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讨论如何解压,如果想快速了解核心观点,看下图即可。当然,更希望大家能顺着文章,一步步推导出解压的逻辑和方法。手心冒汗,看复习材料时大脑中总会有各种想法冒出来,比如要是失败怎么办,要是考试时迟到怎么办……某个晚上,我在宿舍昏暗的灯光下,一个人看《午夜凶铃》。室友在睡觉,当贞子从电视机里爬出来时,整个人都在颤抖,还不敢大声叫出来,只能用手盖住嘴。本来以为考研的压力就是峰值,但事实是,之后的生活和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它们涉及的利益更多,需要自我调节的情况也越来越频繁。毕竟,优质的恐怖片就那么多,比如《招魂》系列、《心慌方》系列、《电锯惊魂》系列……自己就像弹簧,压力来了,就会压缩,此时内心会失衡,于是会产生不适感。1.压力源。比如突如其来的工作,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3.感知压力。就是对压力的理解,这决定了我们这个弹簧压缩的程度。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源,比如超越能力的工作要求,比如不能把控的外部环境。有些压力表面上看是压力,但其实并不是。比如领导突然让联系某个报社,自己没有经验,感觉压力很大。但是,只要问问品牌部的同事,对方马上就能给到一个电话,甚至是拉个群,压力马上瓦解。还有些压力看起来很多,但其实并不一定需要自己完全去承担。比如知识星球里有朋友说,他之前工作会经常帮其他同事处理各种事情,现在自己工作也忙起来了,压力很大。那其实,帮其他同事的部分,其实是可以分离掉(部分)的。毕竟,这不属于自己的职责。(当然,这涉及到策略,不建议马上全部扔掉,否则情面上过不去,可以分步减少)再比如如果工作太多,那么可以申请实习生,或者跟领导申请部分给到其他同事。而对于管理者,这涉及到分工,而不是所有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压力源传导到我们身上,会有对应的情景、条件和方式。比如不喜欢的领导给到的任务,会是压力;而喜欢的领导给到的任务,会是动力。比如在家时给到的任务,会让人不悦,是压力;而在公司给到的任务,会理所当然,是职责。当然,上面两个案例更需要领导者去把控。对于我们接受压力的员工来说,能做到的就是:比如领导让写一个年度策划,而且表示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看起来确实压力山大。· 第一天,是逻辑压力,完成框架;
· 第二天,是内容压力,整合素材;
· 第三天,是汇报压力,跟领导沟通……
当我们把事情拆分好后,并放在时间表里,压力的传导也变成了递进式。我们对待压力,其实是种感知。比如同样一个任务,有的人觉得如临大敌,另外一个人会觉得没啥大不了。比如一个在千人场里做过演讲的人,大概率不会怕部门内部的分享。比如看待一件事,你觉得是领导的剥削,他看成是一次学习的机会。那自然不会觉得辛苦,反而是要抓紧时间做好,甚至还要复盘沉淀为经验。记得刚工作时,特别喜欢出差。老员工看来,出差很累。但对自己来说,可以去不同的城市,很新鲜。——这也是同样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途径,有的人是倾诉,有的人是喝酒,也有的人是旅行。比如自己,每周五晚上绝对不做任何工作,纯粹地吃喝玩乐,这是给自己的底线。比如谈恋爱的人,对压力的感知会更弱;比如单身看恐怖片的人,会被孤独和恐惧占领。1.压力源层面。做好评估,①它是不是真的压力,②它是不是自己的压力。2.施压方式层面。大型压力分段施压。
3.自我感知层面。①尽早经历更大压力,②将压力变成动力,③释放部分压力,④用其他情绪替代压力。
《曹将公众号三年精华合辑》-1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