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啖新菱两三颗,不辞长作采菱人

李丹崖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河网水乡、海滩湿地,丘陵山洼、黄土高原……都有着一幅幅各具特色的名俗风情画。“人”与“物”美美与共,是出彩散文追求的艺术境界。《采菱》这篇文章描绘了三幅“人”“物”合一的水乡采(卖)菱图,各有美点。


第一幅:“女人们唱着渔歌”捞菱角,读者聆听“菱湖十里棹歌声”,呼吸清新的水乡气息,收获着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美感;


第二幅:读者面前出现了采菱风俗画,风俗画中的人物由女人换为孩童,渔歌也转为童谣,为文章平添了童真童趣;


第三幅:由采菱转为卖菱,卖菱女的穿着与动作描写,白居易诗“菱池如镜净无波,白点花稀青角多”的引入,又使画面透出温润淡雅的江南水乡文化气息。


《采菱》


文/李丹崖


菱角,是落在水里的星星。


一颗星,水里含香,我们去捞它,这一举动,关乎口腹,实为采菱。


采菱,是多美的举止。女人们唱着渔歌,在水中捞起一串菱角,菱叶菱花贴水生,菱湖十里棹歌声。这样的画面,只有用中国画才能表达。


采菱的女子嘴角一定是挂着笑意的,笑里满含丰收的喜悦。一低头,清澈的水面上,就有自己菱花一样的笑容。


我曾在故乡的荷塘里采过菱,岸边水草依依,接天莲叶无穷碧,荷花生处,水洼里多有菱角。伸手捞出来一颗,带出来一串散着湖腥气息的菱角。


这些一生下来就自带“尖刀”的家伙,尖尖的形状可能会扎到你的手,但为了美味,采菱人不在乎这些。小木筏子,或者索性就是两根横木,上面放着一只大木盆,捞一把菱角摘下来,“当啷”几声扔到盆内,似高妙的鼓曲,不多时,满满的一盆菱角就采好了。一帮孩子架着木盆,唱着《采菱歌》:“菱角菱角你别笑,采下你来敬姥姥,姥姥吃了咧嘴笑,娃娃吃了乐弯腰……”


满天星辉,回到家中,用刷子把菱角上的青苔洗净,露出菱角清俊的面容。这时候,可以直接放到锅内煮熟,掰开一颗,清香无比。



外婆最喜欢给孩子们做菱角,她说菱角的样子和蝙蝠差不多。旧时候,富贵人家的屋子上总雕刻着蝙蝠,吃菱角的孩子,是在心里雕刻蝙蝠,会变得越来越有福气。说也奇怪,我们这些孩子也许是小时候吃外婆做的菱角多了,现在,过得都还算富足。


一枚菱角,又好似是一条船,横亘在唐诗、宋词、元曲的水岸上,在诗人的口唇之间散发着光华;也好像一个饱含能量的水生馒头,在许多乡村人家的餐桌上倍受青睐。


个人觉得,菱角还是新鲜的好,晒干了,菱角的灵气就没有了,也少了许多鲜美。


前不久,在扬州瘦西湖,见有穿着印花蓝布的女子,挽着篮子,在兜售新采下来的菱角。那些菱角,犄角相抵,似乎带着一种坏坏的笑,在朝每一个感兴趣的人龇牙咧嘴。白居易曾唤菱角为“青角”,这些“青面獠牙”的小东西着实惹人喜爱,所以,诗人才会说“菱池如镜净无波,白点花稀青角多。”


湖面静谧,菱是藏在湖中的君子,它们的才华不外露,把果实都沉沉坠入水中,这样的低调,非君子无以比拟。菱角心思缜密地经营着自己内心的“美味”,形状看似叛逆,实则心中有大爱。不信,你掰开一只菱角就明白,它们雪白的内心足以印证一切。


日啖新菱两三颗,不辞长作采菱人。

编辑:青柠



来源:人民日报。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