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浪漫的要命!老教授魔性解读古诗词爆红:见鬼!听懂了没有?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唐朝每个诗人都自我感觉良好,都很牛。连杜甫那么老实巴交的一个人都‘牛’得很,以前我以为他写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夸别人,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在夸自己。”


最近,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老教授戴建业火了!他在课堂上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对古诗词进行了十分“另类”的解读。虽然戴教授普通话发音不甚标准,但大家纷纷表示,“这是自己听到过的最魔性的古诗词解读”。


      “你以为陶渊明种豆蛮好,实际上草盛豆苗稀,要是我种这个水平,绝不写诗。”最近,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的一段讲课视频火了:


      先来看看网上流行的几个戴教授讲课片段。



      评讲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普通的老师会从诗的韵律、意境评讲。而戴老师的方式是这样的:“种个鬼田”、“要是我种的这个水平,我绝不会写诗。”



  八卦的戴教授还喜欢挖掘名人隐私:“三个人搞得蓬头垢面,都没有成仙,那才是一代浪漫的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首悼念亡妻的古诗,戴教授的解读后,突然画风一转,“这个XX,没有半个月就跟别人恋爱!”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我的天啦,境界阔大,把宇宙都望穿了,他还觉得不过瘾,他说,欲穷千里目,还要更上一层楼。这叫盛唐,浪漫得要死,狂得要命。”


      “自我感觉最好的人就是李白,李白自我感觉之好,那真是好得你不可理解,他觉得天下没有什么他搞不定的,但是老实说,他只是有文才、诗才,但是他一直以为他有政治才干,他在四十岁那年,接到了唐玄宗的诏书,召他进京,哇,他写的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看他这个德性就当不了官。”


  可以说是真性情了,再来看一张戴老师上课的ppt,是不是很有范儿?



  戴教授的讲课风格与一般高校老师的严谨严肃、引经据典的确很不一样,真可谓是“泥石流”一般的教学方式。就连《人民日报》微博也关注了戴教授。


      目前,戴教授在抖音上的粉丝将近70万,而他发布的内容也大多与古代文学相关。


  据华中师范大学官网介绍:


 戴建业,1956年生于湖北省麻城市。


 1982年1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2年3月入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古代文学研究生;1985年1月毕业并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回母校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


 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教授、教研室主任、古代文学学科组组长、学术带头人。


 主要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至唐五代文学、六朝诗歌研究、唐代诗歌研究等。


  网上流传的讲课视频,都是七八年之前在大学选修课截取的。由于戴教授自认普通话不好,他也不想追求什么抑扬顿挫的效果。哪怕是几千人上万人的演讲,他都会选择用聊天的方式去演讲。


       据了解,戴教授在华中师范大学非常受学生欢迎。他的课都场场爆满,甚至有些同学为了能坐到位置,提前去蹭前一个老师的课。


    对于自己的走红,戴教授表示没有想到,因为他本以为,许多学生,尤其是北方的朋友,会听不懂自己的普通话。但这丝毫不影响大家喜欢他的课。

  

      有网友认为,他的课重现古代诗歌的现场感,不装腔作势,不居高临下,所以受欢迎。


      戴老师的讲课风格很像网络吐槽风,网友表示,听三天三夜也不带累的,再加上湖北人普通话不标准的“神助攻”,竟发酵出网红效果。


      关于网友说自己讲话好玩这件事情,戴老师继续快人快语,“网友说我机智幽默,这个就是天生的,我就这么讲话,见鬼了。”现在戴老师经常接到各种家长见面会,以及讲课邀请,“我就是随便聊,四个字,见鬼!见笑!”


      此外,他强调:“网上说我很幽默很机智,但风趣不是我追求的,我就是比较真诚和他们聊天。我们的大学生,能够感受到到底古典诗歌美在什么地方,这是我教学最基本的初衷,也是目的,尽可能重现诗歌的现场感。”  


      年轻时,戴老师也曾因独特的湖北麻城口音而苦恼过。学生时代,只要一开口,发音就会引来嘲笑。跟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阅读欣赏》节目学普通话,把读不准的字提前标注好。


      后来觉得这种字正腔圆的讲课方式不适合自己,就索性“放飞”自我,怎么舒服就怎么讲课。“学生一开始听不懂,但听了两节课就能听懂了。但我总是怕学生听不懂,慢慢地有了口头禅,你听懂了没有?”



       半年前,戴老师给本科生开设的选修课《走近大诗人》被一家公司录制成短视频上网,还放上抖音。同期选入的还有北大钱理群、易中天、俞敏洪、央视名嘴白岩松等。


      戴老师讲了李白、杜甫、陶渊明等著名诗人的作品,点击量飙升至两三千万。戴老师其实也没赚到钱,之前被公司一次性买断,费用并不高。

      除了别具一格的课堂教学,戴教授在学术方面也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老师。2012年,戴建业曾在博客上撰文《逗你玩: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引发关注。在博文中,戴建业痛陈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的“走过场”、“搞形式”之弊,呼吁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


  戴建业称,在所有“走过场”教育中,他感到最难堪的是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他在很多场合都向学校有关方面谈过自己的意见,他认为大多数专业本科生应取消毕业论文写作,尤其是应取消毕业论文答辩。


  他还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表示,看到如同玩笑式的答辩,学生应付、老师对付,非常痛心。每年5月的“答辩季”,本、硕、博三个层次的毕业答辩都要完成,老师根本无法指导那么多的学生;而忙着四处求职的毕业生们也根本无心完成自己的论文。于是,答辩成了“学生和老师心照不宣地共同作假”。


      基于此,戴教授建议,这种“你逗我玩,我逗你玩”的毕业论文答辩不如取消。



      不过,最让网友对带教授其人感兴趣的,还是他的那些“洗脑”金句:


1、起名字一定要平仄起伏,我爸爸就没给我起好,你看,戴建业,三个去声,听上去急得不了。


2、单纯和愚昧只有一步之遥,天才和蠢材也只有一步之遥。


3、那个鬼汪伦走了狗屎运了,李白的一首诗让他流芳千古了,后代人谁都知道唐朝有个农民叫汪伦。


4、唐朝每个诗人都自我感觉良好,都很牛。连杜甫那么老实巴交的一个人都“牛”得很,以前我以为他写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夸别人,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在夸自己。


5、唐朝是个火热的时代,是个经常亮肌肉的年代,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寒门出宰相,士兵成将军。


6、李白是唐朝文人中最自我感觉良好的,他好到什么程度?他认为自己身上有仙气,所以他不屑和俗人打交道,所有人他都看不上眼,他只视贺知章为知己,因为贺知章称呼他为“谪仙人”。他一辈子只正经工作了一年半,其余的60年都在游手好闲。


7、李白他总是在名楼、设名宴、请名人,不晓得是哪里来的钱,有人研究他的经济来源,到现在也没有搞明白。


8、我尽量把普通话讲好,我是湖北麻城人,我讲的是麻城普通话,今天下午我会让大家听听麻城普通话有哪些特点。


9、今天我还是站着给大家讲吧,我是华师的教书匠,我们那学校里所有的老师都没有座位,我今年59岁,教了30周年书,已经站了三十年,所以坐着不会讲话。


10、曾经我想调到北京去,学校就是不放人,后来我想明白了,学校可能那个时候就发现了我是个人才。


      看似东拉西扯的一言一语,却无不透露出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对教育事业的坚守,让人不服都不行。难怪众多网友纷纷表示:



  戴老师自称对学生不会很严厉,“师生一场是缘分,学生们活得也不容易”。他希望学生们不管将来做什么,都要读经典;不浮躁,也不迷信所谓的教育法则,反复品读,自然会读出新意。

      “你像陶渊明,人生有大智慧大幽默。读他的作品时,用你的心就和他相互碰撞。和伟大的诗人对话,不仅需要专业素养,还拥有成熟的人性。”

  说到学习古典诗词,戴老师也有点忧虑,现在的学生练不好基本功,只有深入理解,才能更敏锐细腻。“只有培养成熟的任性,感情深沉,才能不浮躁,读进去,但现在的学生,是否读进去,真不知道。”

      “好好读书”是戴教授对学生说得最多的话;除此之外,对社会上的种种诱惑,所谓“网红”之类的事情,戴教授并不关心。“讲课讲了30多年,原来不关注这些,现在老有朋友、学生微信给我发这些乱七八糟的消息。”戴老师已经在“戴们弟子群”跟学生“交代”过,“你们不要搞这些事!好好读书!网红也不是你能追求到的东西。”


      直到自己也成为了“网红”,他依然保留着原有的态度,认为这个事不必太过渲染,毕竟讲课受欢迎对于老师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我就是个讲不好普通话的普通老师。”现在的网红生活状况,戴老师说,有时候觉得挺烦恼,不希望继续下去。“我现在是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但还有2年半就退休了,我想住到郊区去安静读书写书。比如准备写个小册子《古典诗歌的滋味》。”



      戴老师说,人生理想也曾是到报社当记者,心有余力再写点小说和诗歌。命运让自己走上教书这条路,现在儿子成家立业了,房价很贵,相濡以沫的老伴得了癌症,灿烂笑容的背后也有许多生活的不如意。戴老师说,本来你会有很多人生规划,但总有不按常理出牌。


      “人生的成败、穷达、祸福、姻缘、寿夭,决定于一些极其偶然的‘碰巧’,只有白痴才会为得失而焦心,因穷通而烦恼。无忧无虑地过好自己的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才称得上世间的‘通人’和人生的‘达者’。”


      他“希望学生视野更开阔,不仅仅停留在阅读中文经典的程度,更要看看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古代文学的。”戴建业说,这样才能把学问做扎实,做透彻。


编辑:艾彼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武汉晚报、扬子晚报、武汉晨报、华中师范大学网站。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