一朵云又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它这样高地在上方俯瞰着我们,在不同的时刻里变幻出不一样的色泽,不一样的形状。比方说,正午的云最有层次感,阴影和洁白的部分因为强烈的阳光对比得更加明显,远远的又是高高在上的,经常使人想起山峰,宫殿和其上追逐的风。


我经常趴在窗台上,出神地想着那块平原上哪天也会有我的一席之地。


总会有那么一天的。


而傍晚的云又因为晚照时不一样的太阳而呈现出斑斓的形态,用很久以前课本上看到过的一个词最为贴切:火烧云。


在上海已经很少看到这样子美丽的景象了。但在我还在老家乘凉的那些日子里,最后暗下去前的那一小段因为火烧云而那么明快。


先是一点一点的,然后整个天空轰的一下突然炸开金红色的火,倒悬着沿着云的边缘开始往上扩展。刹那间千里之内都是这样的金红色。像云本身一样舒展,又像海潮一样向四面八方扩张,是一种缓慢的,却又毋庸置疑的扩张,半是静态,半又是动态的扩张。


就好比一朵正在展开的火焰色的昙花。你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它花瓣是怎样展开的,因为它的美而感到窒息的惊叹,又同时因为清楚它寿命的短暂而感到一种明明白白的悲哀——那是对美的事物凋零的悲哀,就像我们知道在它们被赋予了美丽的同时也背负了枯萎的短暂的绽放。但是在那一刻上它们是最美的,不仅仅是它们本身的美,而是一些更深邃的什么。


而晨光初放的时候,云层在翻卷中总是一种神圣而肃穆的金色。炼金术师总是说金是宇宙中最完美的物质,在这个时候这句话恰如其分。


有威力的光芒从云的背后剑一样地刺过来,万物初开,都带着露水一样的清新与清醒。碎裂成小块的云又在风中重新合纵成原来的样子。总觉得带有一种印度教神话的色彩,在毁灭和新生中找到自己。


我就在一天三次的云里度过我醒着的和睡去的二十四个小时。天复一天,年复一年。


云啊,云啊。


那么这个谜题和这个歌谣究竟代表了些什么呢?世界给了我们这样的影子,将不解留给了造物主作品的欣赏者们。也许本身就是一个无解的谜,但同时也是始终流淌的一首诗。


在整个童年乃至于现在,当任何一个还有,还没有被剥夺自然的赤子之心的人仰望天空的话,他都应该感到最原始也是最崇高的震撼吧。那里有太阳,有月亮,有云,有雨,有风,有一望无际的蓝色,有数也数不过来的星辰。它们不都为我们闪耀,也不因我们而生。但它们是一切开始的地方,也是最后的诗和远方。


试图窥探美丽本身的奥秘就是有罪的,但是它把我们和世界以一种微妙的方式连接在了一起。它处事高远却将始终影响我们的一切,它是未知的道路,因为朦胧而格外美。我们在吟唱我们的诗的时候,总要记得更加古老的,属于天空和风的。


总之,当我们抬头的时候,我们其实总是前进了一小步,更加靠近了这个世界的内核:一朵云给你的不仅仅是一朵云。它是整个世界,至少是我的世界三分之一的关联。当你还能够仰望天空的时候,你总不至于倒在黑暗里。


那就是云。


那就是云吧。


02、


第二种关联,虽然我尽量不想去谈反诗意的东西,而且吃饭也的确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不过既然我们这个样子不至于窝窝囊囊地死去,食物的确是功不可没:


从新鲜的,还带着自然的味道的馈赠(也许还有血腥味),到油和盐提鲜的,用火和水细细烹调过的,用各种手法料理过的菜肴,再到我们身体代谢的废物,变成屎和尿。再重新变成大地的养分,又变为新的食材:这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循环。


就和云变成雨,汇到河里,流到大海里又变成云的过程是一样的。它们属于天空,我们切切实实地属于大地。


说到屎和尿,很多作家乃至于我们普通人都很忌讳提到这两个字,认为它们是肮脏的,是卑鄙的。但它们又是生活中必须经历与无法避免的一个部分。


你从它们中挑拣你需要的,又把不要的扔掉。如果它们有什么过错,那也并不是因为它们自身的原因。


它们生长在或高或低的野地里,又或是奔跑在草原上和森林里。你不仅结束了它们的生命,食用它们的尸体,又将它们最终的归宿论为是肮脏的。即使它们变得肮脏了,那也是你的原因。


好比“屎”这个字单从字面上解释,以我不多的知识储备来看大约是“米”的尸体。而“尿”这个字也可以作同样的拆分。我想这两个字本身可能是对死去的食物的祭奠,两块小小的墓碑。


吃饭。


在我们吃饭的时候,已经越发不庄重与神圣了。我学到的第一堂礼仪课只有三个字:食不言。


它们是来自多少人的辛苦,又是来自多少为我们而死去的生灵呀!


我们没有了从前对于每一顿饭的敬畏,因为在这个时代里,在这个国度里,很少有人再受饥饿的煎熬了,以至于绝大多数人都忘记了饥饿是什么感觉。


这里说的不是养尊处优的胃一两顿不吃所承受的小小不适,而是长期挨饿者连自己都想吃下去的那种饥饿。


如果没有了食物,我们又如何能够活下去呢?我们又如何能将所谓的正义更大地发扬开来呢?


没有食物的世界,除了地狱还能是什么呢?那神秘的食物中的能量之源维持我们的生活,驱动我们的向前,给我们气力与精神。


因此每一顿饭都应该是生命对于死亡的一次抵抗,一种不屈。


你有没有试着将一口米饭嚼满三百次?我有过。


先是米饭本身的平平淡淡的味道,到第八十下的时候已经是满口清香了。米被嚼成了一种粘稠的液体状的东西,此后越嚼越发有一种甜味从其中迸发出来,像是稻谷回到了它还是稻谷的日子里,能品出土地和太阳的香气。


我们的力量其实来自于太阳,不过靠食物做一个转换的中介罢了。我们播种,要么放牧,要么打鱼。我们从崇山峻岭中收集散落的太阳,收集散落的光。


食物不过是食物,但它们曾经不是食物的时候,它们也许拥有过更加广阔的意义。我们替代死去的那些生命们活下去,替它们看明天的日出,然后投入更加广袤的生活里。


第二个三分之一。给我活下去的意义与力量:为了明天。


为了活着而活着。


于是我们开饭了,带着肃穆的神情。


就像真正的基督教徒一样,我们合起双手感谢来自上天的恩赐,然后拿起了我们的筷子,勺子,或许还有刀和叉。我们庄严地结束祷告,随后失去风度地大快朵颐。


真香。



03、


那可能会是一本书。


当我回头审视了一下我十四岁的的短暂人生,寻找我的最后关联的时候,我才惊奇地发现这个事实。


我短暂的阅历不是四十而是十四。我没有接触过很多的东西,比如爱情,比如权力,再比如说许许多多别的东西。


但是也有接触过的东西。


我从书上了解到了我可能去过也可能永远去不到的地方,再好比说我从书上认识到了那些我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并将它们的美与伟大尽收眼底。


于是我认识了书和我自己,让寻欢作乐的日子一去不返了。因为我明白了责任和其它的约束,是我们成为我们的一个入口。


我们,用各种各样的名字来装点自己,也因此而变得强大起来。我们知道的部分引出了更多的未知,而书是我的手杖,脚下的灯,路上的光。


当我走过幽深的山谷的时候,当我失去的时候与我存在的时候。它是我向外延伸的触角,凡它所能及之处,我也能带着满心的澄澈和喜悦领略与消受一切,我可以陷在代表不同意义的文字里数日数夜。


我在海妖塞壬的歌唱里歌唱,先知奉上的杖如奉上的金杯。高谷的风,水和三百勇士。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在线香里飘荡,古琴铮铮如裂锦时。狂歌,神话和故事,又或者是无意义的呢喃,不为了什么,也不为了任何人欢喜。


草原和高山,江湖和天边的大海。达姆安拉的老头依旧在对局,环形废墟里的魔法师依旧在梦见自己。杀伐的音乐与最荒诞的想象,丑角的戏与烂柯者。


也许还有马尔克斯镜子里的吟唱,因为其高歌的是爱情与孤独。


我在最高的山巅跳舞,声音大得连每个角落的聋子都能听见,我在最深的海底歌唱,连利维坦都为我让路。就正如契诃夫在他的小说集子中所虚构的人物形象一样,我正在接近什么,最终也注定变成它的样子,那是智慧本身的权能,不属于宙斯的雷霆和赫淮斯托斯的火。


那是一切不读书的人都领略不到的新奇,作为打开新的世界的拓荒者,一个读者总要顺着荒芜的一条一条小径在作者的迷宫里探索。


心智上的至高游戏以及作者触摸到的创造,那本不应该出现在人间。


我们用一生也看不完这个世界上每天新出现的书,其中有菁华也有糟粕。但一切勇于表达自己想法的人,其实是不应该也不能够由我们来评头论足的。一个工匠的机关就算再不精巧,他始终也是个工匠。我们需要书来前进,也需要它从各个方面推动自己。


读书者得到的必将比书更多。


凡寓言大多都有成三之数,好像是某种不言而明的运转规则,作用在各种事物上。


亚当·史密斯曾经在他的国富论中提到过“看不见的手”,这个规律似乎也对生活起作用。凡是偶然的,其实必是必然。它们普遍的存在于种种看似不可思议的现象背后,将事情发展下去,最终也成为永恒的门徒。


这就是书教会我的规则,也是我读了快十年书最大的心得。


那么书给我以智慧,并教会我如何在复杂的交集中做出选择:该坚持些什么,该放手些什么。它本自这个世界演化出来,却达到了和这个世界并列甚至更高的高度。


因为我喜欢读书。


那么现在最后一块拼图凑齐了。


04、


没有新的时代打开,我只是对赖以生存的三种关联做了描述而已。这不是一个展望,却也花费了学生一个上午的功夫。


旧时代的图景始终会属于已经过去的年代,甚至于现在回过头来看也觉得实在不成东西。


人始终是在不断进步的。


但是就像一句古话说的那样:古老的制度必有其合理性。想要重新推翻已经建立起的推论,比新开一个推论更加困难。我的世界始终在我之上,在我之里,在我之下运转,因为独特的纹理而也有独特的印记。


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而又因为各人笔力不到之处有所差池。我能做的就这么多了。


我的墨水已经用尽,现在又是崭新的一片了。


他们和我们和它们作为三个不同的单元相互合并,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字到这里就结束吧。祝永远开心。


看完这篇文章,编辑忍不住上网去搜邓临风,于是在语文之外的很多学科领域看到了他的名字——谁说海量阅读提升的,只是语文素养呢!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