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篇文章我读了5遍,适合每一个职场中人

曹将 曹将 2021-01-22

这篇文章叫做《走正道是一种实用技巧》,出自「得到 · 罗辑思维454期」。

 

乍一看是不是很鸡汤?先不下结论,我们往下看。

 

全文的核心观点可以总结为下面三句话:


1.做事本身就是获取权力的过程:通过做事,让他人形成依赖,继而不得不授予权力。


2.通过协作,让自己收获更多维度的权力。


3.总结方法与规律,形成知识体系。

 

接下来说说自己的理解,共三个关键词:信任、协作与体系。

 


关键词一:信任

 

我不喜欢依赖这个词,毕竟大多数地方,并没有绝对性的谁离不开谁。

 

而信任会相对克制,反映的是一种预期。比如你永远相信,给 A 一个任务,他总能按时保质地完成。

 

预期的产生条件有两个:

 

第一是时间。这个好理解,比如我们会更信任大品牌,因为它们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一次可能是运气,两次可能是偶然,三次则必然是实力。

 

第二是互动。一类是软交流,比如平时沟通;另一类是硬交往,比如出品。

 

基于此,可以回答前段时间一个朋友的提问:他刚到一家新公司,领导总是让他做琐事,而把大项目给朋友看不上的另一个同事。

 

本质上来说,没有时间,也没有足够的出品来证明,自然难以获得青睐。

 

 

关键词二:协作

 

对很多人来说,一个人做事是最爽的:时间自己分配,节奏自己把握,出品也自己负责。

 

乍一看很是美好。但是,这份美好对应的阴影是,在组织中的信任感被削弱。

 

刚刚已经提到,信任的前提是互动。与他人打交道的过程,也是积累信用,形成信任的过程。

 

举个例子来说。

 

一个朋友有个习惯,接到任务后,即使一个人可以完成,也会拆出一小部分,拉着新入职的员工一起做。做好后给与指点,并请他吃饭。

 

新员工对他评价很高,于是之后有大任务来的时候,即使自己忙不过来,也愿意主动加班相助。

 

因为对方在以往的协作中,已经知道付出与获得成正比。

 

 

关键词三:体系

 

很多人习惯做完就结束了。

 

这个好理解,毕竟从考核的角度上看,已经实现了工作到业绩的闭环。

 

但如果把时间线拉长来看,可能闭环又不止于此。

 

我们并不知道未来行业是否会衰退,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因为各种原因离开这里。


那当面临角色变化时,证明自己的,不是经历,而是经验。

 

而从经历到经验,中间的环节就是思考。

 

这种思考可以简单到只是某个数据从何处获取,也可以复杂到某个项目的全流程操作手册。


举个例子,自己之前写了很多报告,但一直觉得自己写的标题不够好。


于是找来一系列标题,进行归类整理,最后发现其实可以按照三个步骤来做:


第一步,先写一句话。


第二步,找出它的前因后果/同义表述。



第三步,适当润色产出标题。


↑ 举例:如何写报告标题


这样,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马上根据公式,写出标题。


之后基于这个框架,面对新场景时,便进行更新,形成个人可持续可迭代的攻略。


 

我是小结

 

在自己看来,权力意味着得到支持,支持的前提是信任,信任的前提则是时持续的良性互动。


这给我们带来三点启示:


1. 对上,不要急功近利,而应用时间和出品给出证明;

2. 对平级或下级,多互动,并及时激励,收获支持;

3. 对自己,多思考,让经历成为经验。

 

晚安好梦。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