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晚上11点后的时间才是自己的

曹将 曹将 2022-11-05

晚上 11 点以后的时间才是自己的。

在这之前,所有人都知道你在线,所以及时回复信息是基本礼仪。

在这之后,他们应该都遇见周公,也会假设你也进入梦境,所以,即使没有回复,也会得到谅解。

将手机调为勿扰模式,退出电脑上的微信,于是和工作才算正式分离。

切割后的第一步,是放一首歌。

歌必须是轻缓的,比如《入海》,比如《敬你》,这是一个仪式,让自己从焦虑中走出来。

《入海》(毛不易)

走向哪?目的地不清楚,但知道,绷紧的弦需要有个出口。

有时候会走向情绪化。

情绪可能来自年龄,可能来自某个朋友白日的留言,这两者最容易交融出某种化学作用。

比如那谁最近升职了,比如那谁最近小孩出生了,比如那谁又去你渴望的目的地旅行了。

化学作用总会指引到一些终极疑惑,比如,我到底在过怎样的生活?

上班,加班,下班,外卖,码字,入睡。

褒义词叫自律,贬义词叫千篇一律。

久而久之,每天睁眼后不是激情,而是知道今天会怎么度过后的面无表情。刷牙时看着镜子里的疲态,挤一个微笑,然后用冷水去刺激僵硬的皮肤。

在上班路上会听热烈的歌,比如《猛犸》。这是心理建设,让自己心跳加速,继而带来表情管理:微笑和热情。

下班时候任务总是没做完,好羞耻,写过时间管理的文章,逻辑头头是道,真实的自己却依然逃不过加班。

结束后,总有同事依然还在敲击键盘。心里会有愧疚,好像这时候离开犯了什么错。

敏感确实是错,想讨好每个人,却讨好不了自己。

到家的时候,外卖一般刚好到达。三下五除二吃完,然后就瘫在沙发上。

但不敢瘫太久。总有事情会突然出现,然后打开电脑开始处理。

有时候会看一会视频,但每次都是快进,或者 2 倍速。总会觉得时间紧张,这些耗时的玩乐只会丧志。

到了 11 点,蒋志超谢幕,曹将登场。

坐到工作台上,打开 iPad ,准备码字。


码字本来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在很多时候是这样。在很多年里,一小时便能成文。我以为这是天赋,还津津乐道。

但是今年,它遇到了瓶颈。

很多次,敲击了很多字,然后不满意,就全部删除。如果是用纸,画面就更形象,一定是撕掉。

不满意的原因有三点:

第一是文笔。文字都是说明性质的表达,没有一点温度。

第二是内容。很多都已经写过,继续写就是炒冷饭。炒多了,会去怀疑自己继续写的价值。

第三是逻辑。如果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那还能如何提供给他人真实的价值。

还好自己不是那种轻易服输的人。

是的,一直不是。在人生选择的大多数开始,都不曾被看好,比如本科时候的转专业,研究生阶段的跨专业,再到之后的职业选择,每次都是大的转折,每次都有无数人劝说,他们有充足的理由,但结果会回答怀疑。

原因背后总有根因。文笔、内容和逻辑背后,是输入渠道的匮乏。

所以,第一步是增加输入渠道。

于是在 11 点后的第一个半小时,或者看书,或者听课,去增加自己的知识面,用活水来冲淡混沌。

第二步是聚焦输入内容。

内容不要杂乱,而是聚焦。围绕某个主题,系统性地了解各家观点,直到信息饱和,再结合自己的经历落笔成文。

只有自己系统,表达才能系统。

这也有副作用,成文的时间开始拉长。但是作为一个自媒体,一旦你亮相少了,便会被遗忘。

那就用节奏来做折衷。一周有一篇大稿,再配合两篇普通文字。

普通文字倒不是说不好,反而它们的阅读量会更高,因为会关注一些即拿即用的工具、看起来不累的好物推荐。

但是,心里必须知道:什么是立身之本,舍本逐末,只会让自己失去自己。

一切结束,基本是凌晨 1 点。

望向窗外,仍然有很多房间亮着灯。

里面应该也有跟我一样的人吧,舍不得睡下。

舍不得这段属于自己的时间。

即使生活会摧毁力量,但我们仍可以捡起碎片。

碎片里,是对生活的不服输。

心里有光,前路就不黑暗。

——送给也被生活搅乱的同行者。

晚安好梦。

-  更多值得一读的文章  -

关注并回复「时间管理」,可得《时间管理模板》一套

《曹将公众号三年精华合辑》-150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