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很久没有这么认真做过笔记了 | 建议工作三年以上的朋友阅读

曹将 曹将 2021-01-22

有些东西,刚开始接触时没有感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的积累,对它的理解则愈加深刻。


诗歌是一例。


就如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初读时,只知道描述的是离愁别绪。但多年后再次看到,搭配上一次次别离的画面,才能感触到作者站在原地,望着友人消失在视线、自己迟迟不愿走开的情绪。


知识也是如此。


最近听了一个讲座,关于战略。


说实话,每个词都可以用「没什么大不了」来形容。但这几年研究了大量企业,做过一系列课题,再看到这些表述,反而有一些不一样的感受。


当时老师介绍的是战略实施的六个要点,它们分别是:


1.统一思想

2.调整结构

3.明确任务

4.配置资源

5.具体指导

6.把握战略


说说自己的理解吧。


1.️统一思想。


之前调研 A 公司,了解到他们每年会组织一次越野活动。公司高管必须参与,在某个假期前往沙漠或戈壁,几天时间,一起前行。即使中途倒下,抬也要抬到终点。


当时我们就啊:为什么要这么辛苦?


得到到答案是:通过这样到活动后,高管们之间到感情会更加牢固,对于「奋斗」的理解也更加深刻。统一了思想后,回来工作也会更加拼命。


毕竟,这么痛苦的事都经历过,其他苦也不算什么。


另一个案例是 B 公司。


它有一项制度叫做「同心共享」,简单来说就是利益捆绑。


你是做项目的,那就也把自己的钱投入其中,卖得好大家一起赚,卖的不好大家一起亏。


背后的核心思想就是「高周转」,如此形成统一战线。


很多企业走向衰败的一个共同原因,就是高管之间就问题达不成一致,结果就是互相攻击,相互扯皮,效率低下。


而领导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通过软性的团建,和硬性的制度,来统一大家的思想,形成利益共同体。️


2. 调整结构。


战略落地的一个核心保障,就是组织。


组织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上,从而完成合适的任务。


很多公司都会强调扁平化。


它确实有很多优点:减少层级,方便领导与下属及时沟通。


但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有它最佳的场景,一旦环境变了,解决思路也需要改良。


举个例子:


一个五六人的团队,领导可以了解每个人的动态,也有精力为所有人答疑解惑,团队自然凝聚力大。


但如果团队成长为十人以上,那么领导的精力自然顾不过来,如果还是面面俱到,自己必然累得死去活来。


而对于个人而言也不是好事,领导的关心开始减弱,自然会觉得有被抛弃的感觉。当薪酬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时,离职潮就来了。


所以,组织是不断变化的过程,必须根据场景而变。 我们所在的公司,组织形态无外乎四种类型:


①扁平化。就像刚刚说的,每个人各司其职,领导也能兼顾大家。


②职能型。有小领导,大领导将分工告诉小领导,小领导再拆解给其他人。大多数公司都是这种类型。


③矩阵型。同一个人可能在两个或以上的小组里,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他的潜能。比如一个人很会编程,那么他可能在三个小组里负责编程。


④事业部制。公司分为多个事业部,每个事业部经营一个版块,自负盈亏。比如腾讯就是这种模式。


其实,每家公司/组织在发展的过程,都会经历某几个阶段。 而我们的痛苦,很多时候都来源于组织的过渡状态。


比如开头的案例,企业/部门人数处于10人左右的临界点时,仍然扁平化操作,那么领导痛苦于管理半径,员工痛苦于照顾不周。


又比如企业招聘了一个特殊能力的人才,比如会搞设计。他隶属于产品部,但其他部门也有需求。如果不设置矩阵型的管理模式,那么他很有可能才华难以完全发挥,其他部门也难以通过官方的名义让他干活。


再比如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要做某个新业务。仍然是让各部门支援,那很可能大家只顾着原来的工作,分身乏术。这时候就要考虑设置专门的事业部,由专人来进行推动。


所以,对任何一个组织的负责人来说,核心职责之一就是知道组织发展到了什么阶段,并进行相应的权责利调整。


3. 明确任务。


任务的明确一般是通过绩效考核来完成,简单来说就是约束和激励。


比如某人的绩效指标就是完成 500 万的销售额,约束是「完成不了降级」,激励是「做好后有额外的提成」,那么他势必会努力完成。️


激励和约束一般需要同时存在。


如果只有约束,那么人会越干越消极。比如某人的工作是校稿,只有约束的考核,即「少发现一个错字扣 100 元」,那么人会越做越焦虑。


但如果只有激励,那公司也会面临麻烦。比如投资工作,激励是「每投资一家公司奖励 5000 元」,那么经办很可能会美化数据,以实现立项通过。


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公司在考勤上的处理是:


① 约束:迟到一次罚 XX 元。


② 激励:全勤奖励 XX 元。


4.配置资源 。


管理层的核心职能有两个:


第一是上传下达,即将更高层的想法传递给下级;


第二就是配置资源,保证下属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


资源一般包括两类:


第一类是金钱到位。说白了就是预算,比如营销活动,需要50万的广告费;


第二类是关系到位,比如下属刚入职,那就需要拉群或安排会议,让相关的人员互相认识。️


5.具体指导


这其实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言传身教,也就是手把手教学。 例如老员工带新员工时,带着他走流程、写材料。


第二类是知识管理,建立知识库,保证优秀的经验得到传承,让部门的效率得以提升。


之前在保利武汉公司营销部学习,他们会每周开分享会,乙方公司、甲方同事分享一个营销案例,并进行评比。这些优秀的案例便加入到知识库,以后在具体实操时就可借鉴和使用。️


6.把握战略


大领导的核心职能之一,就是把握公司的战略方向。


毕竟,下属不会去想,因为每天的具体事务已经忙得不可开交。


所以抬头看路的职能,就回到了大领导身上。


怎么看?


一方面,可以建立战略部门,整理行业和竞争对手动态,借此分析自身的不足,找到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与高层对话,无论是政府高层,还是其他企业的高管,了解更一手的信息。


华为有个部门,叫做战略与Marketing部,里面有个子部门,叫做蓝军。


这个部门很有意思。


他们每天都会研究怎么打败华为,专门唱反调,提出反对意见。 这样的好处是,每一项决策,都能有充分的论证,保证方向不出错。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


1.「统一思想」是前提,在此基础上才能保证企业上下一心。

2.而思想的制定,需要有明确的论证,这就是「把握战略」需要考虑的。

3.为了让思想得以贯彻实施,需要「调整结构」,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

4.需要拆分为具体的「明确的任务」,通过绩效考核来落地。

5.在实际操作中,则需要「配置资源」和「具体指导」,让底下的人能保质保量完成工作。


我是尾巴


最近的床边读物是《中国哲学史大纲》和《叔本华美学随笔》。


当经历了一些事以后,再看这类偏哲学的书籍,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感受。


很多道理,我们以为是自己的发现,但其实前人已经整理成文字。


推荐给大家。


晚安好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