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人一生的十大经典心理学效应,句句戳中人性的弱点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仔细观察生活,我们会发现,大部分人遇到的事情都是相似的,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越过越好,而另一些人却终日在徒劳的纠结、抱怨、痛苦中虚度时光?
我们的生活质量取决于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如果面对困境时总是沿用固有的思维方式,就好比作茧自缚,将自己绑缚于心灵和意识的困顿中。冲破自我设限,这10个经典心理学定律也许帮到你。
01、
吉格勒定理:设定一个高目标,就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
提出者:美国行为学家J·吉格勒
气魄大方可成大,起点高才能至高。不少人认为天才或成功是先天注定的。但是,世上被称为天才的人,肯定比实际上成就天才事业的人要多得多。为什么?许多人一事无成,就是因为他们缺少雄心勃勃、排除万难、迈向成功的动力,不敢为自己制定一个高远的奋斗目标。
不管一个人有多么超群的能力,如果缺少一个认定的高远目标,他将一事无成。设定一个高目标,就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
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的创建者齐瓦勃出生在乡村,所受的教育水平也很低。18岁那年,齐瓦勃到钢铁大王卡内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一踏进建筑工地,齐瓦勃就抱定了要做同事中最优秀的人的决心。
晚上同伴们都在闲聊时,他独自躲在角落看书。面对经理的疑惑和同伴们的挖苦,他坚信公司缺少的不是基础打工者,而是管理者和技术人员;自己也不光是替老板打工赚钱,更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和远大前途努力。
抱着这样的信念,齐瓦勃平步青云,最后被卡内基任命为钢铁公司的董事长,最终自己也建立了伯利恒钢铁公司,创下非凡业绩。如果从一开始心中就怀有高远的目标,就会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眼界,逐渐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方法,让每一步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02、
卡瑞尔公式: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准备
提出者:工程师威利·卡瑞尔
唯有强迫自己面对最坏的情况,在精神上先接受了它以后,才会使我们处在一个可以集中精力解决问题的地位上。
当面对一项新的挑战时,第一步,找出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第二步,让自己能够接受这个最坏情况;第三步,有了能够接受最坏的情况的思想准备后,就平静地把时间和精力用来试着改善那种最坏的情况。
在美国有一则征兵广告既幽默又智慧。其内容如下:“来当兵吧!当兵其实并不可怕。应征入伍后你无非有两种可能:有战争或没战争,没战争有啥可怕的?有战争后又有两种可能:上前线或者不上前线,不上前线有啥可怕的?
“上前线又有两种可能:受伤或者不受伤,不受伤又有啥可怕的?受伤后又有两种可能:轻伤和重伤,轻伤有啥可怕的?重伤后又有两种可能:可治好和治不好,可治好有啥可怕的?治不好更不可怕,因为你已经死了。”
03、
瓦拉赫效应:每个人都是天才,只要找到自己最擅长的出发点
提出者: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瓦拉赫
每个人的智能发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
奥托 • 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一学期下来,老师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
于是父母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不善于构图和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04、
古德曼定理:有时沉默,便是最好的沟通
提出者: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
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当你能够心领神会的时候,沉默便胜过千言万语。
在一些商业活动中,适时沉默也是一项有效的沟通技巧。一位厂长打算低价处理厂里的一批旧机器,他估算的最低价格为50万美元。谈判中,一个买主针对这批机器的缺陷,滔滔不绝地抱怨了很久,说它们早就被淘汰了,品相也不好,根本值不了多少钱。厂长一言不发,耐心地听着对方的抱怨。
最后,那位买主再也找不到用以指责的言辞了,突然蹦出一句:“这批机器我最多只能给你80万美元,再多的话,我可真不要了。”厂长大喜,当即与他拍板成交。这位善于沉默的厂长,一句话没说便轻而易举地多赚了30万美元。
05、
霍布森选择效应:当看上去只有一条路可走时,这条路往往是错误的
提出者: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
如果一种判断只需要说“是”或“非”的话,这不能算是判断。好与坏、优与劣,都是在对比选择中产生的,只有拟定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方案对比选择、判断才有可能做到合理。只有在许多可供对比选择的方向中进行研究,并能够在对其了解的基础上做决定,才算得上判断。
因此,没有选择的余地就等于扼杀创造。
1631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从事马匹生意,他对顾客说:“你们买我的马、租我的马,随你的便,价格都便宜。但你们挑的马必须能够通过马圈的门。”霍布森的马圈大大的、马匹多多的,然而马圈只有一个小门,高头大马出不去,能出来的都是瘦马、赖马、小马,来买马的左挑右选,挑选出来的马不是瘦的,就是赖的。
霍布森只允许人们在马圈的出口处选。大家挑来挑去,自以为完成了满意的选择,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只是一个低级的决策结果,其实质是小选择、假选择、形式主义的选择。人们自以为作了选择,而实际上思维和选择的空间是很小的。有了这种思维的自我僵化,当然不会有创新,所以它是一个陷阱。
社会心理学家指出,谁如果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的困境,就不可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06、
权威效应:人微言轻,人贵言重
又称为权威暗示效应,是指一个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让他们相信其正确性,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
“权威效应”的普遍存在,首先是由于人们有“安全心理”,即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往往是正确的楷模,服从他们会使自己具备安全感,增加不会出错的“保险系数”;其次是由于人们有“赞许心理”,即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的要求往往和社会规范相一致,按照权威人物的要求去做,会得到各方面的赞许和奖励。
美国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给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们讲课时,向学生介绍了一位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说这位德语教师是从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
实验中这位“化学家”煞有介事的拿出了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瓶子,说这是他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有些气味,请在座的学生闻到气味时就举手,结果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对于本来没有气味的蒸馏水,为什么多数学生都认为有气味而举手呢?
这是因为有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学现象,即权威效应。所谓权威效应就是指,如果发表言论的人社会地位高,事业成功,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么他所说的话容易引起他人的重视,并相信其正确性。
07、
名片效应:心理名片,可以更快促成人际关系的建立
两个人在交往时,如果首先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的相似性,从而很快地缩小与你的心理距离,更愿同你接近,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里,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对方所表明的态度和观点如同名片一样把你介绍给对方。
有一位求职青年,应聘几家单位都被拒之门外。于是在到另一家公司应聘前,他提前打听了该公司负责人的历史,并意外得知该负责人和自己有相似的经历。于是他在应聘时也谈及自己求职经历的坎坷和怀才不遇的愤慨。而这一席话也果然博得了公司负责人的同情和赏识,最终应聘成功。
善于捕捉对方的信息和态度,寻找对方与自己的共通点。由此制作的心理名片,经过恰当的使用,对于人际交往处理和建立人际关系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08、
投射效应:人往往善于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心思
投射效应是指人们在潜意识里总是喜欢预设他人与自己有某些相同的倾向和观点,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比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等等。
投射使人们倾向于按照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来知觉他人,而不是按照被观察者的真实情况进行知觉。学会换位思考,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去对待别人和对待自己,是克服投射效应的方法。
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尧到华山视察,华封人祝他”长寿、富贵、多男子“,尧都辞谢了;华封人说:”寿、福、多男子,人之所欲也;汝独能不欲,何邪?“尧说: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美德也,故辞。”人的心理特征各不相同,即使是“福、寿”等基本的目标,也不能随意“投射”给任何人。
在日本,洋娃娃代表着小女孩希望自己长大后的形象。芭比娃娃在日本刚推出时,在青少年眼中,胸部太大,腿也太长,蓝眼睛一点也不像日本少女,因此销售不佳。公司修正了芭比娃娃的胸部和腿,也将眼睛改变成咖啡色。两年内芭比娃娃卖出了近200万件。
09、
巴纳姆效应:认识自我的特点是最难的,每个人都相信自己是“大路货”
提出者: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你内心焦急不安。你有时会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
是否觉得这段话对自己的形容很贴切?这其实是一段放在任何人身上都适合的话。人们常常会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实际上这不过是对人性和人格粗略的概括,这种倾向被称为巴纳姆效应。
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而人们却始终以为巴纳姆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与他能让每个人都喜欢他。
就算是看过巴纳姆演出的人,也会根据全场此起彼伏的掌声与笑声,和自己在观看其表演时不时哈哈大笑的状态,推断出他是一个能够让自己快乐的杂技演员;人们不太会去思考自己究竟是对巴纳姆的整台演出都感兴趣,还是仅仅只是被某几个动作吸引。
巴纳姆效应,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于揣摩心理相关的领域上,特别是对于缺乏安全感的人,受暗示性也会比常人更强。
10、
视网膜效应:生活好像一面镜子,你看到的,就是你心里最在乎的。
生活中大家可能都有过如下类似的经历,当自己花了很长时间深思熟虑买了一双鞋,正当我们沾沾自喜时,却突然发现,无论走到哪里都好像看到和自己撞鞋的人。又或者因为我们自己有的一种缺点,而发现其它人好像也都有这个缺点。
当我们自己拥有一件东西或一项特征时,我们就会比平常人更会注意到别人是否跟我们一样具备这种特征。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先生很久以前就提出一个论点,那就是每个人的特质中大约有80%是长处或优点,而20%左右是我们的缺点。当一个人只知道自己的缺点是什么,而不知发掘优点时,“视网膜效应” 就会促使这个人发现他身边也有许多人拥有类似的缺点,进而使得他的人际关系无法改善,生活也不快乐。
在生活中,那些常常和别人吵架、认为别人侵犯到自己的人,其实自己脾气也不太好,这就是“视网膜效应”的影响力。因此,卡耐基先生在80年前创办卡耐基训练时,就一直强调一个人要人缘好、要受人欢迎,一定要培养欣赏自己与肯定自己的能力。
在学习中,比起自己的长处与优势,我们平时往往更关注自己哪门科目学得差,哪次考试考得不好,就去抓哪一门事,以便弥自身水平的不足。
成功学中有一句话:改变缺点不能导致成功,发挥优点才可以导致成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关注自己的优势学科,并有效地提升它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才容易获得更大的成功。
编辑:艾彼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