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告白祖国 | “以图为本,以爱之名”中文学子画笔下的爱国情
十月金秋
举国同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中文人以画与诗词为祖国庆生
一笔一划、一字一句
勾勒对祖国的情
描绘对祖国的爱
又是何年的秋天
你身披经年烟雨,问我说
这湖畔又沉默了多少灵魂
——中文系18级硕士研究生 惠子(笔名)
绘图:中文系18级本科生 汤婧琪
以秋天的燕园为背景,一位现代姑娘拉着20世纪的女孩子。属于秋天的十月,我们牵起历史的记忆,带着你尚有温度的欢笑和泪水,一同走向未来。
与旧邦共新命,以博雅继斯文。
——中文系18级博士研究生 张钊
绘图:中文系18级本科生 汤婧琪
穿着旧校服的学生,银杏、彩带、白鸽,红色彩带拼成“70”字样,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银杏代表着中文系;白鸽象征和平。漫长的岁月沉淀,又将迎来银杏纷飞时,“70”字样的红绸映入她的眼中,白鸽振翅之声掠过耳畔。
炬火千丛天欲晓,长街携手庆长安。
——中文系18级硕士研究生 廉鹏举
绘图:中文系18级本科生 汤婧琪
火炬照亮虹的色彩,那些难忘的相伴如此鲜亮。
以塞北的风沙为桨
摆渡诗和江南
远方如星辰 星辰如你
——中文系18级硕士研究生 惠子(笔名)
绘图:中文系19级本科生 杨子巍
“我们来自江南塞北,心系着城镇乡野”中文人奔赴全国各地村镇支教,传递诗歌和美,以温情浇灌幼苗,以奉献回馈祖国。
少年莫负凌云笔,遍写山河作锦章。
——中文系18级硕士研究生 廉鹏举
绘图:中文系19级本科生 杨子巍
书写是中文人的使命,书写激情、书写人民、书写希望、书写血与火的岁月、书写传承千年悠悠未绝的中华文明。
少年敢壮关山气,莫待功成海已桑。
——中文系17级本科生 魏珞宁
绘图:中文系学生 吉(笔名)
灵感来自杨沫女士所作《青春之歌》,并采用了小说中白衣、红旗、大海等意象。故事中青年人投身于爱国事业,也是对于自身价值的实现以及生命意义的突破。
故器重辉传旧梦,国情有寄付来人。
——中文系18级博士研究生 张钊
绘图:中文系学生 吉(笔名)
灵感来自于文物修复者的工作。经由他们之手,书画、漆器、织绣重焕生命,随之复活的也是属于国家的记忆。青年人继承技艺的“传承密码”,也肩负起保存历史的责任。
霓为衣裳梦为马,澹澹清波映高塔。
——中文系18级硕士研究生 廉鹏举
绘图:中文系学生 艾早(笔名)
这幅图尝试叠合虚实——画面的下部是博雅塔、树木及青年,上部漂浮着天马与雪山。意象主要采自《祖国或以梦为马》,虽然不可复现诗境之十一,但希求表现“诗人遥望历史和语言的命运,我们遥望诗人”的图景。北大是中国新诗的摇篮和沃土,诗歌虽属历史静脉,也是她与中国发生联系的途径之一。愿这一艺术之流,长流于中国,长兴于北大。
身名只合埋青史,历历高碑七十年。
——中文系17级本科生 魏珞宁
绘图:中文系学生 艾早(笔名)
这幅画试图展现一个当代学生对人民英雄纪念碑五四浮雕的注目,比例、布局和光线都做了一些夸张。图中,她的凝望不独是对五四风云的悬想,也是对新中国雕刻的五四——或雕刻五四的新中国——的注视。在当下的历史河流里,如何打捞、承续过往的精魂,如何以当代方式记住它们、化用它们,这是我理想的画中之问。
赤焰锦衣燃壮志,长安盛世展峥嵘。
——中文系18级本科生 黄亦陈
绘图:中文系学生 艾早(笔名)
这幅画尝试对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庆典上北大“凝心聚魂”方阵作一个平面的复现。从庆典组织上说,意气昂扬的少男少女们是时代风貌的展演,他们手中的火炬是对“国族之魂”的喻指;从社会生活的实际上说,青年学生确乎是新风尚、新色彩的引领者,他们手中的火炬确乎是个体即将放射的光芒。高举星光,不仅是走过庆典的长街,更是与万众一起,从初现明亮的一方走向更明亮的一方。
以话为本,以爱为名。
对祖国的热爱与情怀,
或许还无法一一言说。
但那份与祖国同在的心,
融入诗歌与彩绘中,
长久地流传在中文人之间。
以笔墨凝聚诗画,
以青春告白祖国,
中文人对祖国的爱永远生生不息。
相关阅读
青春告白祖国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情因何起?一路相依
文字:惠子 张钊 廉鹏举 魏珞宁
黄亦陈 汤婧琪 杨子巍 吉 艾早
绘图:汤婧琪 杨子巍 吉 艾早
策划:中文系学生会宣传部
审核:中文系团委微信平台 覃蔚
编辑:中文系团委微信平台 黄时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