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长江刀鱼的天价“绝唱”
53岁的郭剑飞笔直的站在“沪崇渔10672号”渔船船头上。
一根同样笔直的8米长的竹捞干,斜着插进他的胳膊弯里,牢牢地杵在船板上,那是他的长矛。他双腿分开,一动不动地遥望着江面数百米外刀鱼渔网的方向。
他向着刀鱼出征。作为“长江三鲜”之一的刀鱼,肉质肥美细嫩,体型瘦长,像一把放大版的西餐刀。
这天是4月9日,距离清明节过去已有5天。刀鱼刺多,按照特性,清明节前刀鱼“刺软如棉”,卡不着喉咙,而清明后“骨硬如铁”,就该卖不出价钱了。
今年有些反常。清明节前,刀鱼收购价5000元一斤,节后,价格也没像往年一样跳水,依然保持在每斤3000元左右。这甚至超过了去年刀鱼的最高价。
“今年刀鱼太少了,只有去年的十分之一。”郭剑飞神情忧虑。长江里的刀鱼产量,今年遭遇了断崖式的下滑,是十多年来的最低点。
2015年11月17日,农业部发文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水生野生动物调整方案公开征求意见,将刀鱼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如果方案获得通过,以后捕捞和食用野生刀鱼将被视作违法。
这意味着,今年或许是捕捞刀鱼和吃刀鱼的最后机会。清明前一天,刀鱼价格飙升到每斤5000元,却依然是供不应求。
“是该和长江刀鱼说再见了。” 郭剑飞说。
刀鱼出水:2000多米渔网,网起1条刀鱼
以上海崇明岛的团结沙渔港为起点,向东南方向约20公里,是长江刀鱼的捕捞区。
4月9日上午10点,郭剑飞的“沪崇渔10672号”在江面上静静漂浮着,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崇明老渔民郭剑飞站在船头,今年刀鱼产量是史上最低。 图/易方兴
他是上海崇明本地人,已经当了30年渔民。江水上年复一年的江风和日光,将他的皮肤打磨成了暗红色,这是当地渔民们的代表肤色。53岁的他,视力极好,能看到千米外江上的泡沫浮子。一双常年打渔的手掌,粗大而结实,掌心上有和渔网摩擦出的厚厚一层老茧。这些都显示出,他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渔民了。
上午10点30分,郭剑飞等待的东西来了——涨潮。
绵延2000多米的渔网区域,是他的捕刀鱼范围。展开的37张渔网如同一面漏水的大坝,将自西南向东北的江水拦截,所有流经这里的江水,都要被渔网“筛查”一遍。
这正是捕刀鱼的专用渔网,当地渔民称之为“丝网”。它由头发丝粗细的透明网丝编制而成。这片水域是体长超过25厘米刀鱼的“生命禁区”,一旦有这样的刀鱼顺着潮水游动,一头扎进宽约4.5厘米的网眼后,便不可能挣脱。
伴随着渐渐涨起的潮水,郭剑飞叫上弟弟出发了。他拿着一根8米长的捞杆站在船头,驶向第一张渔网的方向,他认得自家渔网上泡沫浮子的形状。
在上海崇明岛外,长江入海口的广阔江面上,几乎每一条渔船上,都配备有起锚机和捞杆。用捞杆将渔网上的绳子捞起,经过起锚机的缠绕,把渔网拽上船,在取下网上的刀鱼之后,又在船的另一边把渔网放下去,这是如今打刀鱼的普遍方式。
刀鱼学名长颌鲚,是一种典型的洄游鱼种,每年春天3、4月份,从大海洄游长江,逆流而上,在淡水中产卵。而到了当年秋天,孵化后的小刀鱼又会顺流返回近海,长到第三年再洄游入江。
清明前后的刀鱼,刚刚游到长江入海口的淡海水交界处。在海水中生活了两三年的它们,体型都生长到了25厘米以上,为孕育后代,身体积蓄了两三年的精华。也正是这一部分刀鱼,被视作最为肥美、体型最大的那一批,被称之为“江刀”,成为一种奢侈品般的存在。
4月9日上午11点,伴随着起锚机的马达声, 郭剑飞盯着一寸一寸从江面升起的渔网,沉默不语。这和过去不同。在刀鱼多的年份,郭剑飞必须时刻指挥渔网的收放,一旦网中出现了刀鱼,他需要立即喊停取下刀鱼。5分钟过去了,50米长的渔网被起锚机依次拉起,从船上过了一遍。他没有机会喊停。空空如也的渔网像是在脏水里简单泡了个澡,缠绕着树枝、塑料袋和塑料空瓶,唯独没有鱼。
2000米的鱼网,只打上来这一条刀鱼。 图/易方兴
花了3个小时,他将36张渔网都起出水面过了一遍,他担忧的事情发生了,一条刀鱼都没有。只有在第37张网上,才缠绕着一条刀鱼。
出水之后,这条刀鱼挣扎了几下,很快就死去了。
2000米的渔网,1条刀鱼。这是唯一的收获。
“刀鱼快没了。”这是渔民郭剑飞的心结。捕鱼季四十多天,他一共捞上来不足50条刀鱼,这是三年前,他撒一次网的收获。
50年,刀鱼的万倍涨价之旅
长江刀鱼是许多像郭剑飞一样渔民全家的生计。
从小在江边长大,长江刀鱼本不算什么稀罕之物。出生于南京市的作家叶兆言,还专门写过一篇长江刀鱼的文章。在上世纪60年代,刀鱼的市面价格是4毛钱一斤。
和现在5000元一斤相比,50年,价格涨了一万多倍。
现在所有的食用淡水鱼中,没有任何一种鱼能企及如今刀鱼的价格。它的身价,甚至超过了一些观赏鱼类。加上与之齐名的“长江三鲜”,野生鲥鱼和野生河豚基本绝迹之后,硕果仅存的刀鱼,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长江第一鲜”。
“2010年到2012年,是刀鱼历史上最贵、也是最赚钱的三年。”打了12年刀鱼的渔民张世杰说。
张世杰记得,2012年,刀鱼价格涨到了每斤8000元,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同年在江苏举办的长江刀鱼王公益拍卖会上,一条重325克的长江刀鱼王拍出了59000元的天价。
2012年八项规定出台之后,刀鱼价格骤降至千元以下。如今,随着每年刀鱼产量锐减,刀鱼价格又开始迅速回升。
张世杰分析说,刀鱼的价格之所以这么高,同它的产量和数量有密切关系。
见这是条财路,“捕刀”的渔民越来越多,丝网一路从福建、浙江、江苏到上海崇明,几百公里的海岸线上全是渔网,刀鱼基本都被捕尽了。“我祖辈的渔民说,过去刀鱼最远能洄游到洞庭湖产卵,但现在江面的情况,它们不可能游得过去。”
一条船,每天能捕上的大刀鱼,只有两三条。 图/易方兴
唐文乔认为,刀鱼资源的衰减主要还是因为“人”。
唐是上海海洋大学鱼类研究室主任、中国鱼类学会副理事长,他认为,捕捞强度大、江岸工厂污染及船舶排污、通江湖区改造、长江流域水利设施建设等因素,都恶化了刀鱼的生存环境,造成种群衰退。
根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提供的统计数据,1973年,长江流域沿岸长江刀鱼产量为3750吨,到1983年约为370吨,2002年后其产量不足百吨,2010年为80吨,2011年为12吨。
叶兆言在那篇回忆刀鱼的文章最后,如此写道:“过去这些年,刀鱼的价格一直在飞涨,涨到最后,只剩下一个字“贵”。再后来,贵也没有了,据说在长江里很难再打到刀鱼。偶尔在餐桌上还能遇到,真正懂行的会告诉你,那个并不是真正的长江刀鱼,长江刀鱼基本上已消失,已绝迹。
他感叹,苏东坡笔下的“恣看收网出银刀”,已经成为一个传说。
俩月赚百万,已成过去
收购商登上渔船,刀鱼就通过这种方式收购。 图/易方兴
张建(化名)的赚钱记录也成了传说。
他是江苏南通如东县人,来上海崇明做刀鱼生意已有10年。这些年,他像候鸟一样,每年2月份来到上海崇明团结沙渔港住下,4月底捕刀结束之后再回江苏老家。
“辛苦两个月,如果价格好,两个月能赚一百多万,接下来一年都不用干活儿了。”张建说。
他跟十多条渔船签了协议。郭剑飞的船是其中一条。他们捕捞的所有刀鱼,都按照当天的江面交易价收购,又由张建转手卖到别处。他是刀鱼交易链条上最前端的环节。上海一共200多艘拥有“刀鱼特许捕捞证”的船只中,与他合作的有接近十分之一。
但就是这样规模的收购商,张建今年的日子仍然不好过。
“今年刀鱼价格比去年涨了三倍,但产量却只有十分之一,我得倒贴钱。”4月10日傍晚,他的收鱼快艇从江面返回港口,装满冰块的泡沫箱中,符合“大刀”标准的鱼,只有8.2两,这些是这两天十多艘渔船、数百张渔网的全部收获。
4月6号,崇明渔民正对打上来的刀鱼称重。 图/易方兴
刀鱼价格的划分极为严苛,已经形成了类似于观赏鱼一般的标准。张建打开泡沫箱,轻轻拿出一条最大的刀鱼,这条鱼重3.2两。
“品相好的‘大刀’,体重要在2.5两以上,背部要有黄色的光泽,鱼鳞和尾巴不能破损,不能有划痕,身体还要丰满,握在手上,鱼应该是笔直的,像一把刀。”
他双手捧着,把这条“大刀”放回泡沫箱,生怕刮掉一片鱼鳞。
“现在是清明之后,2.5两以上的大刀,在市场里还能卖到3000元一斤,中刀直接降到800元一斤,2两以下的小刀,不到400元。”
说着,张建把两条身体被渔网划出了指甲盖大小口子的刀鱼,扔到了箱子外面。“虽然这两条刀鱼也有2两以上,但身体破了,我们叫它‘破刀’,基本不值钱,只能自己吃了。”
这时,在张建手下干活的渔民老廖倒有些开心。这两条破刀,将是他今年吃到的第一顿刀鱼。
在三四十年前,老廖说最渴望吃到的是米饭。“当时家里穷,饭菜里也没有油,吃的都很清淡,那时每次吃刀鱼,都感觉嗓子眼儿里一团肥油滑下去,对于清淡惯了的人来说,我真不觉得好吃。”老廖说。
四轮抬价
4月10日晚,刀鱼经销商张建载着这箱刀鱼出发了。他要将刀鱼从上海的渔港,运到江阴进行交易。
当天的刀鱼,就必须立即送往市场。对于刀鱼的保鲜方法,张建和同行没少尝试过。“我们试过零下50度速冻,或者连着水一起冻住的方法处理刀鱼,但解冻后鱼肉的口感就变得很差,像一团棉花,因此刀鱼出水后,3天内必须卖出去,然后马上吃掉,不然口感就差了。”
凌晨2点,江苏江阴的刀鱼批发市场,大刀很快被抢购。图/易方兴
江苏省江阴市的刀鱼批发市场,是江苏一带地区的最大的刀鱼交易市场。由于刀鱼必须抢鲜卖,因此市场在凌晨1点开门,这样刀鱼的二级收购商购买完刀鱼之后便可以立即出售。
4月11日凌晨1点,来自长江入海口沿岸各个渔港的小面包车,汇集到江阴市刀鱼批发市场。约300米长的市场道路一旁,是十多家刀鱼批发店面。
不多久,挂着苏A、苏B、苏F、苏M等各式牌照的车辆便陆续进入市场。“这些都是二级收购商,有大酒店的采购员,有市场里的鱼贩子,还有大型超市的人。”张建说。
几乎每家店外,都有十多名顾客在挑选。
半小时后,一个头发烫成波浪卷、身穿皮衣、脚踩高跟鞋的中年女子看上了张建的刀鱼。今天大刀的市场价是3000元每斤,她与张建还价到每斤2800元后,走进店里,从身边的黑色皮包里抽出两捆现金,共约23000元,过了点钞机,中年女子拿鱼走人。
“她经营一家小有名气的江鲜酒店,老主顾,卖得便宜些。”张建算了笔账,刀鱼2000元一斤从江面上收购,开车来到江阴的批发市场,还要按照卖出的价格交给市场4%的摊位费,8.2斤鱼差不多赚6000元。
“但我还要付油钱,每天船工的工钱,加上租船的钱,这些钱基本上扣除成本不剩多少了。”
由于刀鱼要经过江面交易、一级收购商、二级收购商、菜市场或餐馆这四道过程,消费者们真正吃到嘴里的刀鱼,实际上已经提高了4轮价格,一条出水价格2000元每斤的刀鱼,最终买到家里就变成了3000元每斤,甚至更高。
少吃一种鱼 留下一个物种
在江苏南通菜市场中热销的刀鱼。 图/易方兴
在江苏南部的南通、江阴这些城市,刀鱼如同一种符号。
4月12日,随便乘上一辆江阴市的出租车,就连出租车师傅都能谈起刀鱼的辨别方法和吃法。
“刀鱼我们一般都清蒸为主,有时候红烧,蒸的时候不用去鳞,因为油脂都在鳞里,那个鲜呀。”江阴出租车师傅柳先生说。
而在南通,许多人家里的习俗,就是清明节时吃一条刀鱼,有钱人就买大的,普通老百姓就买条小的,三两条下来一百多元,弄回家一蒸,也是一道美味。
在江阴的“城中市场”,是江阴人买刀鱼的主要市场之一。市场中的一个鱼摊上,刀鱼是出售的主要产品,四五个箱子摆放了一排,大刀鱼3000元左右一斤。鱼摊的商贩说,普通百姓一般很少买大刀鱼吃,即使买的话,也是送礼为主。
“一般送6条或者8条,数量也吉利。”鱼贩说,其实大刀鱼和小刀鱼的味道是一样的,但越大的刀鱼,送礼起来越有面子。
江苏江阴的一家高级酒店内,刀鱼几乎是一道必点菜。 图/易方兴
在3、4月份的南方沿江城市饭店里,江鲜刀鱼,也是重要的菜品之一。
江阴长江大桥一侧,是江阴市的五星级饭店“爱晚亭”所在地。在下午5点,这家以江鲜闻名的饭店已经订不到位置。
在这家饭店的菜谱上,把长江刀鱼的图片放到了显著的位置,并标注着“时价”。
“如今跟八项规定出台之前比差远了,那时公务接待在这个季节都是吃的刀鱼。”该饭店的一名经理说,如今刀鱼价格降下来了,饭店也以做江鲜为主,大刀目前3000左右一斤,一斤有三条刀鱼,“如果是6个人吃饭的话,可以点两斤吃。”
在江苏、上海这样的城市,吃刀鱼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水产商张建对此体会尤为深刻,“三四月份,你要请客送礼,送烟酒的话太平庸了,送外国红酒的话又担心有假的,但你送几条大刀鱼给别人,有心意,有品位。”
张建说,在八项规定出来之后,一些人请客吃饭不能在饭店里,就只能在自己家里吃,“把星级饭店的厨师请到家里,做刀鱼家宴,这样的例子很多。”
他的客户里,基本也是以商人为主,他发明一种刀鱼礼盒,内置冰块,专门供人请客送礼使用。
今后,这条刀鱼的利益链条可能将会消失。
今年很可能是最后一捕,吃刀鱼或将成为历史。 图/易方兴
早在2002年,为了保护长江流域的鱼类资源合理利用,长江流域就开始实施禁渔期制。如今,捕捞刀鱼也需要持证捕捞。
但仍有大量的无证船只在江面上非法捕捞。上海崇明、江苏南通的多名渔民说,无证船只常常使用网眼一两厘米的网具,将“鱼子鱼孙”一网打尽。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5年11月,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发文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水生野生动物调整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素有“天下第一鲜”美誉的刀鱼(学名刀鲚)榜上有名。
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工作人员说,刀鱼在《名录》征求意见稿中属新增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跟江豚是同一级别。一旦调整后的《名录》获通过,那么今后再吃长江刀鱼就违法了。
一旦《意见》通过,今年可能是捕捞、食用刀鱼的最后一年。见鱼价格大涨,商家也看准了最后的时机。在江阴、南京等地,一些饭店里,就挂牌 “最后的美味”。
一旦刀鱼禁捕,吃了大江30年的渔民郭剑飞也将面临失业。
他懂得涸泽而渔的道理,“我希望江里的鱼能多起来。少吃一种鱼,多留下一个物种吧。”他这样安慰自己。
文章为每日人物(ID:meirirenwu)原创,尊重原创,侵权必究。
推 荐 阅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