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这本书的作者本身也表示那种爱美爱真的精神,和那中国文化最特色的知足常乐恬淡自适的天性。……我真诚地相信,一个谦卑渺小的生命能快乐地过一辈子,是宇宙之至美。
——林语堂
爱情是什么样的?
在沈从文眼中,爱情是“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在王小波眼中,爱情是“我把我整个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
在朱生豪眼中,爱情是“我一天一天明白你的平凡,同时却一天一天愈更深切的爱你”。
而在晚清才子沈复眼中,世间最美好的爱情,不过是“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与妻子芸娘布衣茶饭,于江南小镇厮守一生,就是他向往的幸福。
爱是乍见之欢,非你不娶的勇气。
乾隆40年的盛夏,13岁的沈复第一次遇见芸娘,便被她的秀美和聪慧所吸引,一见如故。
千回百转,其爱慕之心仍不得释怀,便鼓起勇气对母亲说:“若为儿择妻,非淑姐不娶。”
沈母对芸娘也颇为喜爱,便脱下戒指赠与芸娘,这桩婚事就此订下。
待到这年冬天,芸的堂姐出嫁,沈复有幸再与芸娘碰面。当时只见满室鲜衣华服,唯独芸一身素净天然,淡雅清新,仅换一双新鞋而已。沈复见那鞋子,绣工精巧,别致新颖,问后知道是芸娘亲手制作的,才知道她的兰心蕙质,不仅在笔墨之上。当晚,沈复将亲朋送到城外,回来已是三更,肚子稍感饥饿。婢女为其取来枣脯,沈复嫌过于甜腻。这时只见芸娘悄悄拉了拉沈复的衣袖,示意其随她入室。待沈复走进屋内,只见芸娘早已为其藏好了暖粥和几碟清淡小菜。虽然还未成亲,却早已将对方挂念于心。芸娘对沈复的用心,还远不止这些。当初得知沈复出痘,芸娘就开始食斋,一直坚持了很多年,直到二人结为夫妇,沈复才意识到这些年芸娘为他的付出,十分感动。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经得住风花雪月,经不住柴米油盐。可沈复与芸娘婚后的生活,却将这柴米油盐的日子,过成了春花秋月的向往。 芸娘刚做新妇时,颇为沉默寡语,平日里只喜欢听沈复高谈阔论。沈复为了不让芸娘沉闷,便换着法子与芸娘说笑,有如用纤草拨弄蟋蟀那般细心,之后芸娘才渐次话多起来。怕被公婆嫌弃懒散,芸娘每日早起,一向留恋床榻的沈复为了陪伴芸娘也随之早起,耳鬓厮磨,形影不离。他们夫妇,举案齐眉,相敬相爱二十三年。年岁愈久,感情愈是亲密无间。在家中,或室内相逢,或窄途邂逅,必握手相问:“何处去?”初时细心谨慎,唯恐旁人见到。他们同行并坐,如影相随,起先避人,时间久了不以为意。芸有时与人相坐闲谈,见沈复来,必起来偏挪其身,沈复便紧挨着她坐下。二人亦不明白缘何缠绵至此,开始有羞愧之意,后则是自然从容。七夕节,芸设香烛瓜果,与沈复同拜织女星于“我取轩”中。沈复镌刻两枚印章“愿生生世世为夫妇”;沈复执朱文,芸则执白文,作为日后往来书信之用。中秋节,沈复带芸娘前往沧浪亭,事先与守门人说好,勿放闲人进入。他们带了一张毯子,铺在亭中,席地环坐,品茶赏月。晚风拂袖,月映波心,快意无限。赶上庙会,沈复也不忍芸娘身为人妇而错过这等瑰丽奇景。于是将其打扮成男子妆容,带她去庙会之上,遍游万千景致。 后来,沈复要去吴江吊唁病逝的故人,途经太湖,便要带芸娘一览太湖之美景。芸娘借口要回娘家,半路与沈复汇合。待芸娘登船,行至太湖,看见风帆沙鸟,水天一色,感叹道:“这便是所谓的太湖了?今日得见天地之宽,太湖烟波浩渺无边,真是不虚此生矣!”沈复曾对芸娘说:“可惜卿为女子,又如此温顺娴雅,若能化身为男子,与我相伴访名山胜迹,遨游天下,岂不快哉!”芸宽慰道:“这有何难?待我白发苍颜之时,纵算不能远游五岳,可近处之虎丘、灵岩,南至杭州西湖,北至扬州平山堂,皆可与你偕游。”沈复说:“只怕卿白发苍颜之日,步履维艰,走不动了。”沈复说:“来世卿当做男子,我为女子,与你相伴相从,不离不舍。”新婚不久,沈复就要前往杭州学习,心中不舍芸娘。其间,因难抵相思之情,便暂停学业归家,伴芸娘左右。当时正值六月酷暑,沈复便带芸娘去“我取轩”中寻清凉避暑。酷暑之日,芸停了刺绣,终日伴沈复读书论古,品月评花。芸娘不善饮酒,最多只能饮三杯,沈复教她射覆行酒令。他们夫妻朝暮相对,伉俪情深。在沈复看来,人世万般欢乐,莫过于此。后来,他们搬至仓米巷,因新屋干热,窗外景致荒凉,便迁至附近老妇人的家里暂住避暑。闲时在柳荫下垂钓,日落时,登土山观晚霞夕照。夜深了,温酒煮饭,月下对饮。向晚庭院,倚靠相背,闲话短长。 在芸娘看来,幸福莫过于:“于此处修筑宅院,绕屋买下菜园十亩,寻来仆人、老妪,栽植瓜果蔬菜,以供日常家用。君绘画,我刺绣,换了银钱,以备诗酒之需。布衣菜饭,一生欢喜,不必作远游之计也。”一屋,两人,三餐,四季。从两百年前到今天,我们对于爱情的向往仍然是如此的纯粹质朴。应了民国文学家林语堂先生的那句话:“一个谦卑渺小的生命能快乐地过一辈子,是宇宙间之至美。”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珍惜身边的人,珍惜眼前的美好。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那个“与你立黄昏,问你粥可温”的人。
本文选自《浮生六记》,【清】沈复著,白落梅译写,叶露盈绘图,湖南文艺出版社。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