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说-科岛大咖秀联刊 | 他从哈佛归来,欲照亮癌症患者生命之光
全文大约3000字,阅读大约5分钟
愿世界变好, 不是因为救世主, 而是因为追光者。
——电影《我不是药神》
蜗牛说第28期-
科岛大咖秀联刊
合肥的蜀山湖畔,有一座桥,桥的这头是熙熙攘攘的繁华“霸都”,那头是迸发着科研活力的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也是中科大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所在地。
在三面环水的科学岛上,有这样一位追光者,他是“哈佛八剑客”之一,他为癌症患者点亮了一束光,他有一个梦想“希望将来有一天把癌症变成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病,通过吃药来控制病情……”,他就是本期嘉宾——刘青松老师。
Part one
嘉宾介绍
刘青松研究员
▲ 刘青松老师生活照片
1、研究方向
以激酶和表观遗传学为靶点的肿瘤药物学/药物基因组学研究。
2、科研成果
发表文章110余篇,总影响因子832, 总被引用次数8000余次;
授权专利12余项,其中向企业转移转化药物专利11项;
建立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癌症激酶靶点BaF3工程细胞库。
3、任职信息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磁共振生命科学部副主任
中科院特聘骨干研究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双聘教授
国家青年千人计划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Part two
科研经历
01
学会解决问题思维方式
刘老师本科是学化学的,研究生第三年才开始接触生物,面对着导师给的新课题:通过改造细菌基因组让其合成某种天然产物,作为组里第一个进行相关研究的学生,在当时几乎没有经验的条件下,毅然开启了为期两年的研究。怎么去做?为什么做出的结果不对?下一步该怎么走?摆在刘老师面前是一项项陌生的问题,但他没有畏惧,反而在不停试错的过程中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思维。
从早上8点来到实验室开始工作,到晚上11点拿到数据,再分析数据思考下一步应该怎么做,这是老师两年的研究生活的写照。回忆起那段经历,老师说道:“每次拿到数据,一看不是想要的结果,就非常失落,这种打击非常多。”
▲ 刘青松教授科研照片
两年里,无数次失败,无数次失败后的分析重来,前几年做化学课题发了几篇文章和如今两年仍没有结果的落差,给刘老师带来的是“坚持”二字的磨砺;研究没人做过的新课题和一次次实验结果的分析,带来的是学会了问题思维和解决问题思路的拓宽和完善。
02
压力激发潜力
如果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最大潜力!
刘老师在读研究生生涯的第一次组会文献汇报中就遭遇了“滑铁卢”,之后的研究生生活,更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激战。
面对着导师“你这样是博士毕不了业”的质疑;面对导师每天一篇文献、一道题目的要求;面对自己要上研究生专业课、要做助教挣奖学金、要做科研项目训练的高强度工作,刘老师本着“别人能搞定这个,我也能搞定”的决心和不服输的劲头一一克服困难,完美完成任务。
人生的每一段经历都不白费,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正是那段难忍的时光磨砺了坚强不服输的个性,面对压力,刘老师笑着对我们说:“这个人呀,都是逼出来的,没有逼到那个份上你不知道自己潜力在哪。”
03
抓住机遇
“际遇是你遇到了什么人,处于什么环境或者碰到什么机会,让你有不同的思维和感悟,它才决定你后边人生路怎么走。不要一开始限定说自己就一定要怎么样,不一定怎么样?但不管你要怎么样,你首先你得手头有真本事,在每一步都试图让自己成为最好的。”刘老师解释道。
刘老师经历了从擅长的化学到陌生的生物,再从制药到肿瘤靶标的求学历程。在这过程中,下一次转折在哪里?下一步面临什么?这一切的一切,都充满着未知。
至于刘老师如何走上癌症靶向药物攻关之路,可以归结为两个字——“际遇”。
在博士毕业后,被博导问到“以后想干什么?”这个问题时,刘老师坦诚道:“没想好。”听到这个回答,导师给出的建议是读博士后。夯实的专业基础和科研素养,使刘老师有机会进入哈佛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后。
博后第一年,全新的课题,几乎无人涉及的领域,刘老师在课题进行中遇到了不少问题,他的解决方法是——主动去跟老师、同学交流,自己没做过的东西,别人做过相关的,就去问,怎么做?经过一年的努力,刘老师攻坚克难,最终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一年后,由于客观原因,博士后导师突然决定要退休,刘老师决定离开哈佛,选择去加州继续深造。
在一切准备就绪之时,哈佛的一场偶遇改变了刘老师的人生。
刘老师在每个周五下午固定有哈佛的老师和同学经常参加的“欢乐时光”头脑风暴聚会上遇到了一个年龄相仿的美国小哥,二人闲聊了几句,刘老师提到自己将要离开哈佛去往加州,这位美国小哥在询问原因后问到老师愿不愿意去他的课题组试一试,这时刘老师才知道偶遇的是一位刚到哈佛任教的年轻教授,正是这位教授,在与老师详谈后,带领着刘老师走上了癌症靶向药物的研究。
面对机遇,要想抓住它,首先你需要将每一步都做到极致。
04
回国创业
2010年年底,刘老师带领哈佛医学院中国留学生团队回国交流,机缘巧合下,与科学岛上另一位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王俊峰老师取得联系,一番深入交流之后,强烈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加之科学岛上淳朴的风土人情和浓厚的科研氛围让第一次来岛的刘老师就爱上了这里,回国创业的种子从此在心中埋下。
2012年,刘老师携同妻子刘静研究员以及其他的几位哈佛的同事们,成功“落户”科学岛。2013年,刘青松团队依托强磁场科学装置平台,在国家人才项目的支持下,创建了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磁共振生命科学部,建立起了完善的药学研究体系。经过几年的努力拼搏,个人和团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构建了国际规模最大的包含220多个细胞的癌症激酶BaF3工程细胞库
(2)构建了以高通量体外药敏实验为基础的临床精准用药研究平台体系
(3)开发了针对慢性白血病,急性血病,胃肠间质瘤,非小细胞肺癌,肺动脉高压,慢阻肺,疟疾等疾病的国家І类候选靶向药物……
05
对待职业
“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来面对从事的行业,要以历史担当,或者社会责任作为引导。不管喜欢与否,做事就要脚踏实地把它做好。”刘老师如是说。
在读研期间常常做实验至半夜,回到住处已是凌晨2点。目前的工作作息是早上8点到实验室,晚上12点才离开,过年也一直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
这样远超“996”的工作强度既是源于自律,也基于对这项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担当。
不管做什么工作,首先要以责任担当作为我们的内心驱动力,然后你再去考虑如何怎么规划?要具体怎么做。做科学研究也好,做其他工作也好,都是以不同的形式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刘老师也给我们年轻学生选择以后职业提出了建议——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为社会担当、以明确目标为导向进行职业规划。
Part three
癌症无可救药?
——不!创新
01
我国癌症药物现状
随着这些年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探索,有关癌症靶向药物研究成果丰硕,但与先进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刘老师向我们解释道,这个差距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目前我们是在走别人走过的路,所以我们知道该怎么走,走得也比较快。我们要尊重科学,尊重科学的发展规律。目前我国处于快速跟跑阶段,还远远没到领跑阶段。处于这个阶段,就做这个阶段的事情。不必妄自菲薄,也不要好高骛远。
二是制药行业现在的药物靶点,不是中国人找出来的,也不是从中国人的病上找出来的。病人和病人是不一样的,病和病也是不一样的。相同的病,人种不同,相应的疾病谱也不一样。
▲ 癌症药物(来自网络)
那我们应该怎么去弥补这两个问题呢?刘老师也有自己的思考。
02
发展道路——创新
要想从“跟跑”转变为“领跑”,就要求我们拥有创新意识。
在人口健康这个领域的创新,就是要更多的去关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高发病。举例来说,现在大概全世界一半肝癌患者在中国,如果我们能够把中国的肝癌的疾病发病谱研究清楚,这就是一种创新!
简而言之,以我们中国人的健康需求为导向,本身就是创新。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要成为创新的一代年轻人,关注我们中国人的健康需求,将创新思维、创新意识贯彻进我们科学研究中,努力将科研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THE END
栏目简介
《蜗牛说》栏目简介
“蜗牛说”是中国科大研会品牌栏目之一,主要内容是对采访对象的科研和生活进行全方位展示,树立科研榜样,深入挖掘学术达人的宝贵精神品质,实现正确的思想价值引领。
如果你身边也有“蜗牛”或者你也是一只“蜗牛”,请在文章底部留言或者联系:USTC_xssj@163.com
《科岛大咖秀》栏目简介
“科岛大咖秀”主要是捕捉科学岛上的“风云人物”,将采访内容以稿件的形式推送给大家。不论是学术大牛、运动大咖,还是才艺达人,也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我们都欢迎!
如果您有意愿接受我们采访,或者您身边有这样的“风云人物”。
请联系:李同学(QQ:577724744)
· 往期精彩 ·
“蜗牛说”第26期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时,量子物理学家在想什么?
如果你身边也有“蜗牛”或者你也是一只“蜗牛”,请在文章底部留言或者联系我们:USTC_xssj@163.com
- 中国科大研究生会学术科技部 -
- 中科大科学岛分院研究生会学术外联部 -
联合出品
文字|计欣晔 崔雅文 王家明珠 李德铭
采访|计欣晔 王家明珠 张嘉荟 李洋 李德铭
编辑|向易勋 元帅 陈亦楠
摄影|李洋 张嘉荟 王家明珠 计欣晔
审校|十一 云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