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一句话,给出了我 2017 年的方向
(一)
本科时候修了一门课,叫做「平面设计」。
大部分时间,老师都是在讲理论,比如如何让构图更平衡,如何让色彩更协调。在一次课堂互动的时候,有同学问老师:老师,你咋还不讲 Photoshop 啊!
老师愣了一下,说道:以后你们就会知道,在设计上面,工具永远是其次,「人」才是最重要的。比如你有一个想法,可以手绘,可以在 PS 、AI ,甚至是 PPT 里呈现。
当时只是觉得老师在搪塞。因为在我们看来,不会 PS 怎么敢说自己会平面设计。
(二)
有一个前辈摄影很厉害。刚好他有办一场分享,我赶紧报名参加。
分享持续了 1 个小时,前面 50 分钟,他讲了如何设置白平衡,如何控制曝光,如何选择镜头。到了快结束的时候,他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其实,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看过什么书,遇见过怎样的人。摄影终究是一种思考的呈现形式,决定思考的肯定不是技巧,而是你的经历。
当时觉得这句话好玄乎,拍照好看不就行了吗?
(三)
嘉姐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同事,北大高材生,人美,工作能力也突出。
她曾不止一次地提醒我:曹将,你一定要避免自己陷入「工具幻觉」。
因为我会特别容易沉迷于研究各种效率类 App ,各种方法论,很容易浮于表面。
就比如,你 PPT 做得再好,如果讲稿一团乱麻,最终这也只是包装得华丽的垃圾。Excel 做得再快,但若不懂为什么要建立那些函数、要做那些链接,你最终也只是一个工具。
“「工具幻觉」的可怕之处是,你感觉自己马上就学到了东西,类似于快餐,很容易就饱了。但它的恶果是,你会虚胖,空有一堆方法,但缺少核心的知识沉淀。”
前两天是保利地产营销年会,嘉姐代表客服线进行发言,最后一段总结真的把我惊艳到了:
我们对客户,要敬。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何出发。
赢得客户,
永远是我们赢得市场,
甩开对手的先决条件。
客户对我们,是镜。
要在全身镜里了解客户整体评价;
要用放大镜聚焦营销对客工作的不足;
要透过望远镜明确满意度,
对于公司经营和发展的重要性。
我们对自己,要静。
我们需要静心反观、反思、反省,
直面镜中的自己,
不让傲人的销售业绩,
掩盖不足与缺失。
我们对于未来,要进。
以今天的不足,
作为明天前进的注脚。
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
逻辑上,基于对过去的观察,过渡到对现在的反思,再延伸至对未来的期望;表达上,敬、镜、静、进,巧妙地将这一切串联起来。
这些句子,放在 PPT 上,没有任何修饰,都让人叹为观止!
而这,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有思考,有文采,一般人不花个几年功夫,难以望其项背。
此处应放上她的照片:
(四)
所以,对待 2017 的期望,就是强化内功。
或者说,这其实已经慢慢开始。无论是关于演讲的思考,关于笔记的总结,还是关于研究方法的归纳,都已经在进行中。
即使是讲工具,也会带上私货,比如场景,比如理念。
总之,一切的一切,要保证这是你出品的内容,而不是谁谁谁可以轻易模仿的东西。
这才对得起「曹将诚品」四个字。
新年快乐。
2017 年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