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所之路】金杜:中国律所的国际化

2016-06-07 吴剑霞 智合法律新媒体

采访&撰稿 | 吴剑霞

来源 | 智合法律新媒体


金杜,这家成立于1993年,中国司法部最早批准设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如今已在全球拥有超过31个办公室,业务覆盖中国、澳洲、欧洲、中东、北美等众多国家和地区,连续多年被国际知名法律媒体和评级机构评为业界领先的律师事务所。

近年来,金杜及其合伙人获得国际权威媒体的数百项大奖。在著名评级机构钱伯斯(Chambers and Partners)2016年的榜单中,金杜有25个业务领域(其中14个领域名列第一等)获得重点推荐,45名律师上榜。在汤森路透旗下的《亚洲法律杂志》(ALB)2016年的提名中,金杜共获得了21项提名,并最终获得了6项大奖,其中包括2016年的“年度最佳中国律师事务所大奖”。 上周,在《金融时报》最新颁发的2016亚太地区创新大奖中,金杜同时获得了“最具创新力中国律所奖”和“法律商务创新奖”两项大奖,金杜全球主席王俊峰律师本人还获得“最具创新律师个人奖”。

从中国最先从事涉外法律业务、最早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之一,到中国律所国际化的领航者、亚太地区最具创新力律师事务所,这些光环背后,怎样才是真实的金杜?通过本文,我们一同去探究金杜的传奇故事。

初创:瞄准高端律所发展路线


金杜在创业之初就明确目标,要依照律师行业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及国际法律服务的方向,为客户提供优良的法律服务产品,创建一流的法律服务组织。金杜的主要业务包括外商投资和一般性涉外业务及涉外仲裁等,此外还包括证券业务。这些业务主要是基于当时的经济发展形势和相对集中的法律市场业务领域形成的。在当时的中国法律市场条件下,与金杜同类的律所并不是很多;尤其是具备与国际接轨的法律服务能力和高水平外语能力的律师团队,也相对较少。

可以说,金杜具备了“天时”。在金杜创立之初,中国经济正处于全面改革开放的开始阶段,国家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型。国家制定和公布了一大批投资优惠政策和法律法规,以鼓励外商投资。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更确定了深圳等一些经济开发区,并给予开发区更为优惠的政策,鼓励特区招商引资、优先发展。这些举措,大大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在华投资,形成了持续的投资热,各种类型的外商投资企业,包括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驻京代表处等相继成立。这也带来了对法律服务市场的巨大需求,在这个阶段,尤为缺乏具备代理涉外法律服务的律师。与此同时,司法部确立了成立“合伙制”律师事务所的政策,加强法制建设也被作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

金杜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在创立事务所的最初十年,金杜根据市场需求,在当时东南沿海一带经济最发达的主要城市建立分所,包括上海、深圳、广州等,由这些城市辐射到周边地区,为越来越多的客户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

当然,在创业和不断发展过程中,金杜也遇到过很多挑战和困难,比如市场经济环境等外部变动对业务带来的影响,或者在提升法律业务能力的同时,对更好的管理和运营机制的探索等。在这些过程中,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出现。

金杜中国管理合伙人王玲律师在接受我们采访时向我们解读说,“金杜之所以能够稳健、快速的发展起来,得益于我们的宝贵人员财富和文化,我们的合伙人和员工都有共同面对挑战,在必要时候舍小为大的奉献精神和勇于开拓创新的追求,让我们可以为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奋斗,并能够齐心面对和解决问题。”

金杜全球主席王俊峰律师曾经说过,要为中国律师赢得国际尊重。金杜也确实做到了。律所的发展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市场定位,二是发展机遇。市场定位跟律所所处的具体阶段有关,根据该阶段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发展的战略和目标;同时,也要有把律所的相关业务与市场发展机遇联通的能力。

自创立以来,金杜一贯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学习国际专业法律文化并创造性引入国际同行经验。回顾23年的发展史,可以发现,金杜走向国际的步伐从未停歇:

2001年,金杜在美国旧金山设立第一个海外分所;2005年,金杜东京分所开业;2008年,纽约分所成立,搭建起链接中国境内与北美市场的桥梁。在架设海外分所的同时,金杜在方方面面均适应着国际化进程,并迎接其挑战:包括国际业务的不断突破,国际交流与专业研讨活动大幅增加,吸纳海外精英人才的形式愈发广泛。

2012年3月1日,金杜同具有180年历史的澳大利亚万盛国际律师事务所结成紧密联盟(King & Wood Mallesons),率先迈出了中国本土律师事务所国际化的实质性步伐。2013年,欧洲领先律师事务所SJ Berwin加入金杜。金杜联盟成为首家,也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家在中国、香港、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和欧洲等重要法域拥有执业能力的律师事务所。金杜联盟的成立代表着金杜在律所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道路上实现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业务布局与拓展

近几年随着法律服务市场的不断发展,“大所趋势”这个词应运而生。大所在市场上确实有它独具优势的地方,特别是其提供综合性的法律服务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规模化律所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契合综合性需要强的公司客户的需求,在具体项目上,客户虽然面对的是某个律师团队,但背后实际上是一个律所的资源在后面作支持,规模性大所往往有可能给客户带来增值服务。

有个说法,金杜从2000年以后就开始向规模化发展。对此,王玲律师的回应是,律所的发展到某个阶段,会有一个具体定位或者战略目标。我们并没有刻意把规模作为金杜的目标。这个说法,可能是因为2000年以后金杜所呈现出的外部形态让大家有规模化发展的感觉。金杜主要的分所,比如上海、深圳、成都等分所,其实在2000年之前就设立了。2009年到2012年这几年,金杜的重点就放在了提升自己的内功上,专注于提升律所各方面的能力,包括业务质量的提升和人员的培养等。

到目前为止,金杜所有分所建立之后都从总部会派团队过去运营和发展,同时也会招募当地的优秀的律师,而不是采取兼并当地律所方式实现设立新的分所的目标。

律师事务所的发展与经济和市场息息相关。如今,中国乃至世界经济正处于大变革、大进步时代,全球互联互通,线上线下交融,都在不断考验着企业的运营模式和发展理念。创新精神始终贯穿于金杜发展中,金杜认为变革进步必然带来转折与新的契机。因此在2015年,金杜把握以客户为中心,以行业为导向的核心原则,做出业务部门架构的调整,将客户的管理和行业的纵深拓展视为工作重点。根据这样的原则,金杜将业务按公司运营模式分为交易与投融资、日常合规与争议解决等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大主要部分进行业务部门的调整,将原来的6大业务部门调整为公司证券、金融资本、商务合规、争议解决和知识产权5大部门。

公司证券部再以传统制造业、房地产、能源和基础设施、互联网、高科技等行业进行团队组合;金融资本部则更侧重在金融行业和金融机构涉及到的法律服务领域;商务合规部取“大合规”概念,围绕着公司的日常运营当中所需要的法律服务的支持,涵盖了反垄断、税务、劳动法、环境法、海关及贸易合规和国际贸易等。另外两大部门是传统的争议解决和知识产权业务。

中国经济正在由过去的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阶段过渡,并在发展方式上由过去的粗放型发展向“精耕细作”阶段转型。因而对于法律服务来说,律师事务所亟需调整。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简单的、粗放的发展模式已逐渐走到终点,而思维创新、技术创新才符合行业进步的要求。

国际化发展


作为一家业务范围覆盖全球的律师事务所,金杜全球31个办公室所形成的全球化网络,能够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商业解决方案,并改变着传统的法律服务模式。根据“Acritas Sharplegal”全球精英律所品牌索引显示,金杜不仅是亚洲地区排名领先的律师事务所,同时也是过去五年中,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法律品牌。

今年的5月26日,是金杜新加坡办公室成立一周年。正式运营以来,金杜迅速在新加坡立足,成为在国际基金、并购、能源与资源以及与中国相关的跨境投资业务方面的领先律所。新加坡办公室人员规模也不断扩大,目前有十二名律师——4名合伙人、1名特别顾问和7名律师。预计未来几个月合伙人和律师人数将进一步增加。

对于海外办公室的拓展,王玲律师表示:“过去六七年,随着中国‘走出去’投资的快速增长,海外办公室在追随中国客户走出去,衔接一些当地各方面的支持,这个作用就发挥得更多一些。比如我们当时在硅谷(2001年)和纽约(2008年)设立分所,其实更多也是希望保持与这两个市场上一些客户的衔接,希望离境外的客户更近一点。”

2004年,美国的Baker & McKenzie 律师事务所在全球首次采用了“瑞士结构”(Swiss Verein Structure)。自2009年以来发生的多起跨国律师事务所合并均采用了这一结构模式。据报道,截至2014年,全球共有7家大型国际律师事务所采用了Swiss Verein结构,其中包括金杜和Mallesons的联盟。

金杜采用这个结构,主要是考虑到中国的市场特定性,无论是整体的商业、经济市场及法律服务市场与发达国家还有比较大的差异。“瑞士结构”能够为来自于不同市场的律所的联合或者合并提供一个比较宽松的结构,相对比较容易融入不同地域的法律市场,达到彼此的共同预期。

国际联盟在迅速扩大律所规模和市场影响力的同时也会带来相应的管理和运营风险。对此,王玲律师认为这是每家律所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无论是做国际化还是在本土发展。

管理与分配体制


在金杜,合伙人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管理委员会为律所的日常决策和管理机构,管理委员会下设七个专业委员会:合伙人发展和考评委员会、财务委员会、业务工作委员会、风险控制和防止利益冲突委员会、人力资源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和公益委员会。律所还设置了执行委员会,将重点计划项目推进实施。除此之外,律所在管理方面还专门设立合伙人理事会,就律所各方面的运营,对管委会和执行委员会的决策和工作提供支持并给出意见。

目前大多数中国律师事务所采用提成制,但金杜在合伙人分配上实行“记点制”,将创收、年资、业务开发、律所管理、团队培养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金杜设有专门负责考评工作的考评委员会,对律所的合伙人的年度业绩进行考评。整体来看,金杜在分配体制方面,不仅考察创收和年资这两个基础性要素,还参考其他个人为律所做的非业务工作,比如公益、对年轻人的培养以及对律所发展的贡献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

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金杜有系统的管理体系、员工考评机制和招聘计划,每年金杜都会从国内外高校法学院中招收80-100人。早期,金杜对于新进的年轻律师,或者是法学毕业生,会采用“律师池”制度。在新人入所后都会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在全所层面,新加入的律师会接受入职培训和基础的律师职业技巧培训。在业务部门层面,结合业务和相关行业热点,针对新的法律法规变动,会邀请内部或外部专业人员演讲并进行案例分析及讨论,帮助律师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对于每一个年级的律师,对于他们的一些职业方向,包括应该具备的能力、达到的业务水平,金杜会有一个参考体系,帮助他们确定执业目标。

从1998年开始,金杜派遣中国合伙人去海外进修,这样的考量是因为1998年跨境交易占了当时业务量的很大比例,需要更多了解国外法律市场,对客户所在的法律体系多了解一些。同时,中国律师也可以多了解国外法律服务市场的变化。近几年,除了合伙人之外,每年金杜也会派遣一些资助律师去海外工作学习。

2014年初,金杜制定了联盟全球各办公室间员工短期互派的政策。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金杜中国、澳洲、欧洲各办公室互相借调了多名优秀律师前往其他办公室进行交流、学习和工作。按照预期目标,通过5-8年的时间,金杜联盟中将拥有一批真正了解欧洲、澳洲市场和当地法律体系的中国律师,他们有多元背景、丰富的法律经验,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中国客户走向世界,还能将外国客户引入中国。 

纵观金杜 23年的发展历程,所取得的成绩、创造的价值以及在中国乃至国际法律服务市场缔造的每一个记录,都离不开金杜人脚踏实地、锐意进取的奉献和努力。多年来,正是由于许许多多律政精英们的不断加盟,才使金杜事业持续蒸蒸日上,稳健成长。今天,金杜在全球拥有超过560名合伙人,2700余位律师。

我们有理由期待,这家拥有大量精英法律人才的律师事务所,业务网络遍布全球的律师事务所,他们已从容步入国际法律服务行业,并成为其中举足轻重的力量。能继续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保持已有的国际化优势,开拓新的市场。

— End —


“大所之路”系列访谈

【大所之路】君合:百年所的曙光


____________________

责编 | Sarah

编辑 | Angie

分类 | 原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