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垃圾河”变网红打卡点!广东万里碧道“3年见雏形”→
曾经“掩鼻而过、背水而居”的
“垃圾河”“酱油河”
如今变成水
碧岸美的生态廊道
一是坚持发挥河湖长制优势。万里碧道规划建设始终坚持在河湖长制框架下高位推动,充分发挥河长办统筹协调和成员单位协同联动作用,打破不同部门、不同区域之间的壁垒,并用好用足河湖长制考核“指挥棒”,形成党政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是坚持底线思维守正创新。在严格遵守各部门相关法律法规,严守生态保护、防洪安全、耕地保护、水源地保护等红线的前提下,对相关政策进行集成创新,研究制定碧道建设的支持政策和技术指引。 珠海市黄杨河碧道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发展基础、河湖水系特点、环境问题及治理需求等要素,按照大小兼顾、城乡统筹、空间均衡、因地制宜的原则,构建“湾区引领、区域联动、十廊串珠”的万里碧道总体布局,打造各具特色的碧道建设模式。 四是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碧道建设打破传统水利相对单一的建设和管理模式,坚持水岸共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兼顾河流的防洪排涝、供水保障、生态保护、景观休闲、文化传承等综合功能,以治水倒逼治产、治城,形成水-产-城和谐互促、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 五是坚持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治污先行、安全为重、生态优先,突出尊重和遵循河流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避免人为过度干预,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六是坚持部门协同两手发力。构建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社会参与的碧道建设资金筹措机制。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做好项目整合、资金整合,发挥涉水资金、涉农资金整体效益。 湛江滨湖公园碧道 七是坚持建管并重久久为功。构建部门协同、分级管理、社会参与的管护机制,将碧道纳入市政管理或参照市政管理配套管护资金,积极推动碧道运行管护市场化、物业化、产业化,提高碧道信息化智慧化管理水平。 八是坚持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将“百花齐放”的碧道成果与公众共同分享,在线上地图平台等上线碧道定位及导航功能,进一步拓宽公众知晓和共享碧道成果渠道;出台碧道公众行为文明公约,筑牢爱河护河的群众基础;在新媒体平台推出“碧道打卡vlog” 和浪漫碧道、运动碧道,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来源:南方网
记者:廖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