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记录在纽约的你
我固执地认为,每一座城市,如人一般,性格各异,味道也不同。
纽约,似乎从一出生起,就自带光环的特质。狭窄华尔街、喧哗密集的人群、它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世界的经济、金融,乃至政治、传媒、艺术和时尚。
相对于美国东部其他城市来说,纽约的华人很多,所以freelancer(自由职业)和客户也会多。freelancer拍摄内容通常分为:人像、建筑和商业广告、国内国外的杂志片(摄影和摄像)。在纽约的freelancer基本把所有的内容都涵盖了,自己有对应的客户。
陈唯尔就是这其中一员,2015年毕业于在美国纽约Cornell University(康奈尔大学),受邀拍摄陈漫、刘雯、李云迪、原研哉这些影像记录于他来说都是生活中的调味剂。
纽约生活节奏快,这点和上海很像。
在纽约生活,对于出生在上海的陈唯尔来说是件相对容易的事情。“每个人想做什么,只要去找一定会找到做这个的机会。对于拍的不错的留学生来说,freelancer可以说是一个全职摄影师很好的起点,也是对自己平时生活的补充,可以让他们更了解自己喜欢和适合拍摄什么。”陈唯尔说道。
与拍摄主体交流
拍摄与主体的交流是必要的。
今年3月,受邀给陈漫拍摄纪录片。“作为职业摄影师,陈漫对镜头的敏感度使她在一开始就已经想好要展现什么,所以拍摄的过程更像是一种螺旋上升式的交流,而不是单一的通过摄影去表达我的想法。”陈唯尔说道。这次的纪录片拍摄,让作为freelancer的他感受到了职业摄影师的一种工作状态,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
在不同文化和环境的探索过程中,自我认知、理解投射、吸收和融合,这些使他对自己的认知更深了。“摄影让我更加细致的去观察这个世界,这和化学从微观中了解世界是一样的道理,在拍摄的过程中也是在用另外的身份在观察自己。”陈唯尔说道。
2016年9月,拍摄李云迪。“节奏的把控和轻重点之分是我更想表达的。”陈唯尔说道。
2017年11月,拍摄原研哉。原研哉所倡导的Emptyness(空)理念——“空”、“白”、“虚无”、“本色”、“原色”、“纯色”等。这些在陈唯尔看来空包含了更多的全,和极简不一样,摄影机捉捕画面的那一瞬间就是他的所思所想。
留学的这七年,作为一个观察者,陈唯尔收获很多,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己。
不停地自我认知
“不善言辞”是陈唯尔对于自己的评价。通过使用影像语言来表达,对他来说是一种委婉和舒适的方式。“在这之前,我也想用绘画去表达这个世界,不过最终选择了更加客观、冷静的一种表达方式,”他说道。
在他看来,绘画一种叠加,摄影是一种缩减。摄影是一种即时反应,而绘画是一种沉思,最终所产生的作品也是自己对某一个时间点,某一段时间的浓缩表达,人在阅读的同时,也是在经历作者所经历的那段时间。
形式感,来源于秩序,是艺术观念所依托的具象、载体,不同事物有不一样的表达。同一个建筑师在不同的国家,也会根据当地的文化在风格上进行改变。“就像是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样,在相似的场景里我可能拍很多张,但最后只会保留下最好的一张,别的都不会留下。我很认同一句话,就是‘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在国外也能通过摄影来输出自己本国的文化,这也是我选择摄影的一个原因。”陈唯尔说道。
“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摄影?是否还记得第一次拍摄的主体?”
大概是初中拿单反拍摄的,第一次拍摄的是家人,想记录下身边发生的事吧。因为照片就包含了那个时刻的意义。
“关于摄影,你是否觉得学习理科对你的拍摄有很大的影响,无论是在情感表达还是构图方面?”
有一些限制,会因为过于理性而缺少一些感性的东西。
“为什么选择拍摄建筑?”
建筑是我的一个方向,但不是唯一。最初拍摄建筑的是因为喜欢的建筑师,看到设计图会想怎么拍能呈现出我自己对这个建筑的理解,就像用文字去记录故事一样。在这里,照片是我的载体。
“你有没有很喜欢的摄影师?”
相对与摄影师来说,我更关注通识上的艺术家或者建筑师会喜欢更多,比如Calatrava、原研哉和赵无极。
“哪个或者哪些人的作品对你有的审美和拍摄有很大的影响?”
更多的是父亲吧,因为父亲是画家,所以他的作品对我潜移默化的是影响最大的。
“希望别人怎么解读你的照片?”
最直观的想法去解读就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并没有标准答案。
“对于未来有什么期许?”
在实现财务自由的基础上进行毫无约束的艺术创作,不想因为资本介入去改变自己拍摄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