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分享5个在家办公的实用建议

曹将 曹将 2022-11-05


从2月1日开始,自己便进入到了学习和办公模式。

原因也很简单,与其每天在微博、朋友圈上焦虑、愤怒,不如好好学习和沉淀。

这个习惯,倒也不是这个假期才开始的。平常的周末,自己也会拿出一半的时间,留在工作台上。

只要用好一些策略,反而效率比工作日更高。

今天就分享给大家 5 个有用的建议。

01 角色转变


这个词我们在体验设计里提到过。比如在培训现场,我们会让学员换上培训服,并通过一系列破冰、班级建设,让大家进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完成角色的转变。

角色转变的好处是:通过环境的影响,让自己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的挑战。

那么在家里面,如何完成这个转变呢?

首先,办公场地的转变。

如果可以,尽量不要在卧室里办公,因为那种氛围,会让人昏昏欲睡。可以选择客厅,或者书房(如果有的话)。比如现在写稿的自己,就在父母的主卧里码字,因为这里才有书桌。


其次,穿着上的转变。

不要穿着睡衣,因为那种舒适,真的让人有一种昏昏入睡的牵引感。可以的话,就换成衬衣之类正式一点的着装。有时你还真的不得不承认,在公司穿正装,会让精气神不自觉上来一个档次。

还有,声音上的转变。

因为是在家里,父母、亲戚会有讨论,他们的声音会不自觉地入侵到耳里,然后把你带入到「家」的氛围中。

我的选择是戴上耳机,然后播放网易云的歌单《学习工作考研睡觉静心白噪音纯音乐》,相信我,当你播放第一首时,马上就会安静下来。

比如现在,家人在客厅看《新白娘子传奇》,如果不戴耳机,我真的会一直牵挂白素贞的命运。

↑强推这个歌单


02 学校模式


我们都知道:效果=时间✖️效率。

我个人会严格按照一天八小时的工作时间来安排。

这是初中班主任给的朴实建议:想要在家学习更有效果,就按照平时上课时的作息来安排。

当然,每隔 30 分钟或 45 分钟,会休息一次。

这也是班主任提到的:我们为什么会安排上 45 分钟课,然后休息 10 分钟?这背后有科学的原理,照着做就好。

后来看了很多书,发现这就是「番茄工作法」的原理。学一会,休息一会,人不会绷得太紧,也不会过于放松。

03 心流锁定


有一个概念叫做「心流」,看名字就很玄乎。但其实它本质就是我们专注时,效率最高的状态。

这时候,尽量不要被打扰。

我们看一个被打扰的例子:

做 PPT 时,有一页写好了文字,觉得下面要找个配图,于是开始在网上浏览,发现了很多有趣的图片;点击后进入到一个网站,发现里面的新闻也挺有意思的,于是又看起了新闻……

半个小时过去了,图片没有找好,做 PPT 的心情也打乱了,都忘了下一页要写什么。

那比较好的方法是什么呢?

一开始,就在高效的状态里,把 PPT 里整个逻辑排好,每页的文字填充好。

然后再在下一个时间段里集中精力找图片。

这样,文字部分和图片部分的精力便互相隔离,互不影响。

(多说一句:其实两者用到的精力模式也不同,文字部分更偏逻辑思维,图片部分更偏感性思维)

所以,要保持心流,就在一个阶段专注于一件事。

就像语文课后面是数学课,不会说一边上语文一边上数学。

04 网络备份


对大多数人来说,在家办公使用的设备跟公司里的不同。

所以,写好的文档什么的,都在家里的电脑里。当然可以考虑用 U 盘拷贝,但总是容易遗漏。

我会考虑直接保存文档在网络空间上。比如这份文稿,我是在 Ulysses 里写的,那么每一字都会即时存在 iCloud 上,何时何地,我都能调出。

Ulysses


当然,对于我们公众号团队,则会考虑在「石墨文档」里建一个空间,里面是我们的各种计划与安排、整理的操作指引。

↑石墨文档

而比较大的文件,则会同步在「坚果云」里。

坚果云

如此,文件与信息摆脱了硬件的束缚,方便随时取用、查阅和修改。

05 协同保障


因为很多工作都会涉及到协同,一旦如此,那么就很容易出现:在办公到一半的时候,突然一个信息过来,打乱节奏。

这时候有两个解决方案:

1.每隔一个时间段再看一次手机。毕竟在家,不能及时回复是肯定的。而专注的状态,可不是马上就能找回的。

2.提前确定沟通时间。比如我们公众号团队,大家有个比较清晰的共识,如果不是最重要的内容,都在晚上 9 点后讨论,或者开会。

如果做好这一步,效率可能比上班时候还高。比如这篇文章,所用的时间是 40 分钟。

06 小结


在家办公和学习,看起来很容易效率低下,因为脱离了行政上的约束,人很容易变得涣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给出了五个建议:

1.角色转变。通过场地变化(不要在卧室办公),着装变化(不要穿睡衣),声音变化(与外界隔离),让自己进入到办公角色。

2.学校模式。参考上学时候的作息,一节课 45 分钟,然后休息 10 分钟,保证节奏适当。

3.心流锁定。每个时间段专注于做一类事,比如这个时间段做逻辑性的,下个时间段做偏感性的,再下个时间段做琐事。

4.网络备份。通过 iCloud、石墨文档、腾讯文档、坚果云等工具,让工作内容(非保密)网络备份。

5.协同保障。明确定期开会时间,隔一段时间再看一次手机,不要被打乱节奏。

按照这个模式,这几天基本能保持每天 2 篇左右的文章完成量,且深度阅读也在继续。而且因为在家,不用担心做饭的问题,整体的效果(效率✖️时间)反而更好。

希望大家都能利用好这特别的时间。

岁月本长,忙者自促,晚安好梦。

-  更多值得一读的文章  -


- 微信效率办公的7个实例-

- 20个提升效率的神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