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行业的毕业生,凭什么年薪百万?

刘慧莹 亿欧网 2022-05-19

精益求精的入局者,也一定会收获属于自己精耕细作培育的、甜美的果实。


全文4000字,阅读约需8分钟


文|刘慧莹

编辑|郝秋慧

来源|亿欧汽车

ID:EO-AUTO

2021年年中,一个拥有两年蔚来工作经验,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硕士,以160万年薪,通过内推进入到了华为自动驾驶部门。


“作为从业者,基本薪资增长要提升到过去的1.5倍到2倍,才会让人有动的欲望。”蔚来的智能驾驶云平台产品经理X先生告诉亿欧汽车。


X先生大学时就读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近五年时间里,他都在从事大数据和云相关的工作。


X先生的主要工作是完善自动驾驶的工具链,即通过数据标注,模型训练,帮助自动驾驶的算法变“聪明”。


他所在的蔚来智能驾驶系统部(AS,Autonomous Driving System),目前共有约350人。X先生告诉亿欧汽车,蔚来的智能驾驶核心算法部门主要从2020年8月,即任少卿从Momenta离任进入蔚来后开始搭建,继而以每年1.5倍的膨胀速度增长。


薪资Double、离家很近,用X先生的话说,正是这样的优越条件吸引他“半路出家”,进入自动驾驶领域。


这也证明,自动驾驶的相关岗位正在变得有“钱途”。



高薪席卷自动驾驶


2021年11月11日,自动驾驶全栈技术与运营服务商蘑菇车联开启2022年秋招,并发布“双百人才计划”,即寻找100位年薪100W+的顶尖毕业生;另一“攀登者计划”则寻找50位年薪200W+的顶尖博士生。


“企业都在不计代价地挖掘人才。”主线科技CEO张天雷如是概括道。


对于招聘人才,追势科技COO于萌萌也有同样的心得:“人才非常抢手,薪资也是水涨船高的状态,这说明我们这个赛道很好。”


张天雷表示,百万年薪在自动驾驶是很常见的情况。这种现象也说明,更多的资本和资源正在涌入自动驾驶领域,而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持续释放出的利好信号,也让大家认为这个行业很有前景。



“我们的应届毕业生年薪没有百万,但是我们引进了很多超过百万的行业大牛。”上汽旗下的智能驾驶科创公司-友道智途CEO王瑞告诉亿欧汽车。


不过自动驾驶的相关岗位并非都能“雨露均沾”。


极目智能技术副总经理王述良告诉亿欧汽车,尽管自动驾驶的技术方向分为感知、决策和控制执行,但“百万年薪聘请应届毕业生”的新闻,往往只会出现在感知领域。


视觉感知,是通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的应用,基于感知定位和规划等技术,帮助自动驾驶看清世界、捕捉到更丰富的信息,帮助其在不同场景下平顺可靠地运行。


目前视觉感知领域技术突破局限,只能通过深度学习,依靠经验积累来训练网络模型,通对场景的覆盖,来实现自动驾驶的快速落地。



市面上从百度、Waymo出来,具有量产经验的智能驾驶从业者都非常抢手。在未来,对于类似视觉感知技术等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关键领域,也要求从业者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


感知技术进步迅速,能跟上技术变化的人都是顶尖的稀缺人才,价格也因此提升。此前就有华为百万年薪招聘“天才少年”,如今更多企业通过高薪招聘自动驾驶领域储备人才,也得以窥见其如火如荼的增长势头。


实际上,企业是在为当下的人才焦虑和未来战略布局买单。



别被过热的赛道“烫伤”


X先生最近一次跳槽到自动驾驶领域,直接让他年薪逼近七位数。


不过这并没有抚平他的焦虑,因为几乎每一天,他都在担心如果自动驾驶没有出现大规模应用,资本不再跟进,自己或许会告别高薪,甚至被裁员。


这种焦虑情绪,普遍蔓延在自动驾驶领域,也正是人才溢价的始作俑者。


王述良直言:“企业急于使自身更符合资本眼中未来的商业价值,所以才紧跟投资领域的需求抢时间,才会促使窗口期内的人才溢价。”


目前创业公司可以给到自动驾驶人才高于市场30%到50%的薪资涨幅。毕竟,如果企业面对的创新性和发展问题能够花钱解决,那么归根结底不是大问题,王述良对亿欧汽车说道。


但自动驾驶面对的难题日新月异,对人才的创造力和专业度要求极高,除了能攻克新问题,还需要在时间上抢先于对手。用王瑞的话说“这个风口不会给你‘十年磨一剑’的时间,十个月可能都嫌太长了”。


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刚需,让其将目标对准更多融资和更高估值。


产业洪流中动辄万亿的红利“蛋糕”,也促使入局者哪怕亏损连连,也要先跑马圈地,获得未来商业化、规模化可能性的入场券。


一切异常都似乎在被理顺。


殊不知,过热的势头在“助长”产业发展之余,也拔掉了不少好苗子。


于萌萌告诉亿欧汽车,自己认识一些应届毕业生,不具备很强的能力,却被行业炒到很高的薪资。这样的好苗子刚进入社会,无法意识到自己的真实水平,就会被金钱冲昏头脑。


一旦浪潮褪去,他们将会非常迷茫,也许会被现实狠狠地摔在地上。


“一来就衣食无忧,怎么能干好?”王瑞直言,百万年薪招应届毕业生其实是哄抬物价,这会让个人发展失去动力,不利于个人的长期发展。


赛道过热,溢价明显。对于商业化的迫切需求让不少自动驾驶企业意识到,如今已经不是一张PPT行走江湖的时代,资本开始务实。这也促使企业睁大眼睛,寻找货真价实的人才。



对于窗口期怎么招人,招什么样的人,张天雷有一套方法论,简言之:企业需要的人具备“忠厚的品质、专业的素养和企业家精神”。


他强调:“人品在任何时候都排在第一位。如果一个人待人和善、性格忠厚,那么他在事情推进过程中,也不会急功近利。”


好的人品堪比璞玉,技术和业务能力就是在好玉之上的雕琢。张天雷希望,候选人不只是来赚钱,更要能够禁得起托付。在此之上如果具备还过硬的技术实力和全力以赴的精神,那么合作必将顺利。


于萌萌也非常看重人才的可塑性。她告诉亿欧汽车,这个领域缺少专业人才,企业要寻找有潜质的年轻人。在于萌萌眼中,当前薪资的高与低是短暂的,而一个人的长期积累才可一路相伴。


“一个人有冰山上面可见的部分,也有冰山下面不可见的部分,最重要的是把冰山下面的东西打磨扎实,才能厚积薄发,让这座冰山更稳、更长久地应对职业发展。”于萌萌直言。


在企业的各个发展阶段,策略性地打好人才牌,是企业管理者从始至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除了薪资,更多期权、股权激励,更扁平的管理模式和更优雅的工作环境,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为留住人才而做出的努力。


亿欧汽车认为,放缓窗口期,避免急功近利,让市场竞争回归良性,才能够使行业发展回归良性。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应当对自身和行业发展有清醒的认识,避免短期竞争阻碍长远发展。



揽得起瓷器活儿,还得练好金刚钻


在业内,人工智能素来被从业者誉为科技行业的珠穆朗玛峰。而自动驾驶由于集合了人工智能的近乎所有技术,又被喻为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


但什么人才能够镶嵌好这颗明珠?


AutoX安途告诉亿欧汽车,具有上升潜力的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工程和科研功底,紧密的团队合作能力,并且能静心专注研发。


简单的“工匠精神”四个字,背后考验的不止是技术人员的水平,还有心智。能够真正沉静下来练好代码、算法等工程能力、熟悉最前沿算法,才能在不经意间获得实质性的提升。


2012年进入汽车行业的于萌萌,如今成为一名自动驾驶领域的创业者。一路走来,她从受聘方到雇主,完成了人才市场中的角色的重大转变,也见识了处在行业中各个阶段的人。


于萌萌始终如一地认为,一个正直、善良、谦虚的人,并具备应对变化、不断学习的能力,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王述良表示,人工智能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门经验科学。它不仅需要理论支撑,还需要通过设计整个网络模型,对获得结果的流程进行训练,从而得到优化。


人工智能的进展也要求相关技术人员从大学就要接触相关的知识,以便日后跟得上技术发展节奏。


资本热度不减,企业需求激增,对高校产生了连锁反应。


事实上,人工智能专业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必争之地,较为强势的高校甚至成立专门的人工智能学院,产学研联动更加紧密。



据教育部统计,2019年、2020年教育部新增备案专业数量最多的学科均为人工智能,新增高校数量分别为86所和130所高校。目前国内已经有345所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以武汉为例,目前武汉拥有985高校两所,分别是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武大和小米,华科和华为分别成立了人工智能中心,并设人工智能专业。


此外,华为在武汉成立了数据中心,可以支撑高校的人工智能模型训练。而国内的高校和相应地方企业也纷纷联合成立的研究中心、团队团体。


自动驾驶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明珠级”应用,无疑是其专业毕业生的最主流就业领域。尽管仍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但L2级别辅助驾驶的应用和部分封闭、半封闭场景L4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为全球自动驾驶产业打了一剂剂强心针。


无法断定在新事物诞生过程中,是解决了更多问题,还是制造了更多问题。但技术发展的车轮一经转动,就再难停下。


王瑞坦言,目前企业对人才的态度是“要不遗余力地引入行业优秀人才,但更关注如何留住人,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由于自动驾驶企业的积累目前尚未体系化,很多东西基本是“跟人走”的,一旦重点人才流失,就会造成技术塌陷,很多能力就会流到外面,形成“肥水沃了他人田”的局面。


因此,自动驾驶企业完成体系化建设之前,人才仍然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依靠。


事在人为,“人”是永恒的议题。



结语


看似过热的窗口期和一反常态的高薪Offer,背后的原因也许合理,但合理却不等于正确。


适当的热度能够促使产业发展,但过热则可能在燎原之后,只剩余烬。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既是技术落地之争,亦是资源整合之争。无论企业还是候选人,对自身发展都不应当抱有过急的心态。


沉淀技术、潜心成长,才能驾驭浪潮乘风破浪。


高薪和万众瞩目是诱惑。对于准备投身自动驾驶的入局来说,保持谨慎,事先培养自己乘风破浪的能力和勇气,才是确保未来禁得起浪潮拍打,顺利上岸的明智选择。


亿欧汽车也相信,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终将回归合理状态。精益求精的入局者,也一定会收获属于自己精耕细作培育的、甜美的果实。


本文由亿欧汽车授权亿欧发布,申请文章授权请联系原出处。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