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临终追问的十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作答?
青年时期的霍金(1942.1.8—2018.3.14)。霍金出生于英国牛津,毕业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与理论物理学系物理学家,著名物理学家、宇宙学家和数学家。
临终时,他一定会要说点什么的,对人类。
我指的是霍金,史蒂芬·霍金。
十多年前,第一眼见到蜷缩在轮椅上的他,我便认定,如果世上真有先知,他一定是。一张衰老枯瘦的脸,却童稚般的纯净;两只极大极亮的眼睛,澄明得纤尘未染。
先知辞世,总会对人类说点什么,而且一定是他认为不能不说,不说便是辱没了使命的话。于是,我嘱咐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霍金著作的编辑团队,尽快联系霍金,在他神志清醒的时候,询问他想对人类说点什么。可惜这事没有来得及完成。尽管如此,我仍坚信他会以某种方式留下自己的临终之言,不是对某个人、某类人,而是对人这个物种。
这便是《十问:霍金沉思录》。他认为对人类而言的十个大问题。
《十问:霍金沉思录》 [英]史蒂芬·霍金 著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年3月 定价: 68元
他的女儿露西·霍金透露,这是父亲在地球上最后一年所做的一个最重要的项目。这十个问题也是他一生的追问。如今,他拿这些问题向整个人类发问。重要的,不是他自己所作的解答,而是他提请我们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单独作答。
我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回答这些问题。
霍金与前妻简、女儿露西和儿子罗伯特在帕萨迪纳的家中,1974年。
1
上帝存在吗?
是存在的,存在于信仰者的心中。
霍金认定时间始于大爆炸,大爆炸之前没有上帝存在的时间。我认为,如果不是上帝创造了人类,便是人类创造了上帝。
因为需要,所以创造。
人类需要创造一个自己的创造者。生命的诞生和人类的进化,愈是具有偶然性,其不可穷究的科学依据便愈需要被人格化。
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有人格化与非人格化两种,且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何况,任何一种宗教,究其根本,都不是为了将造物主供奉在天上,而是敬爱于心中。
霍金说,科学正在越来越多地回答曾经是宗教领域的问题。
2
一切如何开始?
没有开始,因为轮回无始终。
佛教劝慰人类,生命在轮回中。人既如此,万物皆然。个人生命的肇始只是轮回中的一个点。
大爆炸也只是宇宙时间轮回中的一个点,而不是起点。大爆炸只是开启了宇宙存在的一种新方式,而不是开启了时间。
霍金说大爆炸之前是“无”,老庄也说是“无”,但老庄认为“无”即“有”。既然科学也无法判定毁灭的宇宙是什么,我们便只能认定宇宙的毁灭只是它的另一种存在形式,是轮回的一段历程,而不是终点。无终即无始,一切皆为轮回。
当科学的探索仍然是瞎子摸象,或者只是一种假说,我们同样有理由相信哲学,包括经院哲学。
霍金游览北京天坛,2006年。
3
宇宙中存在其他智慧生命吗?
有,但没有可能与人类交集,因而没有意义。
既然宇宙无穷大,且存在永无始终,其他智慧生命存在的概率便无穷大。无穷接近于有的概率,我愿意认定为有。
而在一个时间和空间无穷大的背景上,两种或多种智慧生命交集的可能性则无穷地接近于无。
宇宙只是一种存在,意义是人类赋予的。智慧生命作为一种存在的意义,同样需要人类赋予,否则无意义。
1959年17岁的霍金入读牛津大学。
霍金1965年从剑桥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剑桥大学冈维尔与凯斯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数十年来,震惊世界的科学成果就是在这里诞生的。除了降半旗悼念,剑桥师生还排队在冈维尔与凯斯学院小教堂吊唁簿上签字。2018年3月14日早上,学院门口贴着一张讣告:“我们的旗帜今天飞了——霍金教授去世了!”
4
我们能预测未来吗?
能,但作用有限。
既然宗教认为时间轮回,人类往后看便是往前看。
人类多少年来都是以顾后而瞻前的;既然科学论证速度超过光速时间便可任意弯曲,超前看到我们即将走过的路便有可能。
但这种预测只对有限的现实人生有意义,对宇宙观念上的判断没有意义,因为时间在无穷的轮回中。
《时间简史》英文版封面,1988年。
5
黑洞中是什么?
是恐惧。
在宇宙学意义上,黑洞只是一种场,吞食什么和释放什么,只是一种能量交换方式。
它本身是宇宙的一种存在方式,毁灭不了宇宙,即所谓毁灭的宇宙仍是宇宙。对于人类而言,黑洞是一种不可控的毁灭力量,是一种对自然力的恐惧。
2019年4月10日,事件视界望远镜公布了第一批观测结果,这是人类捕获的首张黑洞照片。
6
时间旅行可能吗?
能,其实人类一直都在穿越时空。思接千载,意通古今,都应该是人类进行的时间旅行。
人的生命既有肉体也有精神,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时光旅行。即使是肉体的时间旅行也是可能的。
人类有能力制造出超过光速的运载工具。但人类最惯常和重要的时间旅行,在精神而不在肉体。
2002年8月霍金的中国行,是在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左)的邀请下成行的,图为丘成桐与霍金对话。
7
我们能在地球上存活吗?
已经在,但不可能永远。
概率上地球毁灭的可能性大,更迫近的可能是人类将地球弄得不宜居住。智慧生命自我毁灭的概率远高于其他生命形式。
20世纪对于人类这一物种而言,是一个罪恶的、灾难的世纪。急速膨胀的狂妄性打破了物种进化节律,恶化了物种生态和生存环境。这一破坏几乎不可逆转。
“天作孽,尤可活,人作孽,不可活”,人类正自己把自己弄得在地球上活不下去。只有善待自然,人类才能在地球上活得更长久。
2017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赠予霍金的双面绣像。
8
我们应该去太空殖民吗?
应该,但未必可能。
狡兔三窟,何况人类!宗教早就为我们描绘过世界末日和诺亚方舟。但以地球生存环境恶化与人类寻找宜居星体的速度看,人类可能在外太空尚未找到新居所,地球已变得不能居住。
如果我们将智能机器人也视为一种智慧生命,殖民太阳系或银河系是可能的。我们可以根据球外星体的环境设计机器人,使其适应球外生存。
1995年,霍金迎娶私人护士伊莱恩。
9
人工智能会不会超过我们?
会,而且时间不会太久。
若就智慧的发达而言,人工智能优化的节律远快于人类进化。人工智能发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摆脱工具性,成为一种自主智力。
人类的虚妄性和科学主义,一定会导致少数人超越人性和伦理底线,不断合成极致智慧,“养人成患”,应该是迟早的事。但这不意味着人工智能机器人作为一种生命体,整体上超越人类。
作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理论上人类有可能较长时期主宰地球,但仅仅是理论上,客观的威胁一直存在,而且愈来愈近。
霍金在家中
10
我们如何塑造未来?
赞同霍金的思路,但更强调人类理性和物种意识。
星球的毁灭,人类的灭绝,应该是没有争议的终极未来。
人类作为生命体,将进入轮回的另一种时空状态。但在这一时点之前,人类仍有未来可以塑造。我喜欢“塑造”一词,充满了人性的善意与乐观。
其实霍金所说的前九个问题,都是铺垫,第十个问题,才是他临终前想向人类所说的话,是他作为一位先知的警示、劝告和指引:
“记住仰望星空,而非注目脚下。尝试理解你所看到的,并追寻宇宙存在的原因。保持好奇心。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总有一些事情你可以做到并取得成功。重要的是你不要放弃。释放你的想象力,塑造未来。”
我们面对未来,塑造未来,首要的是培育自己的物种意识,着眼于人类共同的处境,坚守人类共同的伦理。如果把科学和技术比作一头猛兽,那么理性和伦理才是驾驭这头猛兽的缰绳。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霍金不仅是一位科学家,而且是一位先知。
人类,应该到了“杞人忧天”的时候。
霍金的葬礼,2018年4月1日在英国剑桥大学冈维尔-凯厄斯学院附近的圣玛丽教堂举行。
本文作者龚曙光,为中南出版传媒董事长。
往期好文推荐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2019年4月20日12版《霍金十问试答》
图片来源:选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版编辑:杜羽
文末可以评论
写出您的观点
光明悦读融媒体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