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新展“巡回展览画派: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馆珍品展”于2017年12月14日正式开幕。此次特展共展呈68幅油画作品,包括列宾、列维坦、希施金、克拉姆斯柯依、苏里科夫、彼罗夫等多名杰出油画家的作品,以风景画、肖像人物画、历史画、风俗画四种不同类型全面展示了十九世纪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取得的艺术成就。
【上博】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馆珍品展今天起免费对公众开放
“巡回展览画派: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馆珍品展”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学院与传统”、“巡回与先驱”、“自然与情怀”、“人物与个性”、“历史与现实”和“求新与探索”,集中向公众呈现“巡回展览画派”的时代价值与艺术成就。
借助他们的作品,观众得以透过画家们所表现的欢乐与哀伤、游戏与传说,深入了解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同时,人们也将从中发现普通民众的风俗、民族服饰的特色和历史事件的面貌等诸多有趣的内容。
无名女郎 伊万·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1837–1887)1883年,布面油画
展览各部分简介
01
“学院与传统”
在展览的第一部分,观众将欣赏到若干“学院派”风格的作品。康斯坦丁· 耶格罗维奇·马科夫斯基是19世纪60-80年代最具才华的“学院派”画家。此次来展的《奔离风暴的孩童》(1872年)是他的一件风俗画名作。展览的这一部分旨在借助横向比较的方式,凸显出“巡回展览画派”与“学院派”作品在内容主题和艺术技法上的差异,更直观地反映出前者的社会功能和创新意识。
奔离风暴的孩童 康斯坦丁·耶格罗维奇·马科夫斯基(1839–1915)1872年,布面油画
02
“巡回与先驱”
1871年,巡回艺术展览协会在圣彼得堡举行了首次展览,成为俄国当年最大的艺术新闻,“巡回展览画派”首次展览共展出了风俗画、人物画、风景和历史画等总计47幅作品,其中的部分展品也参与了本次展览。
彼罗夫的《钓鱼者》(1871年)描绘了一位憨态可掬的老年男子,这名钓鱼者将帽子上抬,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浮标,对周遭环境毫不在意。作者彼罗夫在当时是一位核心人物,其日常生活题材的作品表达了他对弱势和卑微人群的悲悯与同情。希施金的《夜》(1871年)再现了一幅俄国典型的仲夏日暮的静谧美景。希施金技法全面,其带有质感的笔触充分体现出每一种自然物象的形态与特点。1871 年,这幅《夜》在首届“巡回展览画派”的艺术展上引起巨大轰动,评论家们一致盛赞其为希施金无可挑剔的杰作。此后的百年间,它在各大藏家手中辗转流传,最终在其诞生100年后的1971年入藏特列恰科夫美术馆。
钓鱼者 瓦西里·格列高里耶维奇·彼罗夫(1833/34–1882)1871年,布面油画
夜 伊万·伊万诺维奇·希施金(1832–1898)1871年,布面油画
03
“自然与情怀”
风景画在“巡回展览画派”的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画家对祖国自然风光的描绘,寄托着俄国社会对民众生活的关注。在这一部分,观众可以充分领略到俄罗斯冬雪林海、早春初萌和秋日绚色的壮美风光。
画家费奥多尔·亚历山德罗维奇·瓦西里耶夫是最令人称奇的俄国画家之一。瓦西里耶夫年仅23岁即死于结核病,但他在短短五六年内所取得的艺术造诣是其他画家一生都难以企及的。在《融雪》(1871年)一作中,他描绘了冬天的融雪之日,一位身背行囊的老人和一个女孩正沿路而行,萧瑟的景物中蕴含着一种内在的伤感,瓦西里耶夫在此充分展现出他对时代的关切和对普通民众艰苦生活的同情。
融雪 费奥多尔·亚历山德罗维奇·瓦西里耶夫(1850–1873)1871年,布面油画
04
“人物与个性”
肖像画是体现“巡回展览画派”艺术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们开创的“心理肖像”具有洞察对象个性、揭示人物心理的特点。每位大师都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与他们笔下的人物展开“对话”,直击人物的内心深处。“巡回展览画派”的肖像画涵盖了俄国知识分子的各个阶层,如作家、音乐家、科学家、思想家等。本次来展的肖像画中,观众将有幸欣赏到列夫·托尔斯泰、柴可夫斯基和屠格涅夫等人物的肖像。绘画大师列宾在1887年夏天创作的《列夫·托尔斯泰肖像》(1887年),仅用了三天就完成了,他生动地捕捉到了托尔斯泰脸部的特征和内在丰富的个性,展现了画家惊人的洞察力。
值得一提的是,克拉姆斯柯依所作的《无名女郎》(1883年)也将带着她传奇而神秘的气质来到观众的面前。与其他众多保守风格的人物形象不同,克拉姆斯柯依笔下的这位年轻女郎动人美丽的脸庞和人物的每一处细节,都诱使观众去探求人物背后的秘密。
列夫·托尔斯泰肖像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1844–1930)1887年,布面油画
05
“历史与现实”
19世纪70年代,风俗画以表现人物众多的平凡场景为主。艺术评论家斯塔索夫曾非常精辟地将此类作品称为“人物合唱”,而群像的主角即为大众。萨维茨基的《修铁路》(1874年)即为这样的代表作。此次展出的《纤夫涉水》(1872年)是圣彼得堡的俄罗斯国家博物馆所藏列宾名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1870-1873)的另一版本。当时,画家列宾凭借此作声名鹊起并驰誉全俄与欧洲。作品聚焦于纤夫们艰辛劳作的场景,表现了人物的内在力量、个性气质和人格自尊。
19世纪80年代,俄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方式均发生了变革。富有领主与农奴之间以往的附庸关系一去不复返。马克西莫夫的《没落》(1889年)恰恰是那个时代的一曲哀歌。此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巡回展览画派”的一次巡展上,它当即被特列恰科夫所购藏。
修铁路 康斯坦丁·阿波罗诺维奇·萨维茨基(1844–1905)1874年,布面油画
纤夫涉水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1844–1930)1872年,布面油画
没落 瓦西里·马克西莫维奇·马克西莫夫(1844–1911)1889年,布面油画
06
“求新与探索”
20纪初是一个艺术创新与发现的时期,当时涌现了一批新的艺术团体和组织。年轻画家们不仅参加巡回展览,还经常创建新的团体,并很快在画坛取得了新的突破。新生代“巡回展览画派”的作品色彩较以往更加明亮丰富,笔法也更趋开放自由。阿布拉姆·叶菲莫维奇·阿尔希波夫的《奥卡河上》(1889年)充盈着阳光和空气。伊万·戈留什金-索罗科普多夫的《隐秘的居所》(1906年)则以其自由的风格和丰富的色彩取胜。斯坦尼斯拉夫·尤利亚诺维奇·茹科夫斯基的《林中春色》(1918年)在继承列维坦等先师们传统的基础上,笔法和画技均体现出了新的探索。涅斯捷罗夫的风景画《伏尔加河畔的牧羊人》(1922年)则洋溢着阳光、动感和音律之美。
奥卡河上 阿布拉姆·叶菲莫维奇·阿尔希波夫(1862–1930)1889年,布面油画
隐秘的居所 伊万·戈留什金-索罗科普多夫(1873–1954)1906年,布面油画
林中春色 斯坦尼斯拉夫·尤利亚诺维奇·茹科夫斯基(1873–1944)1918年,布面油画
伏尔加河边的牧羊人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涅斯捷罗夫(1862–1942)1922年,布面油画
巡回展览画派: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馆珍品展
时间:2017年12月15日至2018年3月4日
地点:上海博物馆第二展厅
票价:免费
推荐阅读
点击右上角"…" 创造分享乐趣
关注"文化上海" 尽享沪上新鲜文化资讯!
回复相应数字获取...
回复1获取市民文化节信息
回复2获取文化场馆信息
回复3获取当月展演信息
回复4获取便民服务信息
回复5获取福利赠票信息
喜欢我们,就请点个z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