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引领、项目驱动、能力导向” ——校本创新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信息
动态
学在
医大
教在
医大
医路
教研
更新
功能
✦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推进通专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造一批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校本金课”,学校教务处从2021年开始建设创新课程。
✦
✦
一、优结构:
以新理念构建通识课程教学体系
学校教务处对原有以人文社科、基础科学、医学科学、艺术教育等门类为主的通识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优化,按照“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全球视野与中国道路、生命关怀与社会认知、创新型项目课”四类课程模块,新设立创新课程。课程以“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效果”为中心,将“好奇心与学习力”“创新思维”训练等创新引领性人才核心素养贯穿教学全过程,吸纳学生直接参与各类科研项目、技能创新大赛实施,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与研究能力。
创新课程采用案例、问题及任务教学的方法,把创新意识与专业课程教学深度融合,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和多样路径选择,促进学生大学科思想的形成。2年来已立项69门创新课程,建设《院长讲坛》、《青年科学家论坛》等医学人文课程,《医学美学》等艺术教育课程20余门,已建成涵盖医学、人文、艺术等7个学科门类的132门通识课程体系。
二、促创新:
以新模式推进通专融合培养体系
一是坚持名师上课。创新课程由各学院和附属医院学科带头人、科研团队负责人等科研专家和教学名师担任课程组长。课程组长必须承担课程总学时的1/3以上的教学任务。鼓励跨学科、跨学院组成教师团队,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超半数课程实现跨学科授课,三分之一的课程邀请国内该领域权威专家进行线上授课。各课程团队对教学内容、教材建设、考核办法、课堂组织形式等方面做了精心策划和准备,确保课程设计的系统性和课程建设的可持续性。
二是理论实践并举。创新课程改变以往通识课程以理论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鼓励开展小班化授课、PBL讨论授课、TBL讨论、实践调查、实验实训等多样化教学模式。如《川崎病川崎病多维立体教学》《急性肺损伤和修复》等课程组织学生前往附属医院观摩实践,促进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强化临床思维培养。《肿瘤相关病毒基础与临床》《生活中的毒理学》等课程设置问题引导,开展专题PBL讨论、专家讲座等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强化过程评价和“无标准答案考试”改革。
三是教学科研互哺。依托国家级科研项目,开设了29门项目课程,授课教师均来自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的专业团队。课程把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吸纳学生直接参加科研项目实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实现教学科研相互促进。
三、树标杆:
以高质量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课程的开设,为医学院校通识课程建设提供了样板,为新时代医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2021年至今开设69门创新课程,组织94个教学班,学院专业全覆盖,选课学生达5000人次。创新课程建设由“摸着石头过河”到课程形态各异,教学模式各具特色,构建起“贯通全程、基于项目、富有挑战”的课程体系和学习体系。
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刘晓冬教授领衔的项目课程《RNA的生命周期及其多样性》,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设置教学内容。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除了介绍RNA代谢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理论外,重点突出最新研究进展并提供验证方式以及需要选择的实验技术,三者有机结合实现两科学进展与教学同步、高度融合。深受学生喜爱,部分学生进入刘教授实验室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
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吴文灿教授主讲的《眼科前沿研究进展》,突破“经典”眼科学的知识架构,着眼于“学科交叉创新眼科发展”。课程采取专题化教学,围绕微创、眼表、免疫、视光等专题,以临床问题为核心,以案例教学为重点,以情境教学为特色,用平实生动的语言讲述前沿高深的学问,让同学们对新时代眼科学创新发展的脉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拓宽了学生打破学科隔阂、勇于创新的学术视野。
药学院赵应征教授主讲的《医学研究方法》,探索并建立以药学实验设计和药物开发研究的共性方法与思路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掌握科研实践的方法,对学生综合应用学科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有力的指导。
在“十四五”期间,学校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专业和课程建设的“双万计划”,锚定打造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要求,构建并完善以“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体,以“创新课程和国际化课程”为两翼的“3+2”课程体系,推动全校本科课程更新教学理念、创新课程设计、整合教学内容和资源、提升教学效果,为加快学校本科教学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信息来源:教务处
--The End--
审核:卢丽笋
图文:潘立川
编辑:李泽涛、郑璐
更多精彩热文:
· 勇于创新 追求卓越——学校举行“我与校长面对面”师生交流活动
· 温州医科大学关于开展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创新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
温州医科大学教务处
我们分享教育教学理念和发展趋势
我们发布学习和教学的最新信息
我们聚焦学生老师最关心的问题解析
我们传播医大“教与学”的正能量
投稿邮箱:jwctg@wmu.edu.cn
欢迎大家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