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深圳 | 八年公益路,我成了山区孩子们的“妈妈”
这是深圳微时光电台录制的
第260期音频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
我们演绎着各自的故事
却谱写着一样的青春赞歌”
每周一晚上9:00,分享你在深圳的故事
在深圳生活期间
你有怎样的经历、体会、感受?
不妨和我们说说
有 奖 投 稿
投稿邮箱 | szdays@rainwe.com
▼
作者:闪闪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我接触到公益这条路,要从大学的时候说起。那年我读大二,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总琢磨着课后去哪里玩,或者干点什么兼职打发时间。
那时同学间特别盛行做义工,去云南、柬埔寨、越南等等地方待上一个月。但组织做义工的渠道大多不太靠谱,辅导员也千叮万嘱千万别被骗了。我蠢蠢欲动的心也就按耐了下来。
好巧不巧,那段时间我新选了选修课,课室需要路过学校宣传栏,宣传栏上贴满了花花绿绿的海报,有宣传去西部考公务员的,有征兵广告,还有大大小小的社团招新海报,其中去贵州毕节支教的海报吸引了我的注意。
为期一整个暑假,到贵州毕节的山村里支教。当时我认为:“这和做义工没区别嘛!”便报了名。
没想到的是,面试支教老师的环节颇为严格,需要经过三轮面试,和几十个人同时竞争。也许是我的热情打动了一众师兄师姐,那年暑假我和八位同学一起踏上了去毕节的高铁。
到了高铁站之后,我们又转坐大巴。大巴绕着环山公路一直开了五个多小时,下车之后师兄说还需要再转2个多小时的车。到了学校门口,一行人的精气神已经在路上快被颠簸没了。
那里的条件比我想象的还要艰苦,就像所有影视剧里演的一样,每个年级只有1个班,有的班有十来个学生,有的班级学生只有个位数,有的孩子没有办法按时上课,因为早上要先把家务活干完才能来上学。
一个暑假很快就过去了,临走前学生和老师哭成一团,我们知道这一走也许这辈子都无法再见面了。我割舍不下这份情谊,第二年我又报名了,这次是以带队师姐的身份。大学四年,有三个暑假我都在山里和孩子们一起度过。
大学毕业后我在深圳找到了工作,稳定了下来,失去寒暑假也意味着我不能再去山里支教。我总想给孩子们再做点什么,于是我联系了大学里负责支教队伍的老师,我们商量着开辟一个捐赠渠道,给孩子们捐点书籍或者生活用品。
捐赠资金的来源是首要解决的问题。老师在学校里呼吁同学们可以捐赠不需要的、闲置的二手衣物和书籍。有几个要好的同事知道我在干公益也主动加入到捐赠队伍里来,我在网上也发了同城征集闲置书籍衣物的帖子,时不时会有人联系我。
攒够了一波物资,我就和毕节的老师联系,每次寄快递时我都会附上一封信,因为捐赠人零散又复杂,我在落款时便落了“太阳妈妈”,希望我们微薄的力量能成为他们求学路上的光。毕节的老师和我说每次有快递到,孩子们都特别兴奋地说:“妈妈来了!”
到今年为止,我已经做了八年公益,队伍也越来越壮大,偶尔还能筹集一笔资金用于学校设备的修缮和医药的采买。比起工作上的成就,做公益让我更能感觉到我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也因此更加努力地去生活。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希望孩子们都能飞出大山,改变命运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