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信求人手册

曹将 曹将 2021-01-22

读书时候,大多数事情都可以在既有资源下解决。例如写篇课程作业一个人就能搞定,做展示则是跟几个好友一起开心完成。

 

但是,工作之后,面临的问题千差万别,很多时候需要求教一面之交、甚至陌生的朋友。

 

这时候,如何开口表达就成了问题。

 

今天分享几点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一个通病:想表达的内容太多

 

收到一条微信,几百上千字,看完也不知道到底想表达什么。

 

这种情况很普遍,有时候一个人上来就丢出文字炸弹,例如:


 


这是一个朋友在上班时候发来的微信,一共300多字。看完以后,才明确他的核心问题:


如何开拓自己的人际圈。

 

在人际沟通时,有个基础原则,那就是:


假设他人很忙。

 

简明扼要是最「体贴」的方式,也最容易收到回答。

 

 

(二)简明扼要两步走

 

第一步,删减多余信息。

 

说实话,没人关心你到底最近生活怎么样,没人在意你最近参加了什么活动。大家只想赶紧解决问题,然后处理自己的事。

 

删减多余信息,留下主干内容,大家都轻松。如果对方已经同意回答,想要知道更多背景,就再补充。

 



你好,我上周去参加了一场培训,关于人际交往的。老师挺有名的,在这个领域是大家。他讲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关于个人成长,也关于人脉扩展。听完以后我想起了今年我已经工作5年了,(我的)圈子很窄,有时候一个月都只在公司和住处活动。偶尔的娱乐活动也都是和公司同事看看电影吃个饭,因为离市中心远,所以跟老同学也很少见面。刚开始觉得工作忙,很有收获,但是慢慢的感觉到了一些无奈。我已经27岁了,仍然单身,不开拓圈子感觉很难找到另一半。而且我越来越意识到目前这份工作没什么成长空间,想要做一些改变。但是圈子太窄,也不知道怎么转变。现在每天晚上都失眠,感觉很苦恼。我不知道你有没有什么解决方法。上次和你见过一面,觉得你还挺有想法的,所以联系你。真的很急,希望能得到解答。

 



 

第二步,按照基础公式重新组织内容。

 

基础公式就是:问题+背景。

 

这个公式本质上就是「金字塔原理」:先说结论,再说论据。只是这里的「结论」变成了「问题」。

 

所以,之前的提问可以直接变成:

 



结论

如何拓展人际圈?

 

背景

今年27岁,单身,想要①通过拓展人际圈找到男朋友,②同时认识更多行业的人,为下份工作做准备。

 



 

(三)寒暄的两个重点

 

1.避免「在吗」

 

我们经常会遇到的寒暄就是「在吗」。

 

能理解这条信息背后的心境:


也不熟,不知道会不会打扰到他,不如先试探一下。

 

但是,收到信息的人得到的不是你的体贴,而是:


他到底有什么事?会不会耽误很多时间?好忙,要不要回?回了的话万一事很多怎么办?如何拒绝?

 

你看,信息的两端,都在纠结。

 


2.你到底是谁?

 

现在大家见面,无论亲疏,都习惯加个微信,似乎就真的成为了好友。但问题是,你把对方当好友,对他了如指掌,他可能对你完全不了解。

 

所以,在没有过互动的情况下,最好一开始做个自我介绍,说明一下自己的工作、学校等信息,以及两人之间的联系,比如谁谁谁是我们共同的朋友。

 

一般来说,有自我介绍比没自我介绍会更容易得到回复。


因为这背后会传递出一层微妙的交换许诺:下次有相关需要,也可以找我。

 

 

(四)跟对方有什么关系

 

一群人拍合照,出片后大家围在一起看效果,所有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先看自己有没有拍好,再顺带看一下其他人的面容。

 

人都是更关注自己的。

 

所以,在表述问题和请求时,最好明确两个内容:

 

  1. 到底需要他干什么。

  2. 这件事对他有什么好处。

 

关于第一点,借用开头的例子,可以将问题改成:


请问你是怎么开拓自己的圈子的?

 

关于第二点,举个例子,是当初小巴希望我去「秋叶PPT」开专栏时的表述:

 



曹将,我们想邀请你来「秋叶PPT」开专栏。有两个好处:

第一,这可以增加个人曝光。

第二,我们会提供给你稿费。

文章之后也可以在自己的公众号发。

可以考虑一下,最好这周给个回信。

 



 

(五)留足余地

 

由于是求人,如果不是火烧眉头,千万不要说什么「我很急」「快回答」之类的催促语。

 

这句话的后果是:


啊,他这么急,我又没有时间,那算了,假装没看见。

 

对没有情感联系或者上下级关系的人来说,他没有任何责任和义务帮忙。所以,尽量创造舒适的语境,让人产生愉悦感,更容易收获回答。

 

前面小巴末尾的「可以考虑一下,最好这周内给个回信」,就很好地实现了这个效果。

 


(六)短暂小结

 

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对求人表述公式做一个完善:


寒暄+问题+背景+余地

 



【寒暄】

你好,我是**公司的***,之前我们在**活动见过一面。


【问题】

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你是怎么拓展自己的人际圈的?


【背景】

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

1.今年27岁,单身,想要通过拓展人际圈找到男朋友;

2.也希望认识更多行业的人,为下份工作做准备。


【余地】

如果有时间,请麻烦回复一下,谢谢!

 




(七)表达感谢

 

如果最后对方确实帮助到了你,那么及时感谢,可以让这次沟通不是最后一次交流。

 

表达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包括:

 

  • 发个红包。如果只是小问题,那么一个红包可以很好的加深关系。

  • 请客吃饭。如果在同一个城市,那么可以约出来吃饭。约饭时,可以强调店家的特别,体现出诚意:“最近发现一家不错的店,虽然不贵,但是味道很特别,要不去试试?”

  • 寄个礼物。这种礼物没必要大手笔,特别就好。比如我比较喜欢送朋友对自己影响很大的书,有味道的手账。

 


(八)几个小技巧

 

1. 微信分段

 

微信求助时,最好将问题分段处理。有三个方法:

 

第一,在Word里编辑好后,粘贴到微信端发送。

第二,手机端长按「发送」键实现分段。

第三,桌面端长同时按「Ctrl」(或「Shift」)和「回车」实现。


↑ 分段

 

2.朋友圈互动

 

有意识地增加朋友圈互动,增加熟悉度。

 

3.偶尔分享公司信息

 

偶尔分享公司的信息,让他人知道你的工作情况,潜意识里知道你的价值点。但千万不要变成广告圈。

 

4.有意识收藏一些美食店

 

吃过的好吃的店,可以有意识地收藏起来。

 

↑ 我的广州美食地图(2015版)

 


我是尾巴

 

四年前准备《PPT炼成记》时,遇到过一个案例,很受启发。作者通过五张幻灯片,在一年内,为两个创业公司融资 3 轮。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 获得融资的 5 张PPT

 

用最浓缩信息,呈现对方最关注的问题:创始团队、规模收益、客户信息、未来发展等。

 

当然,他准备的内容肯定不止于此。产生兴趣后,投资者自然愿意听更多信息。成功的概率也高了。

 

表达都是相通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