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别人在地铁上用APP学英语,我很焦虑,但真的效果好吗??
这样一种现象,总让人焦虑。
地铁里,通勤路上,人手一部手机,翻看着各式新闻、公众号,津津有味地刷着电视剧、打怪升级,和朋友聊天、语音。
而正在这时,地铁到站,上来一个陌生人,拿着手机,背着单词、学着英语。
朋友圈里,也会不时有人亮出“100天读完4本英语书,在‘薄荷阅读’的第58天,已读59667字”“极光单词打卡第10天”⋯⋯
至此,学习英语的焦虑油然而生。
碎片化学习是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学习方式。科技进步、阅读载体变化、浮躁求快心理,让在时代滚滚车轮之下挣扎的大众,诞生了大量碎片化阅读与学习的需求,人们企图节省时间,用更短的时间了解更多的知识。
碎片化学习自古有之,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就曾提倡,学习要随时随地、千方百计,马上、枕上、厕上都是学习之处,一刻不能放松。
无疑,碎片化学习有其特有优势。而为了抢占碎片化学习的市场,拓词、百词斩、扇贝、云词等背诵单词,英语学习的App与小程序频频出现,火爆朋友圈的薄荷阅读也以其分级阅读的模式获得了大众的青睐。
以薄荷阅读为例,这是一款基于微信端的英语学习小程序,口号是100天读完4本名著,4个故事拆分到每天阅读。薄荷阅读先进行词汇量测试,选择相应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书单不同。最低级别的入门程度,要求词汇1500以上,100天完成10万字左右的阅读量。
乍一看,十分符合英语学习的要求,且读小说比枯燥文章更有意思,增加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可是,碎片化的英语学习真的有效吗?
英语学习App的监督被认可“
频道”切换频繁致使学习效率低
“各种英语学习手机程序红火起来的原因,是因为触及到了学习英语的痛点,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懒惰上。”新航道澳洲学校校长马婧璇表示,学习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情,只有持续,才有成绩,各类App的提醒作用相当于有人督促学习,实现一个打卡的功能,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
“很多人喜欢各类英语学习的软件,是因为跟线上课程相比,不需要大块时间听课,利用碎片时间,例如等车、通勤、排队等时候学习,占用时间少。”除此之外,这类学习形式轻松,不是简单的学知识,而是通过阅读的形式,输入型学习,储备英语能力,厚积薄发。
当然,赞成的声浪越高,反对的声音也就越大。
英语学习类App基本都是基于自学的轻应用软件,在营销机制和学习奖励方面对学习者有促动作用,激发学习者的自我碎片时间用以学习,其好处是能调动起部分用户的积极性。尤其在今天这个不学习就被淘汰的社会认知之下,这种奖励学习的机制使新用户不断加入,产生雪球效应,毕竟英语学习人群是巨大的。
但从目前App提供的内容看,他们并非一款真正的学习课程软件,只能定义为一款学习辅助工具。“从工具的初衷看,希望调动学习者自主学习、兴趣学习的期望是美好的,然而很多学习者是为了捡回英语、刷存在感、获得心理比较优势等非学习目标加入学习。”英培国际教育校长王耀宁告诉《留学》记者。
从学习模式看,这种碎片时间的学习效率是极差的,学习者在每天的各种事情与学习中不断切换频道,最终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坚持不下来,一种是坚持中发现收获并不大。
英语App的初衷是增加输入
但中国学生恰恰欠缺输出能力
英语是一门语言,需要输入和输出两个方面。软件的初衷是增加输入,对于英语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尤其是对于一些想出国留学的孩子来说,因为国外高中,高考的必考科目是根据已读小说、剧本或电影等进行文章写作,分析场景,阐述理解。这类阅读软件的方式是适合预备出国留学学生 的。
但是,紧随输入之后,需要输出,而这是中国学生的典型劣势,也是中国英语被称为哑巴英语的原因。在运用小程序增加输入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其他英语能力的培 养。
其实,不论各种英语学习小程序的作用如何,他们在一定程度下反衬出的,是中国人学习的焦虑。
在2008年以前,为了迎奥运,提倡全民英语学习,这是中国近现代最大规模的一轮英语学习风潮,然而这股风潮并没有带来全民英语的实质提升,归根结底还是平时不怎么使用英语。
英语本身并非器物工具,英语能力会因为时间消磨而降低,所以平时工作、生活不使用英语,那么兴趣之外,英语学习的价值和动力基本不存在。英语学习的主体仍然是在工作、学习上对英语有强烈需求的人 群。
针对有使用英语需求和兴趣需求的群体来说,真正的提升还是要放在课堂系统的提升,小程序、小应用都是保养性质的学习,或者说是有帮助的记忆、练习、交流、创造学习氛围等,是兴趣和轻需求使然,但并不代表其与真正课堂发生实质的关系。
慕课做过统计,真正能在网上坚持将一门课堂学完并拿到合格成绩的人不足10%,这也充分说明每一个学习者通过自律、自学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是有多么的难。
所以,看见利用碎片化学习英语的人,不用焦虑,要知道,自律,才是学习提升的本质,只要足够坚持,你在家里上网课,在地铁刷电视剧也是可以的。
往期精彩:
日本多地公立高中申请表将废除性别栏!在去性别化的路上,世界各国都做了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