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虽然我不是深圳人

曹将 曹将 2021-01-22
我对深圳的第一印象来自于我哥。
当时我来到他住的地方,城中村,不大的空间被分为几个房间。
我到的时候,刚好隔壁门没关,从漏出来的景象来看,一个披着头发的女人正趴在床上玩ipad。
房间9㎡左右,放下一张床后基本没有多余的位置。
听到响声,她转头注意到了我们,赶紧用脚将门带上。
表哥说,她在一家公司做行政,30多岁了,没结婚。

第二天中午我们去南山区的欢乐颂觅食。
服务员都是年轻的小姑娘小伙子,吃饭的人年级也不大。
服务员们脸上写满了朝气,说话的态度好到你不好意思。
周围人的聊天也很热闹,隔壁的几个男生正在聊一个APP的设计理念,好像是做办公的,经常出现的词语是“社交”“粘性”。
说到兴奋的时候,哈哈大笑。

第二次来到深圳的目的是面试,面的是深圳烟草。
前一天晚上9点到达,落脚点是龙华区。
肚子饿了,便去楼下的永和豆浆吃饭。
旁边是两个快递员,似乎刚忙完一天的活,脸上满是汗水。
“什么时候回老家办喜酒?”其中一个笑呵呵地问。
“明年过年吧,到时候就不回来了,做点小生意。”
“这个好啊!可以跟老婆搞搞,然后生个娃儿!”
“生两个!哈哈。”
那段时间找工作并不顺利,每天都怨天尤人。

听到他们的聊天,自己的心情也不自觉好起来了。

很多朋友都不喜欢深圳。
原因很统一:这是座没有文化底蕴的城市。
他们给这个理由归纳了一个很文艺的词语:文化沙漠
也是,这座城市太快了,30多年就超越大多省会,晋升一线。
来这里的人目标也很坚定,就是赚钱。
所以脚步急促,人来人走。
但一座城市的温度,其实并不一定在于它的沉淀,也在于它的流动,以及流动中的人。

前几天刷微博的时候,看到文星分享了一个博主“人在深圳”,并附上推荐语:推荐一面深夜镜子。
我相信他的品味,便点击进去一探究竟。



↑ 文星转发的微博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微博,每天采访一两个深圳人,听听过去,聊聊将来。
没有太多的情绪起伏,平淡到你只能会心一笑。

↑ 一个喜欢狗狗的姑娘

↑ 想走出深圳的姑娘

但就是这样的轻描淡写,却能让人感受到发自内心的感动。


就像当时在龙华吃饭时,听到旁边快递员聊天的时候。


我们正在进行的生活不也如此,大起大落就像大餐,偶尔食之,够一段时间回味;更多的日常就是粗茶淡饭,不突兀,也不精彩。

这些人,多是年轻人,跟这座城市一样年轻。
言语间有着对未来的希望,有对现在的烦恼。
虽然我不是深圳人,但知道有这样一些人,跟自己一样,也是种莫大的安慰。

博主将这些故事总结为一本书,就叫《人在深圳》。
出过书的人都知道,这是基本上不赚钱的买卖。



↑ 《人在深圳》



对于如此现实,我喜欢他说的这句话:
我的助手昨天转发时说:“你们的支持是@人在深圳 能持续下去的最大动力。”这是句讨巧的话,我告诉他不是这样的。@人在深圳 是一件自我驱动的事,“我认为它有意义”是它能继续下去的最大动力:首先我受益良多,自得其乐;其次它对别人或许有益,那这就是一件善事。利己利人,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很真诚。
我喜欢真诚的人,就像我喜欢曾经写过的陈小日“因为,他会珍惜自己的羽毛。”
一座城市,有一个真诚的人来记录,它便流动着温度,真的很幸福。


早安,幸福的城市!


好运,记录城市的人!



如果你喜欢曹将的文章,请赞赏或点下广告,支持曹将坚持写作下去,我也想做个记录温度的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