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PD】街道环境整治项目的矛盾与应对——以广州南沙新区金岭路为例

2017-07-24 丁寿颐 刘川江 等 规划师杂志

欢迎点击以上蓝色字体

关注规划师杂志


导语



作者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主创规划师丁寿颐,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刘川江,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刘冠男,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陈建飞,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何广亮在《规划师》2017年第5期撰文,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环境品质直接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在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的过程中,基于街道的环境整治项目逐渐摒弃了以往形象工程的价值取向,开始关注城市居民的日常使用和城市功能的可持续更新;规划思路从以往的标准化建设逐步向挖掘街道生态、历史和人文特色,体现街道的独特性转变;实施机制也更为强调分要素、分部门的导向性实施,通过实施咨询确保规划思路的延续性。基于此,文章以广州南沙新区金岭路环境整治项目为例,分析街道环境整治中存在的矛盾,进而对街道环境整治规划的目标、价值取向、规划思路和实施方法进行探索。

[ 关键词 ] 街道环境整治;矛盾;应对;广州

[文章编号] 1006-0022(2017)05-0077-06  

[中图分类号] TU984.199  

[文献标识码] B

[引文格式]丁寿颐,刘川江,刘冠男,等.街道环境整治项目的矛盾与应对 — 以广州南沙新区金岭路为例[J].规划师,2017(5):77-82.

 街道环境整治项目的问题与矛盾

(一)街道发展的远期统筹与近期实施的矛盾

街道环境的外在表象本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街道环境改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果”与“因”、“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由于“因”“果”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改善街道环境而实现经济增长”的目的在逻辑上似乎是可行的。过去的街道治理往往采取“百日行动”“大变样计划”的形式,折射出政府希望在短期内能改善城市社会、经济条件的心理。在依靠投资实现经济增长的时期,许多新城/新区崛起的案例表明,在短期内实现城市能级跃迁是可以实现的。因此,通过改善环境来吸引投资的行为在过去的城市经营中十分常见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逐渐减缓,短期内的“增长奇迹”很难重演。靠街道环境整治吸引投资,不但很难实现短期目标,而且割裂了城市发展的延续性,掩盖了深层次问题。城市物质环境老化、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也往往被“简化”为表面的形象问题,得不到深入、彻底的解决。

由此可见,传统的短期形象整治阻碍了街道长远发展问题的解决。对于此矛盾,街道环境整治规划需要予以考虑,寻求化解方法。

(二)提升城市形象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矛盾

从街道环境整治规划的目标看,过去的街道环境整治规划以吸引投资、提升形象等“增长”目标为主,与地方政府在资本积累阶段承担的“增长”责任相关。然而,政府在治理过程中的“企业”行为和逐利属性受到学术界的质疑,认为“增长”是以公共领域的服务透支为代价的,是“牺牲”质量的发展。自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政府职能转型目标被提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政府将由上一个阶段的“增长”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承担公共事务,弥补公共领域投入的缺失,将成为政府的职责所在。

因此,如何调整自身目标,将服务市民作为规划己任,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也是街道环境整治规划需要考量的主要问题。

(三)街道地域特色塑造与均质化整治手段的矛盾

街道环境整治在以新代旧、提升景观品质的同时,往往会抹平街道发展的独特印记。追本溯源,是由于传统规划方法强调统一和均质,规划成果在展示城市现代化风貌的同时,忽略了地域特色。因此,街道环境整治规划需要更加谨慎地推进,在规划方法中纳入城市环境特色研究,同时规划方案应体现街道的可识别性。

(四)整治规划成果转译为项目实施语言产生的隔离

街道环境整治规划是针对各类空间要素的“一揽子”规划,而规划实施本身涉及规划、国土、城管、市政、水务、交通和街道办等多个部门。“一揽子”规划和部门条块分割之间的矛盾,通常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以组织“项目部”的形式解决。然而,城市物质环境老化需要持续的修复和投入,这种“运动式”的短期协作难以实现持续的治理。

因此,街道环境整治规划需要考量规划实施的可持续性,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将空间要素分类拆解,逐一与各个部门的职责对应和绑定,为规划实施设定可预见的路径。


 

策略研究

(一)规划目标转变:从短期形象改善到可持续修复

传统的街道环境整治规划旨在短期内改善物质环境,而无法回应街道物质环境持续衰退的问题。因此,街道环境整治规划需要统筹街道发展的长期目标与近期诉求,根据街道功能、性质制定长期发展目标,明确街道未来城市功能更新的主要方式、方向,突破“面子工程”的局限,通过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结合,实现街道的永续发展。

(二)核心价值观转变:从形象提升到民生工程

街道环境整治规划需要回归为“人”做规划的根本,而非停留在形象提升的表面问题上,从过去关注地标、亮化和立面整治问题,到真正关心居民日常生活的诉求,从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生态环境修复和人文场所复兴等方面入手,真正使街道成为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增强居民城市生活的“获得感”。

(三)规划思路转变:从强调标准到体现街道特色

街道环境整治规划往往需要在短期内实现城市环境的重大提升,而标准化做法是目前常见的整治手段之一。然而,标准化、均质化的整治手段往往容易造成千街一面、形象呆板等问题,因此街道环境整治规划在强调统一标准的同时,还需要挖掘街道本身的生态环境特征、产业特征和人文特征,真正做到体现街道特色。此外,街道环境整治不能“大包大揽”,要注意公私分明,特别要注重调动居民对景观风貌特色营造的积极性,从而增强街道的多样性和可识别性。

(四)实施方法转变:从“一揽子”规划到分要素、分部门导向实施

街道环境整治规划是实施导向型规划,应采用合适的项目实施机制。由于街道涉及的管理部门非常多,且整治内容非常复杂,需要将规划拆解为分要素、分部门的具体项目库,明确项目牵头单位,估算各项目投资金额,并通过规划实施总咨询等方式进行把关,严控项目质量。

 

典型案例:广州南沙新区金岭路环境整治规划

2014 年底,广州南沙新区政府为改善城市功能,服务城市居民,科学引领南沙新区的开发建设,进一步提升南沙新区的城市环境品质,开展了金岭路环境整治项目

(一)道路基本情况

金岭路地处广州南沙中心城区南沙岛分区,北部路段位于蕉门河中心区内,南部路段与明珠湾区起步区仅一路之隔,是两大自贸区区块的联系型道路之一。金岭路全长5.85km,北起进港大道,南至环市路,涉及“六村一地”七个行政辖区,贯穿南沙蕉门河中心区、黄山鲁森林公园和西部工业园三大组团;道路级别为城市次干路(生活性主干路),其南北两头与城市主干路呈“丁”字相交,与岛内联系较多(图1)。


(二)现状特征与存在问题

金岭路现状功能以村庄居住为主,居住用地占 1/3,整体生活氛围浓厚。道路北段有较多的批发市场,南段聚集了较多工厂,并形成了多个创意园区;沿线有黄山鲁森林公园,并有金洲涌、大涌涌两条河涌穿过,生态资源较为丰富。但是,由于金岭路长期缺乏必要的规划管理,现状存在较多的问题。由于街道环境整治涉及的要素极多,内容极为繁杂,为便于描述,可以从平面、立面和设施三个层面对金岭路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

1.平面问题:断面设计不合理,景观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金岭路两侧功能以居住、工业和批发市场为主,公共绿地、广场及服务业用地缺乏;景观本底资源较好,山林河涌丰富了景观界面,但未得到有效利用;道路断面设计、设施布局不合理,人车矛盾集中在板头村、大涌村等村庄路段。

2.立面问题:低品质建筑影响城市形象

在建筑品质方面,批发市场、临时建筑和工地围挡对街道环境品质的影响最大,需要在近期实施重点整治;招牌广告与建筑的关系不佳,特别是独立式广告的设置缺乏统一布局;村庄居住建筑量多面广,设计简陋,在处理上最为复杂,其品质的提升对于整条街道风貌的改善起决定性作用。

3.设施问题:市政设施布置凌乱,城市家具品质不佳

金岭路给水管穿越的河涌节点脏乱,部分电力架空线路建议进行埋地处理;夜景照明缺乏统一的规划;城市家具种类少、质量差、数量少(表1)。


(三)规划思路

规划将问题导向与规划目标导向相结合,确定金岭路沿线景观风貌整治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街道需要提升的服务功能,提出“一个引领,两个提升”。“一个引领”,即通过整体城市设计引领,在更大的范围内对用地、功能和环境等提出策略与建议,作为金岭路未来整体功能和品质提升的重要纲领;“两个提升”,即侧重街道服务功能的提升和环境品质的提升,规划从建筑、绿地、交通和市政等多个方面对金岭路提出系统性的整治措施,然后通过分段、分节点的整治设计和分要素设计指引,从空间和具体元素上落实整治方案,实现街道功能和品质的双重提升(图2)。


1.整体城市设计:长远谋划,实现标本兼治

在街道环境整治规划中引入城市设计的方法,有助于更为全面地分析街道发展的本质问题,并形成系统和长远的发展思路。通过主动扩大研究范围,深入挖掘街道及周边地块功能存在的问题,规划建议金岭路应延续进港大道的商业氛围,补充和完善绿化休闲空间,重新调整市政设施的选址,并由此提出六处用地功能调整建议,据此调整控规用地功能,形成“一轴三带、三片五节点”的规划结构(图3)。


2.整治规划:“先总后分”,强化特色导向

整治规划采用“先总后分”的思路:总体整治规划以问题为导向,针对金岭路在平面、立面和设施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专项整治规划来实现街道环境的改善;随后,通过分析各路段现状特征,明确各路段的整治特色,强调“做出差异”。总体整治规划包括道路交通、绿地、建筑、围墙、市政设施、夜景照明和城市家具七个方面的整治内容。分段整治规划则以突出特色为主,针对金岭路商业商贸集聚、生活氛围浓厚、山林资源丰富、电子工厂集聚和创意产业兴起等特点,确定不同路段的功能定位,在道路断面、交通组织、建筑特色和城市家具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措施( 图 4)。


3.行动计划:分解要素,明确责任主体

规划将整治对象按要素分解为7大类46小类,并分别提出要素设计指引,确定牵头实施单位,强化主体责任,明确各类要素实施的要求,从而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图5)。


(四)整治策略

规划按照“先总后分”的思路,形成从专项对策到实施措施的全要素设计。在总体整治层面形成4项对策;结合街道现状特征,通过分段整治、节点设计等手段,提出 51 项优化措施,通过对实施项目的策划,完成街道整体空间环境品质提升方案。

1.    4 项对策,应对平面、立面及设施三类问题

(1) 对策一:通过绿地整治规划,采取“增、改、营、透”的措施。针对金岭路缺乏高品质绿化空间的问题,规划“增”加绿地9处共53329m²,“改”良景观15处共67633m²,合理“营”绿 18 处共 14601m²,绿化“透”景 9处共 3894m²,整治绿地达 13hm²,绿地率增加了7个百分点,最终实现了绿化开敞空间的优化。

(2) 对策二:通过道路交通整治规划,拓宽道路、更换铺装、增加自行车道、埋藏架空电缆、规范道路要素。规划增加了450个公共停车位,重新布置了原有路边泊位,对自行车与人行交通进行了合理组织,倡导绿色出行(图6)。


(3) 对策三:采用建筑立面整饰手法,即改饰立面、刷新墙面、遮丑挡乱、拆除构件和装饰外观五大手法,整饰建筑立面形象,并统一整治标准,区分公共建筑与私人建筑,进行分类落实。同时,将工地围蔽、工厂围墙和公共建筑附属围墙纳入整治范围(图7)。


(4) 对策四:对于设施层面主要存在的市政、照明和城市家具三类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办法。在市政设施整治方面,通过埋地和迁移两种方式优化架空线路。其中,对于商贸功能段、板头村段和大涌村段,规划建议将架空电线作埋地敷设处理,埋地长度共计 5.72km;对于山林段和工厂段,规划建议将架空电线向道路红线以外迁移,外迁长度共计5.89km。

在夜景照明整治方面,通过增换灯柱、强化照明轴线及重要照明节点来改善道路夜景照明。规划新增人行道LED 灯柱 1462 杆,更换车道 LED 灯柱 585 杆。

在城市家具整治方面,增补电话亭、书报亭、城市雕塑、休闲亭廊、自行车服务点和邮筒等城市家具,更换垃圾桶、公交车等候亭和休闲座椅等品质较差的城市家具。规划共增加城市雕塑10处,休闲设施 19 处,公共厕所 9 处,垃圾桶68处。

2.    51项措施,分段提出整治方案

规划通过分段整治、节点设计等手段,形成商贸商务(A段)、品质生活(B段)、岭畔休闲(C段)、工业新风(D段)、创新天地(E段)五大主题特色段(图8),从道路断面、交通组织、建筑特色和城市家具等方面提出 51 项针对性措施,并形成最后的整治总图。


以 B 段 ( 板头九街—板头村尾 ) 为例,规划确定分段整治定位和 12 项措施节点,并通过立面改造,形成以“三段式”岭南建筑风格为主的板头村旧村建筑整治基调,通过提炼建筑元素、统一建筑色调和规整建筑构件等措施,塑造板头村的整体建筑风貌;结合叶芳公祠这类文物保护单位等重要节点提出改造方案,形成生活氛围较浓、整体品质较高的街道环境(图9,图10)。


(五)实施机制

待规划编制完成后,项目交由具体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和项目实施,规划方以实施咨询的方式进行后续跟踪,通过每周定期的实施咨询会议,对施工图纸和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定期发布周报以知会管理方、投资方和施工方,从而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文章全文详见《规划师》2017年5期

街道环境整治项目的矛盾与应对——以广州南沙新区金岭路为例

原创不易,请尊重作者的版权

转载到其他平台请后台回复“转载”字样获取转载事宜,感谢!

△点击图片可查看征文详情△


《规划师》近期文章推荐        

(点击蓝字可查看原文链接)                                      

【规划师论坛1】新型智慧城市七大发展原则探讨

【规划师论坛2】沈阳市智慧社区发展评价与智慧管理策略

【规划师论坛3】成都市温江区智慧城市规划管理平台建设及作用探讨

【规划师论坛4】日本智慧城市建设案例与经验

【通知】2017年“世界城市日”主题征文活动启事

【PM】协同规划、三维聚合、渐进改革 ——“多规合一”的工作框架探索

【PM】城市非建设用地“控用结合”规划方法及广州市从化新城实践

【PM】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生态考量的不足及对策探讨

【PD】织造城市:“非历史文化名城”型的老城更新——以汤阴老城为例

【PD】填海造地产业集聚区的海陆共生规划策略——以蓬莱市西海岸海洋产业集聚区规划为例

【PD】小城市海绵城市规划实践——以四川省华蓥市为例

【PD】基于“蓝网”结构的滨水小街区重构解析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规划师》杂志

《规划师》杂志社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邮箱:planner@21cn.net

网址:www.planners.com.cn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公众号ID

guihuashizazh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