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第一个案例 | 曹将私藏笔记案例库
做笔记的时候,一大难题就是不知道如何排版,最后的结果就是寥寥草草记下,将来也懒得再看。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方案是购买特定的笔记本,比如“康奈尔笔记本”,它会直接画好对应的线条,给出内容放置的建议,继而引导我们如何做笔记。
↑ 淘宝搜索「康奈尔」,有很多笔记本
但说实话,我个人不太喜欢这种模式。毕竟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用,比如临时安排一个日程,或者心血来潮写几句话。所以,我更偏好用纯色或者方格本记录。
在没有天然框架的情况下,要解决排版难的问题,一个通用方案就是模仿。
这里多说几句。模仿确实是学习的最佳途径,无论是 PPT、写报告,或者组织活动,看一个优秀的前辈如何操作,再依葫芦画瓢,复盘,加入自己的理解,于是个性化的方案便水到渠成。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选好「模仿对象」。
今天要分享的就是我在各个渠道上搜集的优秀笔记案例,当然有些也是我自己的。我会在每一个下面做一些指引批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先放个大招
↑ hobunichi 作品
刷 Ins 的时候偶然看到 hobunichi 的手账,马上就被吸引了!每一页都对得起「作品」这个称赞。
而这一页他将自己平时用到哪些笔,用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喜欢的朋友赶紧入手吧!
我们再看一例。
↑ hobunichi 作品
这一页则是在月历的格子上,画上当天做了什么事,简直把日子活成了故事。
我以前也做过类似的事,只是画在了便签纸上哈哈。
↑ 当然,也丑太多
另外,他的微博也叫 hobunichi ,推荐关注。
(二)PPT笔记
↑ 小沐作品
有时候笨方法反而最有效,比如小沐的这组「PPT学习笔记」。
她将阿文的作品(微信号:我懂个P)一一拆解,在手账上一五一十地绘制出来。这个过程很费时间,但通过这样的方式,对「为什么这么做」和「如何做」便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之前看一篇文章,有个综艺节目制作人分享了她是如何学习制作的:一遍遍刷《康熙来了》,记下每一个包袱,做足笔记,之后再在自己的节目中尝试。
学习的方法,果然是相通的。
↑ 小沐作品
另外,也推荐小沐的微博「沐白_L」。
(三)小本子的使用技巧
↑ 曹将作品
为了方便,随身携带的本子都不会太大。受限于空间,内容也不会太多。
但有时候确实有很多内容要表达,这怎么办?
直接横过来写!
是的,将它摊开,写作界面瞬间翻了一倍。于是可供发挥的空间也大了:可以直接由上往下写,也可以上面画逻辑图,下面写备注。
↑ 网友 heng 的作品
↑ 曹将作品
(四)讲座笔记
↑ 一个朋友(不好意思忘了备注)的作品
讲座笔记分两类:
第一类类似脱口秀,干货不多,所以有足够的时间来绘制。这时候可以适当发挥,用配图做点缀。
第二类则是纯干货,连珠带炮,可以少些花样,简单清晰即可。偶尔的重点,可以用荧光笔标注出来,也不失美观。
奥,工作记录也是如此。
↑ 曹将作品
(五)工作指引
↑ 曹将作品
有些工作内容涉及多个线条多个人,不梳理一下很容易就弄混。这时候可以在手账上画一遍,之后也能帮助到他人~
(六)生活琐事
↑ quirky.k.bujo 作品
当然,手账最好玩的地方是在于随性的记录。有时候是抄首诗歌,有时候是画一幅小图。
点点滴滴都是生活,在数字时代以这种原始方式呈现,反而更有味道。
↑ C_draft 作品
↑ 曹将作品
↑ 摘自 Minimalistbujo
我是尾巴
之前有朋友问我,现在数码记录这么方便,有必要还用手记吗?况且还不环保。
但说实话,不知道你是不是这样,至少我是:一旦面对电子产品,人的心很容易就浮躁起来。
这可能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因为它提供的东西太多,爆炸的信息让人不知所措。
而面对一张纸,一支笔的时候,人反而会更容易安静下来。即使只是涂涂画画,也会觉得心安。
我想,这就是我喜欢纸笔的原因。
PS:只要我用好每一张纸,便不是浪费。
晚安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