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位市北中学女生顺藤摸瓜地延长阅读线索,她说:知人方能论世!

2018-03-05 林小皮 新读写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阅读明星大PK||作文门诊||爱读书的语文老师

名师教你写作文||素材库&新书架


都知道未来高考越来越重视阅读量,也都知道如今的学生埋首于课业没时间读书,但是!!!你知道那些酷爱阅读的年轻人们,是怎么迷上读书的吗?你知道海量阅读,到底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怎样的帮助?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学生中的阅读明星!


  • 她的阅读看似随心所欲,因为她认为,阅读的兴趣是最重要的。


  • 她最喜欢的作家是鲁迅。因为“鲁迅代表着勇气。他敢说,言论直指国民性的诟病。”


你会怎样读小说?让书页哗啦啦地翻过,让阅读一气呵成?还是把心爱的故事存进电子书或是平板电脑里,捧在手上慢慢品味?


上海市市北中学的唐佳琳说,她喜欢接近穷尽的扩展,关键词则是丰富、热情。

 

01. 阅读的兴趣更重要


初见唐佳琳时,我有些犹豫:一个看上去中规中矩的小女孩,能说出多少有意思的东西来?但随着谈话的开展,我渐渐地感受到了这个女生骨子里的安静——这真的是一个用功到会静下心去看书的孩子。


不管是因为看课外书而忘了听老师讲话,以至于手上的书被老师没收;还是买了书,却因为缺少读完的毅力而把书丢在一边, 43 34045 43 14941 0 0 1513 0 0:00:22 0:00:09 0:00:13 3462而一度偏爱上没有压力的闲书;或是每天坚持进行一小时微信阅读,换取能够买书的免费书币;


总之,对唐佳琳来说,阅读的兴趣比读书的结果要重要些,能让人产生兴趣并感到开心的阅读就是舒适的阅读。


喜欢看精彩的故事情节,她就一本接一本地看小说,从《海底两万里》到《金银岛》再到《堂·吉诃德》,从《莫泊桑小说选》《欧亨利小说选》到《契诃夫小说选》,从《傲慢与偏见》到《简·爱》……


她甚至把欧美经典小说的中文版和外文原版连在一起看,这些备受唐佳琳青睐的小说让她看到了西方社会的真实生态,看到了女性主义思想,也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唐佳琳爱看电影,也爱看书,还喜欢看外语原版小说。《傲慢与偏见》是她最早接触的欧美经典小说之一。


从十一二岁开始,每年都这样读完十多本名著,这种看似随心所欲的心态甚至带着唐佳琳读完了冯唐的作品《搜神记》。


她说,尽管这一类型的阅读不以教授知识为指向,但冯唐的文字是有灵气的。她因此知道,在每个年龄段,她都将遇到这样一些只是因为有兴趣而特别想接触的内容。


02. “最喜欢鲁迅,他代表勇气”


有人说,知识如果有形状,那这个形状一定是能够无限延展的。在唐佳琳眼中,阅读的本质也是如此——


知人方能论世,从小说文本到作者传记,再由评论拓展向更宽泛的领域,阅读顺藤摸瓜地延长自己的阅读线索,就这样,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知道了什么是“思想”。


因为渴望多角度地了解当时的社会形态和时代思潮,也因为对民国时期的历史感兴趣,进入高中后,她连着读了好几位“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大家的著作,那种持续的热情,和她一度醉心于小说的研读一样。


在唐佳琳眼中,不但会写,还非常敢说;敢于直言的鲁迅往往直指国民性的诟病


阅读,从单纯地对故事性的追求转变为对内容的思想性的要求,成为引子的,还是阅读本身。


唐佳琳说,那是初读胡适作品的时候。“胡适曾说,文言是已死的文字。但我不认同。这是促使我再读胡适作品的原因之一。”


深入地感受之后,唐佳琳发现,其实,胡适的这一观点针对的并不是文言表述本身。这个观点所批驳的,是古旧文字中思想过于统一的问题,倡导的,还是要人们抛开旧思想,拥有新认识。


主动地纠正了自己的认识之后,在属于唐佳琳的“最喜欢的中国现代作家”榜单上,多出了“胡适”这个名字,她的阅读面也随之拓宽了出去。


“最喜欢的作家还是鲁迅。鲁迅代表着勇气。他敢说,言论直指国民性的诟病。”


“梁实秋的写作与政治没有关联。”


“沈从文的文字朴实而有力量。”


这些简单的话语都饱含着一个少年对一个时代、一个人群的热爱。

 

03.求知的触角


读书的同时,唐佳琳还为自己聚集起一群互联网书友。他们常常在QQ上讨论读书感想,交换心得体会。


这些书友中包括她的父亲。作为女儿的第一位“书友”,唐佳琳的父亲常常分享一些相关的社会背景知识给女儿。


唐佳琳说,她最感激的,是父亲从不要求女儿与自己保持一致,而是坚持引导和鼓励女儿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



这个转变过程还养成了唐佳琳的鉴别意识。


唐佳琳说,在网络信息的精华与糟粕尚未被严格区分的情况下,阅读书籍是相对安全的选择,尤其是接触名家名作,一定能让自己感受到一些经典的东西;


而网上的资讯则以获取方式直接而显便捷为优势,“薄荷阅读”就是一个不错的英语小说阅读平台,有时候她也使用“baidu百科”收集信息,但不管是采用哪种方式,她都会有意识地为阅读做一些标签,并在文本上做一些记号。

 

04. 读书,让视野变广阔


唐佳琳如今最喜欢历史书,她觉得历史书比小说更好看,比如《明史》与《明朝那些事》。


唐佳琳说,读《明史》时,一开始甚至读不通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因此会觉得有些事件是荒诞的。


读正史就像读人物传记。能看到正面的内容,也能看到负面和反面的。这逼着她养成了推断和寻找事件源起的习惯。


“得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就能找到头绪。史书中沉淀着思想,还有深厚的情感。看的人得知道要换一个角度看事件、看人物。”


“读《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我把朱元璋和陈友谅这两个历史人物做了比较。未顾人心而失天下,这个道理,是读完这本书后知道的。”


 

艺术史类型的阅读让唐佳琳认识了不少名画家,梵高就是其中之一。直到现在,画家梵高割去耳朵的故事还让她为之心颤


冬日的阳光里,一身青翠的校服裹着这个小个子高一女孩,她兴高采烈地在教室里说着这些成熟而纯真的话。


她曾觉得梵高是个为艺术而疯狂的人;她说自己是因为爱读艺术史,而想到要欣赏高更、塞尚的画作。她讲的是艺术的吸引力、历史的厚重感,甚至于人性的复杂,言谈中却没有给我一丝一毫的压迫感。


最后,她一笔一划在我的本子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一撇一捺都带着秀丽的笔锋;她认认真真地记下我告诉她的话,那是鲁迅先生著名的诗句——“曾经秋肃临天下,敢谴春温上笔端”,她说,她也会去试着读懂,坚持去热爱。

《新读写》杂志“阅读明星”栏目已正式开栏。你喜欢阅读吗?你读的书够多吗?你有没有与书神交的有趣故事?欢迎自荐,也欢迎推荐身边的阅读明星。让我们一起选出阅读明星!

编辑:小皮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