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深圳 | 放弃“铁饭碗”考研,毕业我就失业了
这是深圳微时光电台录制的
第289期音频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
我们演绎着各自的故事
却谱写着一样的青春赞歌”
每周一晚上9:00,分享你在深圳的故事
在深圳生活期间
你有怎样的经历、体会、感受?
不妨和我们说说
有 奖 投 稿
投稿邮箱 | szdays@rainwe.com
作者:微时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我老家是一个三线城市,自小家境不错,在学业和求职路上也一直顺遂。可能是工作生活的平稳,导致了我危机感比较弱。因此,我从来没有想过,会有找不到工作的一天,而且是在我深造过后信心满满的时候。
大概6年前,我在老家同时考上了公务员和老师,几番权衡后,最后选择了学校。
那是一所公立初中,薪资不高不低,压力也不算太大,每天的日子就是按部就班地过着。用我妈的话说就是:“多好啊,很适合女孩子。”
眨眼两年过去,我愈发觉得这种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并不是我想要的。于是,我做出来人生中最叛逆的一个决定:辞职考研。
我还清楚记得研究生新生报到当天,我问住在同一个宿舍的新同学,硕士毕业想干什么,对方想都没想,朗声作答“当然是当作家啊!”我没好意思如此直白,但心里想的其实差不多,打机都是中文系一个新兴专业的学生。
只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总是骨感的。
到了2019年秋招阶段,我才开始不紧不慢地在网上,筛选最感兴趣的影视编剧、游戏编剧等职位投递简历。
刚开始,投出去的简历收不到回应时,我还挺惊讶的,自己学历不差,还拿过一些文学类奖项,岗位要求的那些条件也契合,甚至是降维式匹配。简历被刷掉四五次后,我不敢掉以轻心,把简历前前后后修改了一遍,可惜效果并不显著。
互联网公司的游戏编剧岗位,包括实习生岗位,我都投了一轮,最终也是全无回音。当时比是低一届的师弟,刚好在阿里游戏编剧部门实习。他告诉我,整个部门年纪最大的员工也就30岁。
我只能安慰自己:“算了,不跟年轻人抢饭碗了”,暗地里其实对编剧方向的工作差不多死心了。
距离成功最近的一次,是一个影视公司的岗位,工作内容也是最令是满意的。这个职位与我的专业和兴趣相符,公司在行业内也颇有名气。经历了笔试,一面、二面、三面,与面试官们相谈甚欢。终面结束后,我感觉"这工作基本上就稳了”,临近年关,要做的似乎只剩下回老家等消息。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回到老家后没多久,疫情来了,影视公司那边再也没了消息。
在疫情这个特殊节点,我不得不接受现实:似乎完全找不着工作了。
当然,工作后边还是找到了,我也因此来到了深圳,只是无论是工作内容还是薪资都并不如人意。
去年,我甚至动了考回体制内的念头。研究生毕业前,“体制内”一直是我刻意逃离的职业方向。现在,我甚至不确定,自己能不能考上。
当年我考公的笔试成绩有140多分,在全市排第二名。但据我了解,现在同样职位,能进面试的分数线要150多分。
更讽刺的是,老同事知道我想换工作,特意发信息给我,“听说你研究生毕业了,刚好今年我们学校的招聘门槛也调到了硕士学历以上,你要不要再回来教书”。
呵呵,在求职这条路上,我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回顾长达3年的研究生学习,我自己做过复盘,自认为损失了过多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我报考这个专业,是出于兴趣和职业规划需要。遗憾的是,彼时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国内刚刚兴起,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教学能力,学校的安排都显得仓促且不够成熟。研究生毕业后,同届学生在职业发展上的机会成果,更是不尽人意。
如果说要有什么建议的话,那可能是:年轻人不要“盲目考研”,除非本科特别差,研究生考上了名校,这可能是质的飞跃。但凡本科好一点点,研究生院校背景也没有那么顶尖,相比学历提升,时间成本可能更重要。
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