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陈冲写了6篇美国抗疫日记:关于厕纸、口罩和排队买枪…
自3月18日起,演员@陈冲 在微博陆续发布了6篇海外抗疫日记,记录美国疫情的一步步爆发和人们的反应——从一开始没人戴口罩,到居家令下达后,厕纸难抢、口罩告急,目前更是人人自危,出现了商店加装木板防抢劫、人们排队买枪的情景。
与家人住在美国旧金山的陈冲说,自己在疫情期间体悟到了人们之间互相帮助的温暖,更感慨病毒是全人类的天敌,应该团结“全人类全部的智慧来对付病毒”。
让我们分享陈冲的最新一篇海外抗疫日记。
3.18 人们开始在超市抢购
4.5 为什么囤卫生纸而不是食物?
4.9 买厕纸成了可以庆祝的理由
陈冲说,自己一开始对囤厕纸等行为感到不解。但她也感慨,疫情期间,人们确实需要互相帮助。
陈冲认为,民间的体制在疫情期间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能把两边的力量团结起来,一同抗击病毒,应该团结“全人类全部的智慧来对付病毒”。
在这篇最新的陈冲“海外抗疫日记”中,她提到了疫情所带来的积极影响。“灾难在剥夺的同时,也在给予。也许在一年后,也许更长,人类被积压的创造力,终将在哲思、艺术和科技各个领域,带来牛顿般的顿悟,爆发出绚丽多彩的成果。”
上帝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也会在某处打开一扇窗。
陈冲
我有一包平常不穿可又不舍得扔掉的T恤衫,有些是在旅途上买的,印着迪拜、巴黎、纽约字样的纪念品,有些是孩子在学校或夏令营毕业时发的成长“里程碑”。
最珍贵的是她们小时候送给我们的父亲节、母亲节礼物,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妈妈我爱你”或者“你是最棒的爸爸”,还有布满彩缤纷的小手印、小脚印之类的。这两天整理衣橱看到了这包衣服,引起我感慨万千,决定拿出来居家穿。
丈夫穿上”爸爸我爱你!”的T恤衫,突然想起大女儿一年前曾经向他推荐契科夫的《第六病房》,一直还没空看,现在医院非急诊手术都停下了,正好得闲读一下。
丈夫跟我说这事,让我感到触动 —— 姥姥、母亲和我都曾经爱看契科夫。女儿不在身边,偶尔在亚马逊账户中看到她在读我年轻时代迷恋的书,总有一种欣慰,觉得在精神上跟她很近。
我对读书的兴趣,是姥姥培养的。记得文革一开始的时候,抄家的人从家里拉走了一车书,那是姥姥和外公从上海到伦敦、伦敦到波士顿、波士顿回上海又到重庆、再回到上海,这样一路筛选积累起来的。姥姥在那个年代冒着风险留下了一小皮箱她最喜欢的书籍。
我第一次看“禁书”是在扁桃腺手术之后。那时割扁桃腺盛行,用一种新的方法,不打麻药不用刀,只是用一块压舌板和一把特殊的钳子将它们摘除。母亲告诉我手术后医院会给病人吃冰激淋,从她的语气听起来,这简直是一种特权,我立刻就同意了去割扁桃腺。
手术结束后,护士把一小纸盒的“紫雪糕”和小木勺递到我手里,我却疼得什么都不能吃。母亲叫了一辆三轮车,我倚在她怀里,一路上眼巴巴看着冰激淋一点点融化。回到家,我把化掉的紫雪糕给了哥哥。
姥姥看我可怜,去阁楼把那只皮箱拿了下来,并从里面取出一本《哈姆雷特》的连环画给我看。那是由英国演员Laurence Olivier演哈姆雷特的剧照组编成的。我被哈姆雷特眼睛里传递出来的疯狂和痛苦深深吸引,剧中暴力和仁慈的共存,罪过和恩典的和解,启蒙了我潜意识中对人性的认知。
成年后我对悲剧的迷恋,也许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它让我在朦胧中感受到,艺术作品中呈现的悲剧,是对生活中悲剧的洗礼和升华。那次以后,我总是盼望感冒发烧不能上学的日子。而躺在床上读书,对我来说仍具有治愈一切的魔力。
丈夫坐在镜前看书,我就开始给他理发。其实他早该理发了,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向他毛遂自荐,但他总是信不过我的手艺。今天他终于是豁出去了,把自己交给了我。
我也是第一次留心到他有那么多白头发,想想真不可思议啊,我们在一起28年了。剪完头发,丈夫说,看来疫情后我也不用上理发店了。我挺得意,也算是完成了一件有挑战性的事情。
Audrey今晚想做一种特殊的法式蔬菜杂烩(ratatouille),需要去朋友家借一个专门切薄片用的厨房工具。她朋友住在城市的另一边,在去的路上Audrey说,好久没有见到朋友了,对方家长同意她们隔开两米聊一会天。
她朋友的家跟我家很相似,都是差不多一百年前盖的房子,从街上需要上一段台阶才到正门,这两个好朋友就一高一低坐在石级上聊了起来。
开车过来的时候,我在听一本人物传记。趁等女儿的空闲,我坐车里接着听。书里写到了另一场三百多年前的瘟疫。
那正是英国殖民贸易兴旺之时,一艘艘英国货轮满载着远方的丝绸、茶叶、蔗糖回到伦敦,也把老鼠和它们身上带鼠疫细菌的跳蚤一起运到了港口。
一场鼠疫就此蔓延开来,伦敦一切聚众的地方都被勒令关闭了,感染上鼠疫的人家,门口都画上巨大的十字,严禁出门。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伦敦失去了四分之一的人口。大学也都关了。
有一位剑桥大学的穷学生,将他珍贵的书籍捆起来,回到了他母亲的农场。在那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这个孤独的年轻人坐在苹果树下,想象出了地心引力,又为了核算这个引力,发明了微积分。
后来世人知道的牛顿,就这样和一场瘟疫一同诞生了。回忆起那段在农场独处的时光,牛顿认为那是他一生知识和想象力都最丰盛的阶段,因为“真理是寂静和冥想的产物”。
我想起孩子们小的时候,我们曾无数次一起看的电影《音乐之声》中,玛丽亚说过的那句充满希望的话, “When the Lord closes a door, somewhere he opens a window.” (上帝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也会在某处打开一扇窗)。
灾难在剥夺的同时,也在给予。也许在一年后,也许更长,人类被积压的创造力,终将在哲思、艺术和科技各个领域,带来牛顿般的顿悟,爆发出绚丽多彩的成果。
还有,一整代“疫情宝贝”将会降临人间。多年后的一天,他们的父母会跟他们说起这场百年不遇的灾难,说起那天晚上,不再年轻的父母再次点燃起了被岁月埋没了的激情......
我们只需安静下来,去领会这份天赐良机,去打开一本曾经热爱却尘封多年的书,或者去找回我们那包深藏在壁橱里、被遗忘的宝物。
我望着车窗外这两个姑娘,她们也不会忘记今天。世界上已经有两百万人口被新冠病毒感染,十几万人为此丧生。然而,在这样一个明亮的下午,在这样一条宁静的街上,幸存下来的她们坐在被太阳晒暖的石阶上,天南海北,亲密无间。
综合自新京报、@陈冲 新浪微博。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