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作文
25个内容
细雨绵绵,2021年上海的“新中考”今天开考了!9.4万余名初三学生走进考场书写青春的答卷。
今年的初三学子已经全部是05后,在今天上午首场语文科目考试中,他们要在作文中回答,什么“比看上去更有意思”。
一起来看看名师们的点评。
今年上海中考的作文题:
比看上去更有意思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有意思”有这样一种解释:有意义,耐人寻味。生活中的人、事、物,大多如此。
请以“比看上去更有意思”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
(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不得抄袭。
01、既要在“浅处”种出“稻”,更要在“深处”种出“菱”纵观近几年的上海中考作文题,2021年的作文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最高。前两年的“有一种甜” “这事,真带劲”,对学生来说,可以写深也可写浅,写作水平高者可以写多个层面的“甜”或者“带劲”,写作水平一般者叙写出一个层面的“甜”或“带劲”亦可。所谓“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是也。而2021年的作文题,对于写作者而言,至少要写出两个层面的“有意思”,即“看上去的有意思”与“深层次的有意思”。写作者必须透过表面的趣味,挖掘出本质的意义。既要在“浅处”种出“稻”,更要在“深处”种出“菱”。从这个角度而言,这道题显然对学生的思维水平提出了不小的挑战,然而笔者以为这正是中考作文命题应该探索的方向。另外,这道题对学生的价值观有积极的引导。它引导学生思考事物乃至人生真正的价值何在。“看上去有意思”的,未必真有意思;看上去没意思的,未必真没意思;“看上去有意思”的,“意思”未必在“看上去”的表面,而在“看进去”的深层。我们更应该关注、享受那背后真正的“有意思”。因而,这样的命题无疑对学生认识事物是有启示的,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以上两个角度简要而论,笔者以为2021年的中考作文命题“比看上去更有意思”。——樊新强 (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中学教学处主任) 今年的作文题目,乍一看“有意思”,再一想“更有意思”。这道题的命制,似乎是“急智”,当然也精致,是刻意而为的精巧——的确有意思。命题形式有变化,比往年多了一段提示语。来自《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提醒考生注意“有意义,耐人寻味”。又有“生活中的人、事、物大多如此”的补充,对学生而言,是导引,也是限定,在题目中给予“有意义,耐人寻味”这一约束的同时,也给予思考足够的可能。需要考生表达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写出意味。命题指向明确,考生选材余地大,可写内容多,可以放眼社会呼应热点,从大事件中选择材料,也可以着眼身边明察细微,在小事情上表达感悟。学生素材积累应该比较丰富,借题发挥的空间当然也比较大。题目有一定难度。一是对构思有要求,需要“比”:“看上去”是遇见、是看见,但不能局限于“看上去”的表象或假象,而要去发现、去感悟“更有意思”的内涵,这需要安排作文的层次,是“看上去”有意思,实际“更有意思”,是从表面到深刻,由浅到深的认知层次。二是鼓励学生自主生发、建构符合生活意义的表达。所谓“有意义,耐人寻味”,不能简单以“贴标签”式的点题方式去应对,更要有对“有意思”的发现过程。三是情感要有着落。这道题目给予学生写作自由度比较高,但是需要考生依托“生活中的人、事、物”表达出“更有意思”的体察。总体看,命题意图明显,整个命题基本保持了上海中考作文的一贯性,提示语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命题转向,倒是使考试有了意味。考试的意味不仅仅是测评选拔,而是促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体验、有发现、有感悟,发现那些“有意思”的,发掘那些“更有意思”的。这实际上是提醒学生在日常写作训练中不能只满足于简单叙写,一味铺陈,而是要有思考、有发现,写出那些“比看见更有意思”的理解。这当然就要在不断地学习中,拥有属于自己的眼界见识、胸怀格局和头脑智慧。——张豪(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海市江宁学校副校长)本次中考作文题目“比看上去更有意思”,比看上去要难!难点在于,考题对于学生的反思能力与分析能力提高了,题目的题眼在于“更”。中考作文应当以记叙文为主体,引向议论,要求学生能够在掌握基本叙述能力的情况下,进行有目的的记叙,也就是要求学生有能力发现所记事件中的意义。本次作文题目显然遵循了这一初中作文教学的核心目的——通过记叙思考意义。但这一题目除了要求学生发现意义之外,还要求学生分析与反思出事件中更深层的意义,这提高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应当说,这个题目更倾向于议论文,或者说比传统的“夹叙夹议”,对议论能力或者说反思能力的要求更高了。这个题目体现着当代语文教学的新动向:初中语文教学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求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段落大意概括和中心思想的提炼的相关训练应当增加,关于理解力的训练应当加强。这是一个值得鼓励的新动向!
04、兼具想象空间和拓展机会
今年上海中考写作题目,是以“比看上去更有意思”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前先给出了《现代汉语词典》对“有意思”对解释:“有意义” “耐人寻味”。那么,到底是什么事有意义呢?什么是“耐人寻味”呢?这应该是命题者提供的“文眼”。这个“有意思、耐人寻味”,要好好思考,才能琢磨透。
我觉得,这次中考作文题目还是不错的,有一定的想象空间,有一定的拓展机会,可以评价为“中上”水准的命题。在文章体裁上,并没有特别规定,看来是写议论文、记叙文都可以。一般而言,受过严格训练的学生,对这个作文题会感觉难度不大,不过,考生要摆脱“泛泛而谈”,要避免“空泛议论”,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也是很不容易的,希望阅卷教师能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注意保护一些有独特个性的孩子,把握一个合理的、更为准确的评估。我个人一直对“抒情写作”,对中小学过分强调“议论文”“记叙文”有自己的保留意见。我一直希望初中写作、高中写作的教学,能摆脱“议论文”“记叙文”这种固定套式,而要让孩子们学会“说理性写作”,即学会用准确、自然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学会写作有观点、有论据、有逻辑的“论文”。此外,也建议鼓励初中生、高中生们能拓展写作的体裁,无论是书评、影评、剧评还是时评,都是有应用价值的写作,甚至公众号文章的写作尝试,都很有意义。今年的作文题目挺好,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不容易“套题”,这恰恰是近年来语文作文命题所追求的。今年的作文题目是此前上海中考作文“这事正带劲”的升级版。“比”字要抓住!看上去没什么,其实很有意义、很有价值、很有趣。写作时要突出事件的“有趣”,考生应写出心理的转变与感受。这道作文题考验学生的观察力,引导学生从小事着手进行写作,比如学摄影、学书法等,要把学习的过程、细节描写出来。与此同时,又要以小见大,要有深层思考,体现价值观、审美观,体现一个君子养成的过程。——黄玉峰(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导语”的漂亮在于引导学生抓住“有意思”这个关键,给予了限制,又引向广阔的生活。人、事、物皆可,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是你觉得“怎样的”是有“意思的”?不同人对相同人、事、物可以“寻”到不同的“味”,即使是同一个人,不同阶段回首或重“寻”,“味”亦可不同。所以,“味”之所在,是关键,也“耐”人“寻”,值得考生“肆意纵横”。最漂亮之处,恰不是“看”,是“思”。“比”的意思和“比”的结果都需经过“思”。请思考看到的表面之下的“意义”和“味”;请思考与常规的大家“看上去”认同的那些不同的意味;或者你进一步寻到,你以前认识的人、事、物的更深入或别样的意味。“味”之高低、深浅,亦作文之高低与深浅;辩证看待“表层”与“内在”,“更”的比较,是能力所在,也是成长之引导。 还漂亮在引导学生的写与老师的教要跳出一些“陋习”。“有意义”,一字之差,差之可以千里。生活的真谛在“意思”,在“味”,不在空洞的“意义”。2021上海中考作文题目“比看上去更有意思”,真的很有意思。看三年中考题:有一种甜(2020年);这事,真带劲(2019年);真的不容易(2018年),可以明显发现它们之间的关联度——在稳定中有发展,在继承中创新意,在不变中求变化。四年作文题的写作难度,都在“材料的选择”。前三年题目的材料是一个“平面体”,只要做出“单一”选择:有一种甜(是什么);这事(什么事),真带劲;(什么事)真的不容易。简而言之,选择某一件事叙述即可。但是,今年,在“材料的选择”上,增加了对材料的“表象与内涵”“局部与整体”“近视与远视”等等的哲理要素。所以,可以这样认为,2021年的题目对材料选择的要求,由“平面”转向“立体”。面对今年的题目,你得选择一件“看上去很有意思”的事,然而,还得思考“比看上去更有意思”的认识,这就得在叙述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议论。例如,考场外穿着红T恤、红旗袍的爸爸妈妈们——比看上去更有意思;中国“天和号空间站”“房型图”——比看上去更有意思,等等。材料的选择很广,但要选择可叙可议的好材料,不容易。在兴业中学考点,卢湾中学的考生在进考场前合影留念(文汇报王星 摄)从前两年的“带劲” “甜”到今年的“有意思”,上海中考作文题目少了更多“刻意为之”的意味。如果说“带劲”和“甜”是需要对感受进行“提炼”的话,“有意思”则是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自由地感受、真实地感受,毕竟对每一个个体而言,万物皆可“有意思”“有趣味”。从这个层面而言,今年的作文题在引导学生写真话、抒真情上走得更加坚定。人生意趣,千姿百态。只要是健康的趣味皆无高下之分,但对趣味的理解和感受却有深浅之别。题目中的“比” “更”两个关键词已然在为学生的思考指明路径。“看上去”或许也挺“有意思”,但终究是“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想体验“更有意思”的滋味,须知“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在亲身经历和实践探索中写出自己或者别人“看”不到的更丰富、更深层次的“意思”,这是能体现文章高下很重要的一点。今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题聚焦“时间的沉淀”和“事物的价值”之间的关系,引领学生的认识从浅表走向深入,如果从这个角度审视今年的中考作文题的话,命题者则给出了“认识”的具体路径,即在实践中深化认知,感受事物的意义,发现“事物的价值”。如此看来,上海今年的中高考作文题目也是“一脉相承”的,这确实是一道“比看上去更有意思”的作文题。“比看上去更有意思”这个作文题关注考察的是学生思维能力。首先,“有意思”要侧重“有意义,耐人寻味”,而不仅仅是一般理解的“好玩,好笑”。在此基础上,还要突出“更”,有层级要求。此外,“比看上去”则要求文章要体现表层与深层的“有意思”。三个层面,层层递进。这样的考题,对于那些思维品质好又善于分析的学生而言无疑有着较大的发挥空间。今年上海中考作文题目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不仅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更引导孩子深入思考,什么东西才是自己生命成长中弥足珍贵的东西。那究竟,“什么”比“看上去”更有意思,这是需要考生进行思维填空的地方。也就是说,在“看上去”的阶段,“我”还处在情感认知的初级层次,当“我”顺着自己思维的脉络往下走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考察生活、了解生活、发现生活、思考生活、评价生活,并深度参与生活。因此,我们可以填补完整的作文题:“做起来”(“尝起来” “玩起来” “动起来” “想起来” “想明白” “用心做”……)比看上去更有意思。这篇作文的写作关键,是学生为什么会从一件只是看上去有点小意思的事件中,慢慢发现或突然顿悟,沿着这个事件的表象深入下去,去发现蕴含其中的大意思、大境界、大思考、大人生。故而,学生要懂得设计相应的刺激事件,让自己进入一个思维的高光时刻,或心灵空间的仪式时刻,在这个心灵的静默时刻,深入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感受、发现和思考,更找回自己久已缺失的生命热情和生活激情。这篇文章的理想境界,是“我”在经历了一些事件,或者深度参与、了解某些事物之后,跨越了以往的认知,建构了全新的人生态度、人生思考,完成了意义重大的“成长”。“我”在情节起点觉得写生看上去有点意思,所以想从学素描转为写生,又有点犹豫不决,人物陷入人生选择上的迷茫。刺激事件一:在素描与写生之间,“我”最终决定从零开始学习写生。因为,“我”当初学习素描只是为了考级方便,不是出于真正的兴趣与热爱。而且,素描主要练习线条、光影等基础知识,每天描摹的是静物,很呆板和无聊。“我”羡慕那些写生的同学,可以经常背着画板去野外画画,又自由又酷。这时候,我觉得“写生”看上去有点意思。刺激事件二:选择了写生之后,“我”通过自学以及向同学请教,慢慢地进入了写生的艺术世界。在此过程中,“我”发现写生比看上去更有意思,因为它可以让“我”近距离接触自然,与更真实、更有生命力的世界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刺激事件三:在大荷塘写生时,“我”遇到了酷热,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但是,“我”通过对荷花的细致观察,意识到每一份美丽都源自对环境的超然,对内心的执着。这时,写生比看起来更有意思,因为它让“我”了解了“美”的真谛,成功的真谛,人生的真谛。在这种设计中,我们准确地把握了题目的要求,先呈现了“我“对“写生”的肤浅认识,认为它比较有意思(又自由又酷)。经过两个刺激事件之后,“我”觉得写生比看上去更有意思,因为它让“我”领略了“美”,理解了生活,完成了成长。这样,在文章中,“我”逐渐深入地懂得写生的“有意思”之处,并将这种“有意思”超越写生本身,开始真切地意识到,“成功”不在于掌握一门技艺,而是在追随内心的渴望的过程中,见证更为激动人心的“美”,看到更充实的人生,更好的自己,更美丽的人生画卷。
——肖朵朵(复旦大学文学硕士,上海市市西初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上海市“语文教学之星”)娄山中学考点,天山二中的考生信心满满走进考场(文汇报张鹏 摄)
2021年中考语文作文题“比看上去更有意思”,乍一眼看上去似乎在审题上有一定的思维难度,但命题者有意识地给出“引导语”作为审题的“支架”。该作文试题体现了近年来上海市中考作文命题的改革趋势——从单一的命题作文,到有“引导语” “半命题”等多种形式的作文过渡。
本次中考作文“引导语”中给出了“有意思”的内涵包括“有意义,耐人寻味。”这样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更高精神层次的“有意思”,而非庸俗的低级趣味。“引导语”中又贴心提示了“生活中的人、事、物,大多如此。”如此就使作文具有很大的开放性,也帮助学生扫除了审题的障碍。此外,作文题“比看上去更有意思”,在语义上有较大的“留白”,也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什么有意思?” “为什么有意思?” “表面与本质有何不同?”等问题,给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受。总的来说,本次中考作文与往年一样充分发挥了学科育人导向功能,有效引导考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发现蕴藏于日常生活中的美好,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与心理习惯。——方澔(上海市位育初级中学语文教研组长,语文高级教师)这个题目很显然要求考生具有透过表面现象看到深一层的思维水平。我打个比方,有点像反坦克导弹,先要摧毁反应装甲,再破坏坦克本身。这个难度对初中生而言不算高,语文的阅读,还有理科练习题都有不少这种类似于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水平的题目。但要能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到恰当的事例来主动呈现,就考验学生平时的积累了。我相信初中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都会写到过主旨类似的作文,因此要完成并无难度,但立意的高低也许从考前的准备上就已经注定了。特别提醒一句,题目是“比看上去更有意思”,意味着看上去就是有意思的,这里可以安排生动描写,但不要为了后面发现有意思而选择看上去就没意思的事,另外文章后半一定有一个发现意义的升华,这部分不要生硬,契机要自然,有点像好莱坞编剧讲的性格弧。最后,这个题目往往是从小事入手而达到更高境界的,更高境界不一而足,但我期待着能最终升华到意识到生活,甚至生存本身就比看上去更有意思的。
——王健瑶(上海民办平和双语学校国家课程组语文教师)这道题目本身就很有意思,至少比看上去更有意思。生活中的确有很多枯燥乏味之事,例如茶米油盐酱醋茶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的确乏善可陈,令人痛苦,不过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拥有一颗敏感的心灵,就可以从中发现比看上去更有意思的意义来。这种意义主要靠自己去发现,主要靠自己去选择。这道题目既可以写成记叙文,通过讲述一个典型的故事来点明主旨,也可以撰写成一篇短小精悍的议论文,文体上没有明显的限制性规定,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比较大,文体上的开放度和包容度更大了,考生不大容易套题了。这种命题的方式比起往年更有新意了,这更像是一道话题型的议论文写作题。 2021年中考作文题和往年一样采用了全命题形式。“比看上去更有意思”与2018年中考题“真的不容易”一样,没有限定主语,主语需要考生自己补充,但今年的试题中非常贴心地给了提示,可以写有意义,耐人寻味的人、事、物,题材范围非常宽。题目的中心词“有意思”可以是有意义,也可以是有趣,有味道,相比“有意义”少了些许严肃,多了几分活泼。限定词“比看上去更”则考验考生构思的功力,可以是看似不起眼却意义重大的事,也可以是看起来普通却有特别之处的人,还可以是看上去挺有趣欣赏之后更有意思的物,重点应该将对人、事、物的心理感受变化的过程写清楚。——陈蕾(上海市格致初级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多次参加中考阅卷)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