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职场人士的困扰:生活和工作到底怎么平衡?
这个观点来自《Google工作整理术》,原句是:
要放在三四年前,自己肯定会义愤填膺地反对。
理由是,人的一辈子应该泾渭分明,该工作的时候就奋力去拼,该休息的时候就该吃喝玩乐。
——这才是对自己的负责。
但是现在,理由却发生了动摇。
第一,工作之外,真的能完全放空吗?
情况更多是:
刷朋友圈时,看到一则行业新闻,会不自觉地点开,了解一下新动态。
看到朋友在秀加班时,会垂死病中惊坐起,想想自己还有哪些未完待续的工作,梳理一遍所需时间和资源。
看到一个 9.9 元的行业课程,也会手滑点击,然后一键支付。
身体离开了公司,但事情并没有离开自己。那些焦虑的点如影随形,我们迫切希望能够找到破题点。
第二,工作之内,真的是全身心投入吗?
情况更多是:
· 10 :00
水杯空了,然后起身前往茶水间,遇到一个聊得来的同事,两三句,几分钟过去。
· 15 :00
突然看到一则推送,关注的商品有打折,于是马上进入页面,再次确认需求,以及店家的满减红包,最后开心地下单。
· 17 :00
表弟突然发来信息,求一个 PPT 模版。他的情绪紧急,自然暂停手上工作,在文件夹里搜寻存货,然后发送。
我们的身份太多元,虽然人在公司,但一旦当角色开始转换,行为也身不由己。
所以,在这个背景下,谈两者的平衡,确实有点自欺欺人。
但是,融合也是需要一些技巧,否则很可能两败俱伤。
针对这个问题,观察了几个朋友的解决方案,分享如下,仅做参考。
/ 01 /
周晓
某贸易行业工作者
每周日晚上 9 点开始
便进入工作状态
周晓是一个很有仪式感的人。有两个细节可以佐证:
第一,每周五晚都会准时下班。
无论手上的事情还有多少,都要保证这个习惯。
周五晚上干嘛呢?去听一场音乐会,或者看一部电影,无论是一个人还是几个人都 OK 。
“即使事情已经堆积如山,但至少还有两天可以补上。重要的是,需要犒劳一下自己!”
第二,每周日晚都要开始准备工作。
一般是 9 点开始,把本周的事情先梳理一遍,看哪些还需要跟进;然后写一下下周计划。
这个计划不只是要做什么事情,她还会补充上:
· 所需的资源
· 截止时间点
· 需要协调的对象
有了这些,第二天到公司后,便可以马上开工。
/ 02 /
李册
某互联网产品经理
周日我会在星巴克待上半天
周末跟李册约,他都会选择在星巴克见面。
到达时,他一般是在角落里,戴着耳机,大概率是在干活。
“家里养了猫,总会在你进入心流状态时,突然跳到大腿上。你自然会跟它互动两下,然后就没了工作状态。之后索性就抽出半天,在星巴克里办公。”
这其实还有个好处。
“走在路上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开始思考要做哪些事情,点完喝的、就坐后便可以马上开工。”
对于时间,他更偏好于上午。
“很多人会选择下午,那时候真的会很吵,所以我就错峰,唯一的缺陷是少睡了一会。倒也还好,中午回去后午睡一会便精力恢复。”
/ 03 /
林也
某房地产策划
每天我要倒 6 杯水
林也的工作压力很大,每天一到公司后,便进入打仗状态。
但是,人的神经不能永远紧绷,她的解决方案是:买一个小水杯。
“曹将你之前推荐过番茄钟。怎么说呢,我试用过一段时间,感觉不太适合自己,于是找了这个替代方案。水一喝完,就走去茶水间,给自己放松两分钟。”
除此之外,她也会在裤兜里放一些干粮,比如巧克力什么的。
地产策划需要经常开会,一不小心就持续到下午 1 点。装点吃的,可以在中途上厕所的间隙,马上补充点能量。
“人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因为工作伤了胃,得不偿失。”
/ 04 /
周婷
某咨询公司研究员
到酒店后,马上做个操
作为研究员,出差是家常便饭。
通常的一天的安排是:白天去企业里做调研,晚上回到酒店后写报告。
紧张的节奏下,她也会做一些调节。比如回到酒店后,大家一般是先回房放东西,然后开始讨论。在这个间隙,她会赶紧做一下操。
“别小看这两三分钟,人的肌肉舒展开来,精神也会好很多!”
这时候,她还会放点「刺激的歌」。
“这时候千万不要听什么民谣,容易困。还是一些节奏感强的比较好,比如孙燕姿的《第一天》,反光镜的《还我蔚蓝》,让自己燥起来。”
/ 05 /
曹将
把工作方法提炼成文
说一下自己的吧。
因为在公司附近租的房,每天下班回家只用走 15 分钟。这时候,一般会边听音乐,边把当天的工作回顾一遍。
有些内容可以抽离出基本的方法论,并进行延伸,然后记录到笔记软件「Drafts」里。
回到住处后,则开始码字。因为有了提纲,所以不会花太多时间。
于是,工作内容便与自己的能力提升形成了嫁接。
我是小结
很多事情,都很难找到绝对的边界。生活与工作亦如此。
既然改变不了,只能努力适应。
朋友们给出了他们的解决方案,但其实有三个重要的点:
第一,要保护好自己。
无论是在口袋里装点吃的,还是工作间隙舒展身体,都是对身心的一种补偿。
毕竟,如果垮了,最后承担的还是自己和家庭。真心没必要。
第二,提前做好规划。
事情一多,人就容易慌张,结果一团乱麻。
借助一系列碎片时间,比如走路、等车时候,把要做的梳理一下,到位时便可以马上开工,效率自然提升。
第三,务必做好总结。
人忙起来很容易就给自己台阶下,比如「都这么累了,明天再来想」。
但问题是,一旦事情多了,人就容易懈怠。
那些经历就慢慢淡忘,难以形成体系化的知识。久而久之,便是原地踏步。
写到这里,发现似乎又是一些老生常谈。
不过,聪明的人总是下笨功夫。
对吧?
晚安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