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二特级教师最新解读:“双减之下”,怎样阅读才能助力语文学习?

成龙 新读写 2021-11-2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同学们都知道阅读很重要。但“没有时间阅读,把学校作业做完,时间已经很晚了,如果再阅读,就更影响休息了;周末又有其他的学习任务与作业,阅读时间根本没有保障”。这大概就是当下中学生的阅读现状之一。


阅读时间没有保障,这的确制约着阅读的数量与质量。那么,现在“双减”政策开始实施了,每天,特别是周末,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用来阅读了,我们又该读什么,怎么读呢?听语文特级教师成龙老师怎么说。


本文将刊登于《新读写》2021年10月刊。

 

好风凭借力  阅读正当时


成 龙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紫竹校区)

 

当然,这几个问题是不可忽视的:有了阅读的时间,就一定会开始阅读吗?


宝贵的阅读时间用来读些什么书才更有助于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丰富思想积淀?


怎样阅读才有助于实现阅读助力语文学习、助益人生发展呢?


这三个问题,简单来说就是“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更有效”,往深一层来说,这也是一种思维方式:面对一个问题,要善于从问题的价值、性质、目的、方法等角度去思考。学习思维方式,也是阅读乃至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围绕三个主要的问题来谈谈。


一、阅读的定位与意义


追求意义是人的本性体现,是人类不断求索的目标之一。对意义有了更为明确、坚定的认识,我们将获得更为长久且强大的动力。


为了更好地理解阅读的意义,我们首先需要对“阅读”的基本内涵做一个界定。


从辞典意义来看,阅读是指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从更为抽象一点的意义来看,阅读是一种读者与作品及作者交流的心理活动;从心理感受上来说,阅读可以是愉悦的,也可以是伤感的;从目的性来说,阅读可以是目的明确的,也可以是无目的的随意性的。


本文所谈的阅读则是综合性的,首先从空间上来说,主要在教室之外;从目的上来说,还是需要带着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丰富思想积淀的目的进行的;从心理感受上来说,则可能不一定都会有轻松愉悦的感受。


概括起来说,本文所谈的“阅读”首先是立足语文学科学习的角度,其次是放眼更为广泛、长远的目标。


阅读可以作为一种作业吗?阅读一旦成为了一种作业,是否会带来过重的心理负担?反之,我们也可以这样追问:阅读为什么不可以成为一种作业?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其实涉及对“阅读”本质的认识。如果我们将思考问题的语境设定在学习的视野中,那么,阅读完全可以视为一种作业,因为大量的研究与事实证明,大量的阅读有助于语文素养与能力的提升。与其他学科作业特点不同的是,阅读这种作业,一则很难量化,很难通过纸笔的方式提交给老师批阅;二则这种作业很难快速见效。


如果在思想认识上,把阅读视为一种作业,那就是必须完成的任务,所不同的是,这种作业往往不必接受老师的检查。换句话说,其他学科作业为什么会摆在阅读之前完成,不就是因为那些作业必须提交老师检查吗?


其实,往深处去思考,如果能够主动地完成不必接受检查但又是很有意义的任务,那就培养起了主动学习、自主规划、目光长远等优秀品质,而这些品质一定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也许有人会说,将阅读视为一种作业,这会降低阅读品位,有害于阅读所带来的愉悦感受,是一种违背阅读本质的行为。这种观点,自然有其合理性。因为,从人类精神成长、文化发展、文明进程等角度来看,那种没有现实功利性的、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心灵的阅读,确实令人向往且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其实,这种观点与本文所谈的“阅读”二者之间并不矛盾。


首先,从语境上来说,本文是立足语文学科学习视野来谈阅读,其次,如果同学们能够抛开语文学科视野而真正沉浸在那种剥离现实功利性目的的阅读中,那么,阅读的结果恰恰可以极大地帮助语文学科的学习。这二者是一种互相促进、融为一体的关系。


而对于那些暂时还达不到剥离功利性目的阅读的同学来说,如果在语文学科视野内、把阅读首先视为一种作业,拿起书,认真阅读起来,那么,你将在实际的阅读活动中,慢慢地进入到剥离功利性目的的、更为广阔而深远意义上的阅读中,反过来看,这样的阅读又促进了语文学科的学习。那么恭喜你,你进入了阅读的良性循环之中,你的语文学习与思想提升将指日可待。


说到这里,阅读意义已经呼之欲出。


首先,语文学科视野内的阅读,可以丰富语感,积累语言素材,为语文学科中的阅读与写作奠定更为扎实的基础。


其次,超越语文学科视野的阅读,则可以丰富知识积淀,助力思维方式的学习,拓展思想空间,为人生、生命的成长打好精神的底子。



二、阅读对象的选择


要让上述阅读的意义变成现实,首先是正确认识阅读定位,其次是阅读对象的选择。


新课程标准指定了整本书阅读的书目,这自然是我们首要的选择。这些书的阅读,学校老师已经做了具体的布置,这里不多谈。


这里特别推荐另外的阅读书目。主要是哲学类、人文思想类与逻辑类。


哲学类书籍很高深吗?这要看我们如何确定阅读的取向。如果我们立足中学生的实际,主要是初步了解哲学的特点、思维方法等,那么,阅读哲学类的书籍就不那么困难了。


这里,我们以一个具体的问题来体会体会哲学思考的魅力。问题是这样的:语文课堂上,要不要做其他学科作业,这是一个哲学问题。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来思考:


在语文课堂上,做其他学科作业,首先是你认为这堂语文课听了没有意义。那么,请问,你认为语文课有意义的标准是什么?是听了课,马上就增加了知识、提高了分数?如果实现不了这个目标,就没有意义,就不值得听。那么,请问你这个标准,正确吗?正确的标准是由你一个人来确定,还是由更多的学生以及老师来确定?如果你没有充分思考过他人关于语文课的特点及学习方法,你是否可能陷入了某种自我主义?


其次,虽然你觉得听这堂语文课有一定意义,但写其他学科作业更有意义,这可以帮助你尽快完成当天的作业。那么,请问,你完成作业的意义又是什么?在语文课堂上完成了更多其他学科作业,那腾出的时间,你用来做什么?你所做得事情真的比听这堂语文课更有意义?如果你长期持有这样的观念,你是否可能陷入了工具理性与功利主义?


经常做这样的思考,是不是可以锻炼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


当然,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可以选择《苏菲的世界》一书来阅读。这可是一本畅销全世界的书啊。


阅读人文思想类书籍,可以为我们更好地读懂文学经典作品的思想内涵打好基础;阅读逻辑类的书籍,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更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思考,特别有助于议论文类作文的写作。


这里,特别推荐彭漪涟、余式厚所著《写给中学生的逻辑学》,这本书不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与具体的案例,将逻辑学的知识,讲得浅显易懂,很合适中学生阅读。


这本书的作者认为,对一个中学生来说,逻辑思维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是整个素质培养的基础和核心;通过学习逻辑学的知识,懂得并掌握正确的思维规律和规则,不仅会极大地提高学习各门学科的质量和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推动自己全面发展。



三、阅读的一般方法


阅读方法,因人而异,这里,仅谈谈我认为的对于中学生阅读有所助益的一般方法。


首先是建立体系。人类的文学、哲学、逻辑、文化等经典作品,何其多也。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内,如何尽可能大地发挥阅读的作用?建立阅读的体系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对于中学生来说,我们大致可以尝试建立起这样八大类阅读体系:哲学类、人文思想类、思维类、文化类、文学类、社科类、文学鉴赏类与知识分子类。各类别选择一两种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细细阅读。


其次是处理好略读与精读的关系。对于经典作品,要精读,带着思考去阅读;对于一般读物,则以略读的方式,扩大阅读量。当然,把时间用在“刀刃上”,首要的是精读经典作品。


深入的思考是非常必要的。思考,自然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知识的学习与训练的保障。但,是否具有了思考的能力,就一定会保持独立的思考呢?反之,暂时不具备良好的思考能力,是否就谈不上独立思考呢?


身处这个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完全置身世外,既不可能,也非明智之举。


网络中与我们身边那些过于情绪化的宣泄、那些显然违背常识与常理的表达,我们在说出“道德绑架”“脑残粉”“愤青”等带有标签式的“鉴定”之后,是否还须追问:


那些情绪化的宣泄者与违背常识常理的表达者,他们在思考能力缺失的可能前提下,是否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


有比博人眼球、换取物质利益等更深一层的原因吗?


为什么古今中外,类似的情形无法断绝?


除了自身的警醒之外,是否还需要外在的力量如法律的抑恶扬善?


而反躬自问,我们是否有类似的情形?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第三是处理好理解与批判的关系。批判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里要特别提醒同学们,批判的前提是理解,只有在你充分、准确地理解了经典作品的内涵,你的批判才可能是有价值的。那种对作品仅一知半解,就大谈质疑的所谓“批判”,没有质量,反而可能有害,因为这会让你无法正确认识自己,助长了你的不自知、不理性。 


同学们,阅读,天生重要!好风凭借力,阅读正当时。拿起经典作品,行动起来吧!



【学生作文】


哲学的阅读与哲学式的思考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紫竹校区)  何诗喆

 

哲学,这个词在我眼里曾经是高不可攀、晦涩深奥的,对其怀抱着一种既向往、又无从下手的感觉。


这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不止对“哲学”这个概念,在生活、学习、阅读上都有。不如讲讲阅读。那个时候我读书很泛,什么都看,没有特定的方向。常常是从一本书里见到另一本有趣的书,就去看,一本接着一本。这样兜兜转转,一天我看到了《景德传灯录》里的一些公案。


我能感受到那种顿悟的欣然愉悦,却难以从理性的层面上找到一个合理的理解方式。迷惑促使我寻找别人的解释。然而或许获得真理的人们总是“欣然忘言”,只言片语,没有灵魂的共鸣难以会意。我由此萌生了了解更多内容的念头。


恰好在老师推荐的书单里看到了《中国哲学简史》,里面有关于禅宗的内容。


读此书的认识和以往的都有所区别,它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比如以往语文课中更倾向于从文学角度来理解诸子百家,而这本书的侧重点则放到了他们的思想上。同样的一篇文章,一本著作,能引发出不同的思考!或许,它就是被我们名之为“哲学”的那个世界。


不同于以往,我因有趣被吸引,我觉得是它这种奇特的思维方式吸引着我。《中国哲学简史》还提到了西方的哲学,这更是一种未知的吸引。这个新世界比我所知广阔得多,那么我想要更贴近这片世界最迷人之处,就必须拓宽我所知。


《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就是一本不错的起始选择,它平实地讲述了哲学是什么,并让我们从实际问题当中反复感受从生活到哲学的过程。


我认为它提问回答的形式很有意思,对问题的观点、立场以及论述的过程都包含个人的思维方式。阅读过程中与作者间无声的对话渐渐演变为与我自己的对话,从作者对我发问到我自己发问。我到底是怎么认为的?为什么?这种认知合理吗?我的思维方式也慢慢变化,对现实中的问题也会像书中那样发问。


《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中涉及非常多中外哲学家以及他们的部分看法。我想了解但又一次无从下手了。学校里的同学推荐我读《西方哲学史》,向老师了解各类版本后,我选择性地进行了阅读。国内学者如赵林等的可能更好理解,国外学者如梯利的非常细致详尽,而罗素的难度比较大,需要一定的学习后才能读进去。


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发现其他一些热爱哲学的年轻人,他们聚集一个安静的角落,发出富有见地的声音。他们或许此刻或将来都并非以哲学为业,但是他们从未停止思考。透过文字看到他们的思索,我获益匪浅。


“术业有专攻”,哲学是一个很大的领域,每个人擅长的地方不一样。之前的学习让我能找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不再无从下手。和擅长者的交流,能获得更具体的学习建议。


哲学以思考为基础,似乎是个人的、孤独的,却因为存在这么多同好温暖丰盈。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人在一些问题上“吵架”,是多么激动;能看到别人绝妙的见解,又是多么愉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哲学既然需要思考,那就也意味着不断学习。阅读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交流。


对哲学的学习和对普通学科的学习有所差别。相较于讲求科学的学科来说,哲学本身有别于科学。但是它仍然要求思维的科学性,严谨又要求实用的态度,在物理、数学等学科上都是必要的。


哲学还和历史等学科的关联更为紧密,但探讨的侧重点有所区别。比如用不同的史观写出来的历史也会有不小的区别。有哲学助力,确实能打开“新世界”。


此文有尽时,思考无止境。尽管我到此刻还是没有搞明白开头讲到的那些公案,但我的思索不会停止。


最后,感谢在“哲学”的探索路上遇到的老师、同好们,我所走的路径或许不是最完美的,但是因为有你们,我欣然前行,无惧风雨;也要感谢我有思考的能力,得以探索这片广袤的世界。



更多精彩文章尽在《新读写》杂志,扫描下方“二维码”前往订阅!

编辑:青柠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