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铃木敏夫:把工作当工作的人是傻瓜

2016-05-05 编辑·日京川 纸城


纸城小报

五四青年节刚过,接憧而来的是又一年焦灼的毕业季。


曾经的铃木敏夫与“毕业季”大多焦虑的青年们截然相反,他欣然接受自己尚未清晰地职业愿景,不被外界所驱使,带着学生浪潮残存的坚持与信念,只想安身于“没什么职责”的工作,而正是在这种人人看来“没前途”的境遇下铃木敏夫遇到了为之奋斗一生的动漫事业。


很多时候人们都会有这样的错觉,认为吉卜力等同于宫崎骏,宫崎骏也等同于吉卜力,而却对另一位创始人铃木敏夫知之甚少。而在宫崎骏,高畑勋两位动画之神中间,铃木敏夫更像是“引擎”一样不可或缺的存在。

青年的慌乱大多来自于对自己能力的自大和来自于他人的不安。但从铃木敏夫的经历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到另一种可能,与其焦灼地止步不前,不如不慌不忙地在现实中等待契机。



吉卜力工作室创始人,从左,宫崎骏,铃木敏夫,高畑勋


到了要找工作的时候,我开始认真考虑自己适合做什么,结果什么都不适合。真的没有适合我的工作。我本来就比较晚熟,基本上没有特别想做的事。



铃木敏夫先后参与过《风之谷》《萤火虫之墓》《龙猫》的制作。1985年参与吉卜力创社,成功行销《魔女宅急便》并奠定吉卜力工作室日后的名气,是《岁月的童话》《百变狸猫》《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的神隐》《悬崖上的金鱼公主》等电影的制片人。最新制作的作品是宫崎骏导演的《起风了》和高畑勋导演的《辉夜姬物语》。


而且那是个不会顾及你个人意愿的时代。那个时代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直到近几年,以人为本的时代才真正到来。在那个时代的漩涡中心感受它的变化才更有感触,这个社会是在前进着的。

 

坦白说,我对工作完全没有什么期待。所以在我磨磨蹭蹭、拿不定主意的时候,班上转眼间就剩三个人没决定工作去向了。


没有什么想做的,也没地方可去,说到底我根本不想出去找工作。当时像我这种人很少,于是负责我们班的教授,应该是叫横山老师吧,问我要不要读研究生。说实话我还真有这个打算。


《百变狸猫》1994年


这时候一个叫大岛宽士的朋友问我:“你要脱离现实社会吗?”进入研究生院后,不是搞教育就是做研究,一般都是搞教育。他说那不是现实社会,也不是真实的人生。


他还说过一句话,说教育就是“把我们都明白的事当理论来贩卖”。被他这么一说,我顿时醍醐灌顶,决定出去找工作。


“不要脱离现实社会”,的确是一句金玉良言。




《哈尔的移动城堡》2004年


那时,不知道哪里来的印象,就觉得报纸的专栏记者不错,感觉挺好混。因为专栏记者不会公开招聘,所以我去了当时的职业介绍所(类似于现在的人才市场)。

 

后来发现只要肯求人,这种职位真的很多。一旦有人跟你说有什么需要来找我,之后就轻松了。最先有人问我要不要去试试的是产经新闻的《富士夕刊》。


我曾在儿童调查研究所打过工,在那里认识的高田英男先生对我说:“铃木君很擅长写东西,去那种地方试试如何?”还说要给我牵线搭桥。于是我就接受了他的好意,结果在面试最后一轮时搞砸了。


铃木敏夫与宫崎骏


《体育日本》也是这样。那里有位叫狩野近雄的名人,我曾经在《文艺春秋》上拜读过他的文章,觉得很有意思。但是实际见到本人后,感觉跟传闻中有很大的差别,虽然写出来的作品很棒,却是个态度非常恶劣的男人。

 

 而我就是那个对腆着肚子、衬衫大敞的总经理说“老子不干了”的应聘者。面试搞砸后我继续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今后怎么办。


那时政治运动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我就像很多参与运动的学生一样,即便是感觉知道自己的正确道路,但却迷失了方向。


东大安田讲堂事件(1969年)纪实照片,此后日本学生运动开始衰退



而且很多在学生运动中活跃的人都进了媒体工作,像《朝日新闻》啊、《读卖新闻》啊之类的。这些人都是学生运动当中的领头人物啊,竟然这么轻松就转换了自己的身份。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也不知道是羡慕还是佩服,反正我是做不到。


前辈当中有一位我还算敬佩的人,结果这个人也进了《读卖新闻》。我真的很受打击。这变身速度也太快了吧?难道我们不应该是“与这帮权力机构做斗争的吗”?


纪录片《梦与狂想的王国》2013年,记录了吉卜力三位元老的工作与日常


现在想来我还是太嫩了,没法整理好自己的心情。也许是受厌战的情绪作祟吧,我完全打不起精神来,不想认认真真地进哪个地方先好好工作。面试也是一塌糊涂。


我记得最清楚的应该是《产经新闻》的那次面试吧,那次已经到最终面了,而且上面提前跟我们打招呼,说今天来的人都能通过。于是我就去了。


《产经新闻》哪里好呢?因为我觉得它是个比较边缘的报纸,所以才想去试试。而且里面的人非常和气,第一次面试也很成功。


面试的题目是就将来日本的经济走向让我们写一篇文章,我提到了在电视上看到的《夫妇善哉》这部电视剧。——当中有一段内容讲的是一位大哥从收集可乐瓶开始发展成运输业的故事,文中写到,只要有这种人在日本就没问题。



吉卜力工作室为日本日清集团制作的110周年广告


这篇文章他们非常满意,其实已经十拿九稳了,但在最后的最后,他们问了我一个问题,问我如何看待报纸的社会职责。这问题真是戳到我心口了,我明知道如果这么回答就完蛋了,结果还是说“没什么职责”。


可能你们不太理解,认为不是只要说些冠冕堂皇的话,例如“报纸的职责是主持社会的正义”之类的,不就行了吗?不是随便说点什么就能应付过去的问题么?但我就是说不出口。

 

我讨厌说什么报纸对社会的责任感之类的,对当时的我来说这个负担太沉重了。我还是有点梦想的,梦想着报社派我到某个小城市去采访,而且因为不是什么大型报社,所以应该会过得很轻松。


德间书店是株式会社创办于1954年的出版社,以娱乐方面为主。曾经和音乐及映像软体为主的德间日本通讯、以电影为主的大映、以动画为主的吉卜力工作室、以游戏及个人电脑为主的德间书店InterMedia、以报纸印刷为主的德间PressCenter等公司集合成德间书店集团,成为其核心。后德间书店集团解体。


有一天,我在《朝日新闻》之类的报纸上看到德间书店的招聘广告,我觉得看到这个广告算是一种缘分吧,于是决定去那儿碰碰运气。而且也是走投无路了。


他们问我看过德间的哪本周刊杂志,我一本都没看过,就老实回答“没看过”,结果提问题的人还挺高兴。德间书店真是太棒了!


 那时真的是四处碰壁,不过反正我也不急,就这样随波逐流地过日子。后来碰到德间书店旗下《朝日艺能》周刊在招记者,我觉得这份工作挺适合我。



《辉夜姬物语》2013年 企划铃木敏夫 导演高畑勋

 

 出版社我只去过德间一家应聘。当时真是吓了一跳。为什么呢?因为我一去就被告知有两千人来应聘,但他们只录取五个人。我觉得可能够呛。更何况当时来应聘这种出版社的大多都是早稻田毕业,光早稻田的学生就有一千多人,剩下的才是其他学校的人,甚至连应聘的会场都不一样。


所以我刚开始就在想,早稻田以外的人估计很难进去吧。结果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们叫我去上班。最终两千个人里面只招了五个人,而且除了我以外都是早稻田的人。

 

 从面试开始,德间书店就给我一种亲切感。面试的时候就觉得这地方不错,一上来就问我:“你还是处男吗?”这可是在面试中啊,我回答说不是。然后他们又问我是怎么把对方搞上床的,我说:“这种事没必要说出来吧?”这个问题我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


《虞美人盛开的山坡》2011年


最后我们五个人都被分到《朝日艺能》杂志。不过我都没看过这本杂志,又没做过杂志的实习生,真的什么都不会做。

 

 我们五个人就在那里等着。到了第三天,发生了一件让我想忘都忘不掉的事。一个前辈走过来说:“喂,你们这帮新人把桌子搬到角落去,这里要留出个空间。”我心想,他们要做什么呢?他随后就补充了一句:“这里有人要决斗!”


简直不可思议,然后我们就看到两个人在这里决斗,围观的人都在赌谁输谁赢,我真的很惊讶,心想这公司真是不得了。


《悬崖上的金鱼姬》2008年


德间就是这种氛围啊。我进去的时候佐木隆三(佐木隆三(1937—2015):著名的小说家、纪实文学作家,曾获得直木奖)先生等人还在德间,都是些了不起的人物啊。


我当时想:“真是进了狼窝了。”到了第四天,有人叫我过去,我还在纳闷叫我干什么呢,结果对方说让我去采访,说是千駄谷的松实园旅馆发生了一起自杀未遂事件。是紧急事件哦。但是去采访谁、要干什么都不告诉我,就说“反正先去就是了”。


我去了旅馆,采访了女主人等很多人。自杀未遂者住的房间也进去了,那里还留下了不少私人物品。我拍完照回来了。被问及“都干了什么”,我就说干了这些这些这些。上司让我将这些人说的话整理成文稿,我也写了。结果交上去后被退回来说不能用。

 

 我心想:“这么写不行吗?”当时真是毫无头绪啊。我之前不是没看过《朝日艺能》吗,这时候我才第一次将它翻出来看,边看边想: 啊,原来是这种杂志啊。直到这时我才知道这里的文章要怎么写,还有接续词的用法等,然后边看边模仿。

 

 就像朋克乐队一样,是个“先组建乐队、再开始学乐器”的世界。



《侧耳倾听》1995年

 

 之后被前辈夸“你小子干得还不错啊”。给人打了三个多月的下手后,上面让我选去企划部门还是特辑部门。特辑部门就是报道每天发生的新闻事件,企划部门负责策划小说等内容。我烦恼了一阵,还是选择了企划部门。


年轻的时候我很擅长跟各种人打交道,但不擅长跟一个人长时间交流;我擅长在一两千人甚至更多人面前演讲,但是跟少数人交流就有点困难。所以我想,如果负责策划小说的话说不定能克服自己的弱点。



《地海传奇》2006年


当时《朝日艺能》有位业界非常有名的记者叫栗原裕,大宅壮一(大宅壮一(1900—1970):编辑、纪实文学作家,作为毒舌的社会评论家名声大震。)曾提到过他,说:“像栗原裕这种人才能叫周刊杂志的记者。”


周刊记者的匿名座谈会上就有人说过:“反正谁都斗不过《朝日艺能》的栗原!”周刊杂志的记者之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一旦有了新闻,开始在周边采访,谁最先行动、谁最先打听到情况就是谁的新闻;递上名片,那个人接受了谁的采访,其他出版社就不能再去采访了。


无论大小事件只要有栗原先生在,这些新闻就都成了《朝日艺能》的囊中物。这位业界的名人,就是刚才提到的叫我去采访自杀未遂事件的人。他当时是特辑部门的主任,曾婉转地示意我去他的部门。就是这个人,在我决定去企划部门的当天把我叫了出来。


《千与千寻》2001年


他把我带到酒馆,刚坐下就来了句:“你明天不用来了,趁早滚蛋!”真的好可怕。他还问我:“你到底是来这干什么的?”非常生气。


不过他真的是个很厉害的人物,连黑帮的人都能采访到,曾成功采访到夜樱银次——这位有名的黑帮老大——的人就是他。在采访的时候他还跟对方喝了拜把子的交杯酒,虽然很恐怖,但是写出来的东西真的很棒。


他无论是采访能力还是写报道的着眼点都异常犀利,所以我在这三个月期间,对这个人产生了某种程度的敬意。虽然我选择去企划部门时惹怒了他,但是之后出了什么事他还是很照顾我的。


大家都说我们俩感觉很像,说我就像栗原的弟弟一样。栗原先生也的确把我当小弟一样有什么事都叫上我。所以对我来说,栗原先生就像我的楷模一样。




《龙猫》1988年


我到现在还记得他改过的报道。我记得有一个十三岁的女孩生子的事件,当时在整个日本掀起轩然大波。负责撰稿的记者写了篇催人泪下的报道,栗原先生拿过来扔给我说:“小弟,你来看看。”读完后他问:“有点平淡无奇吧?”我说是啊。他说:“我稍微改两笔,你看着。”他在原稿上打了个大叉,只写了一行字,“十三岁也是女人,只要交媾就会怀孕”,写完后就把负责的记者叫过来,让他按照这个思路往下写。


我觉得这着眼点好独到啊!虽然都是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不过他的确教会了我很多。他是绝对的写实主义,标题总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写出来的东西又很有意思。


《幽灵公主》1997年

 

虽然我还是去了企划部,但仍然得到了栗原先生的栽培,他知道我喜欢漫画,就将手头上所有漫画的资源都交给了我。

 

 在这个企划部是能偷懒就偷懒,虽然是我自己的志愿,结果根本没好好认真干过。之前说的那个叫大岛的朋友还给了我一个忠告:“第一年什么都不要干!”他说第一年要彻底的偷懒,然后到了第二年无论你干什么上司都会表扬你。我如实地将这句话付诸行动了。

 

不过他虽然这么忠告我,自己工作却特别拼命。我在谨遵他“第一年偷懒,等到了第二年无论做什么都会被上司夸”的忠告,他却因为过劳患上了神经衰弱。第一年就操着公司总经理才会操的心,就在这种长期过劳的状态下,他自杀了。


这件事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另一方面,遵循着大岛忠告的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被踢出了《朝日艺能》。



《魔女宅急便》1989年

之后让我负责占卜的板块,还要跟读者畅谈人生。有一天我不小心写了不该写的东西,复审也没发现就这样通过了。


我写了什么东西呢?有读者来信说:“某位占卜师说我今后会怎样怎样,我现在对这件事很纠结。”我回复道:“不能相信那玩意儿。”因为这事,占卜师宇佐美齐明老师怒了,之后还让我写道歉信。


“现在写也没用了吧。”我想着,就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结果一年后就被踢去做漫画杂志了。


即使是竞争激烈的德间书店,比我早入社一两年的前辈也叫我不要去。总之,《朝日艺能》是德间书店的王牌杂志,你去别的地方就等于被下放了。到目前为止还没人不到一年就被踢出去的。



铃木敏夫曾经采访过畅销漫画《海贼王》作者尾田荣一郎,这也是其唯一接受过的采访


 他们觉得我已经没什么未来可言了。不过对我来说无论去哪儿都无所谓,我觉得做漫画杂志也很有意思啊,还有点跃跃欲试。我们很快就有了新的编辑部,招了大约四五个人,当时除了我以外其他人都没看过漫画。

 

漫画买的很好,但总编以下的人都没看过漫画,所以他们都跑来问我:“喂,铃木,这杂志要怎么办才好?”

 

 当时就是这种情况。因为他们之前都没做过漫画杂志,所以我就在那里意气风发地提出各种建议。我说:“邀请十个人来画原稿,八位邀请职业漫画家,剩下的两个空缺留给年轻人,我们要致力于培养自己的新人。”


我说完,主编立刻就拍板了,说:“好!就以这个为编辑方针!”接着他又问我:“我们到哪儿去找那么多漫画家啊?”这才是最大的问题。商量了半天最后只作了一个决定,就是先请东映的电影导演们写剧本,然后再请画手去画。从创刊号开始,基本上都是用我提议的人,杂志就这样开始做了。


《萤火虫之墓》1988年,导演高畑勋


当时《Comic & Comic》的创刊号发行量在二十四万左右,最高还卖到过三十万册,之后又跌到二十二万册左右。后来因为销量不好就停刊了。


现在看来这真是惊人的销量数字。但当时会觉得销量不好,因为当时行业内无论是月刊杂志还是周刊杂志,卖不到三十万以上的都不能叫杂志。

 

不过多亏了这次的经验,我亲眼见到了很多漫画家。在这当中,手塚(治虫)先生真的是位非常有趣的人啊,我因为很喜欢他,所以把他的作品又重新都看了一遍。之前就很喜欢的乔治秋山,后来有了很多交流。其他还有长谷川法世啊、浦源太郎啊等。


手塚治虫1947年以漫画《新宝岛》奠定了日本漫画的叙述方式,创立了日本漫画意识形态。

 

石之森章太郎也是在那时候认识的。还有些电影导演,像深作欣二、佐藤纯弥、中岛贞夫、石井辉男等都是那时候认识的。



深作欣二,日本战后第二代导演、编剧,代表作《大逃杀》


那段工作经历开心的不得了,逐渐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当时,我真心觉得德间书店是会压垮人的公司,所以刚开始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在三个月内熟悉手上的工作,不然的话在这里肯定做不长。结果却做了这么长时间。




本文由出版社授权节选自《吉卜力的风》-不要脱离现实社会一章


《吉卜力的风》

(日)铃木敏夫/著 黄文娟/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年3月

文中动画插图均为吉卜力参与制作的动画作品(来源:ghibli-gifs.tumblr.com)


点击图片查看以往精彩内容


这个人,要么该去犯罪,要么就只能去写犯罪小说了


一切开始都是最好的安排



三岛由纪夫:我没有作恶的本领,却对自身之恶兴趣盎然


美国队长3:今天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超级英雄


王道乾:杜拉斯作品的悲剧性之美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微信合作及转载联系后台。

投稿邮箱:chenliping@eeo.com.cn

长按二维码可识别关注paper-city



回复关键词:海蒂·拉玛 |  伍迪·艾伦  |  约翰·巴里 | 安迪·沃霍尔  |  李•米勒 | 梵高 | 草间弥生  |  菲茨杰拉德 | 王尔德 | 乌托邦节日 | 香奈儿的情敌 | 英国首相夫人 | 村上春树 | 小飞侠 | 鲍勃·迪伦 | 花花公子 | 伍尔夫 | 女性写作 | 秋天的诗 | 聂隐娘 | 奈保尔 | 被偷名画 | 作家笔迹 | 查看以往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