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规划设计】文化复兴视角下古镇城市设计实践 — 以河源市佗城镇详细城市设计为例

陈可石 梁宏飞 等 规划师杂志 2021-01-15

欢迎点击以上蓝色字体

关注规划师杂志


导语


作者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陈可石,北京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梁宏飞,深圳市城市空间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罗璨,于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卓想在《规划师》2018年第3期撰文,古镇作为我国文化与艺术的空间载体,对于中华文化传承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古镇的开发设计多关注现代旅游服务功能的提升,缺少从文化复兴角度出发的城市设计实践。文章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在古镇设计实践中融入文化复兴,强调古镇设计应注重空间保护、生态保护、空间复兴和生活复兴,并结合河源市佗城镇详细城市设计实践,从保护和发展两个维度进行设计与控制,提出古镇发展的具体策略,以期为我国其他古镇的城市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文化复兴;古镇;城市设计;佗城

[文章编号]1006-0022(2018)03-0066-0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陈可石,梁宏飞,罗璨,等.文化复兴视角下古镇城市设计实践 — 以河源市佗城镇详细城市设计为例[J].规

划师,2018(3):66-71.

一 

文化复兴及其对古镇设计的启示

(一)文化复兴的概念

本文中的文化复兴强调以文化为核心的地区整体性复兴,可以结合英国城市文化复兴概念,是指通过发展地区文化等相关手段实现地区的整体复兴,这些手段可以包括重建历史重要文化建筑、举办历史文化大事件、规划和发展文化产业创意产业集聚区等。通过这些具体手段,可以实现地区物质空间环境复兴、经济复兴和社会复兴:①物质空间环境复兴包括建筑形态的优化与开放空间的整理、公共空间艺术的提升、公共交通的完善和创意园区的构建;②经济复兴包括创意产业的引入、文化活动的举办;③社会复兴主要表现在地区民主、对于地区发展事务的积极参与等方。可见,文化复兴注重地区文化要素的挖掘、恢复和再发展,一方面关注有形的空间形态文化,另一方面关注无形的社会文化;同时,强调地区经济的现代化发展以及居民生活环境与品质的提升,因此文化复兴总体上包含了恢复与发展两个层面的内涵。文化复兴对于地区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多元的价值认识,文化复兴面临着多种挑战,方法不当会出现文化危机,造成不可恢复的文化破坏,这就要求在进行文化复兴时要明确定位,求同存异,从多方面展开实践。

(二)文化复兴对古镇城市设计的启示

古镇作为我国古代民众生活居住的重要场所,承载了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具有极具文化价值的空间形态,维系着社会的核心情感与价值,延续着历史文脉,是城市文明的集中体。然而,盲目的现代化开发已经造成很多古镇历史文化严重丢失,因此文化复兴对于古镇发展尤为重要。文化复兴着眼于传统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化价值,注重地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恢复,对于古镇空间的保护、生态格局的延续、重要历史建筑与历史事件的复兴以及古镇民众生活的现代化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基于以上分析,古镇城市设计应立足地区历史文化内涵,保护现有历史街区与重要文化建筑,从整体形态上控制古镇的风貌统一,弘扬地区文化,并努力实现文化产业化,用文化发展实现古镇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通过对废弃建筑的再利用,恢复历史重要建筑,提升地区文化魅力,进而吸引年轻创意人才,结合现代文创,发展特色服务产业,并优化古镇产业经济结构,开拓古镇发展空间。文化复兴能够强化地方特色,创造品牌,增强古镇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参与意识。

文化复兴视角下的古镇城市设计策略解析

张璐从文化复兴的角度探究了传统村落的保护原则,强调自然环境、空间格局、建筑遗产以及其他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并从产业发展规划的角度阐述了传统村落的发展方向。结合文化复兴对古镇城市设计的启示,笔者认为文化复兴视角下的古镇城市设计策略应从保护与发展两个维度进行设计和控制。其中,保护层面包括空间格局保护复兴和生态格局保护复兴;发展层面包括空间要素复兴和生活要素复兴(图1)。

(一)古镇传统空间格局保护

古镇传统空间格局保护包括现状街区的整体性保护和重要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强调古镇整体形态的完整有序,是古镇对外形象展示的重点。通过划定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风貌协调区,对古镇不同区域提出特定的控制要求:核心保护区要严格保证建筑的原真性,对于已经损坏的建筑,应在专业的古建筑专家的指导下,根据地方志记载或当地建筑形制进行真实修复,并要注意材料的选用,杜绝“假古董”出现;建设控制区要控制建筑风格、高度、尺度和色彩等重要元素;风貌协调区的建筑和空间肌理不能破坏古镇的整体风格。

(二)古镇与自然生态环境格局保护

我国古镇多数位于城郊,在长期自发建设中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与自然环境维持着和谐的生态关系,这种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的生态格局是古镇发展的动力来源,是维持古镇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镇城市设计要保护和延续古镇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如保证古镇及周边水体的清洁与连续、保护古树名木等。古镇开发应采用低影响策略,加强水体循环利用,发挥自然环境的生态效应,采用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对待古镇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关系;结合现代生活需求,尝试设计古镇与自然环境低碳生态游线,体现农耕文明,并带动周边村庄向生态旅游服务转型。

(三)古镇重要历史空间与文化建筑复兴

长期快速的现代化开发导致古镇中许多重要的历史空间与文化建筑消失,对这些重要空间与建筑进行复兴是完善古镇基础设施、提升古镇文化与艺术魅力的重要手段。城市设计考虑古镇在历史发展中的空间脉络,将重要公共空间进行还原,重建文化性建筑,强化古镇文化空间和生活空间。在建筑重建中,要严格遵循建筑原有形制,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的选用,将现代服务功能植入重要公共生活空间周围的建筑中,提升建筑价值,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古镇空间的复兴,并能够进行现代化演绎。古镇空间的复兴既要保证古镇形态的完整,又要实现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四)古镇生活形态复兴

古镇生活是对古镇文化的动态演绎,古镇生活形态复兴是对古镇非物质文化的重现与发展,既要延续古镇的传统文化,又要创造现代文化,具体措施包括:①梳理古镇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了解遗产继承情况,并尝试与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结合,转型成特色产品与服务。②挖掘古镇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文化与习俗,将代表性文化活动与体验式服务结合。③根据地区现代发展方向,营造现代古镇文化,提升古镇居民生活质量,并改善古镇基础环境,鼓励古镇居民参与古镇发展事业。

佗城镇详细城市设计实践

(一)佗城镇现状概述

佗城镇坐落于广东省最早立县的四个古邑之一 — 龙川县的南端,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广东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客家人始祖地之一。佗城镇对外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突出,有205国道、梅河高速公路直达,广梅汕、京九铁路在此交汇,且有珠江的重要支流 — 东江贯穿全境。同时,正在规划和建设中的京九客运专线与杭广客运专线将经过龙川县,并在距县城约5km处设高铁站。佗城镇历来是龙川县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重镇,其历史悠久,古迹颇多,自然资源较丰富,拥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姓氏179个;农业以水产、水果和蔬菜三大支柱产业为主。

(二)文化复兴视角下佗城镇详细城市设计策略解析

佗城镇详细城市设计研究范围为3km²,包含了古镇及周边部分居民点、农田和林地。设计在梳理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反思佗城镇发展的主要问题,基于文化复兴视角,从保护与发展两个维度出发,结合文化复兴策略,从空间格局与生态格局保护、空间要素与生活要素复兴入手,提出四个方面的核心设计策略,并构建出佗城镇城市设计框架( 图 2),以保证佗城镇的复兴与发展。

1.空间文化复兴 — 格局保护:

整体保存古镇,修复重点文化建筑

为从整体上延续古镇空间文化特色,设计从古镇保护出发,划定明确的古镇核心保护范围,并对内部建筑施行严格的整改措施和城市设计指导建议,以传承地区空间特色与历史文化:①控制地区建筑的高度与形态,要求建筑全部采用坡屋顶以传承传统建筑形制。②梳理古镇核心区内部主要街道,确定中山街、百岁街和横街三条主要街道(图3,表1),并对街道立面进行整治,确保古镇风貌和谐统一;梳理古镇核心区现状房屋的权属、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等,确定形成拆除、翻修、整饬和立面装饰、保持原样四类更新手法。③在不改变现存传统建筑原有风貌和品质的前提下,对于受损构件,用同材质、同形制和同尺寸材料更换,保持结构安全稳定,尽可能地恢复建筑的“健康状态”;在保持古镇整体风貌及品质协调的前提下,适当恢复部分建筑细节 (如当地的岭南灰塑、砖雕、木雕和门头 ),保持建筑各部位元素的完整性;对新建建筑外立面进行风貌和品质改造,使其与古镇其他建筑风格相协调。④梳理古镇内部重要文物,包括那些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但承载着佗城镇历史的传统民居和祠堂等(图4)。设计对现有的传统建筑和文物保护单位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适当恢复历史上较有影响力的历史建筑并赋予其现代功能,通过旅游开发及文化演绎,提升古镇旅游吸引力。

2.生态文化复兴:保护并完善

“山水田城”生态格局

佗城镇与周围山体、农田及河流形成了“山水田城”有机交融的生态格局。设计划定农田山体保护范围,严禁建设开发,完善水系网络,以减少人的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保持生态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维持生态平衡,实现地方生态文化的复兴:①保留现有的鱼塘等水系,恢复宋城墙外的护城河水系;对古镇水系进行疏通,构筑连续、有机的古镇水网,控制生活污水随意排入,确保水体干净清澈;对河流驳岸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创造自然与人工形态结合的亲水性景观,增强人与水的互动。②强化古镇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按照景观优先原则,构建公园绿地系统,分区规划不同类型的公园。其中,西区维持原有的田园风光,以自然景观为主;中区和东区在城墙内外规划五大公园(图5),以公共空间系统和慢行系统串联公园,同时选用当地代表性植物与材料,传承传统景观风格,并以民众需求为核心,营造人文场所。设计对古镇内部的古树名木进行梳理,结合有历史故事的古树打造历史景点,延续古镇的传统文化。

3.空间文化复兴 — 要素复兴:

复兴佗城历史形制,重建历史公共性空间

佗城始建于秦朝,是由时任县令的赵佗任所筑的土城,当时规模不大,周长只有约800m;到了宋朝,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全城周长增至 2400m;明代时期,佗城形态逐步定型。

佗城镇具有丰富的空间文化内涵,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目前已逐渐消失,因此设计通过复兴佗城镇的历史形制,全面复兴佗城镇的空间文化:①设计充分考虑佗城镇现状与历史的呼应关系,复兴宋、明城形制,划定古镇历史形态分区,进行高度控制;以恢复传统城镇空间为原则,拆除与古镇整体外观冲突的建筑物,梳理现状杂乱的街巷,整改室外景观环境,同时植入合理的商业业态,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开发模式,营造整个佗城镇的空间文化核心区域(图 6)。②重新梳理佗城镇空间,营造宜人的步行网络空间,打造丰富的滨水岸线,同时将传统历史文化融入建筑,恢复重点公共建筑,系统复兴佗城外部空间文化网络,提升城镇的文化内涵( 图 7)。③重点恢复宋、明城墙,将历史文化复兴与现代生活需求相结合,打造城墙公园。明城墙公园结合现阶段城镇的肌理,根据明城城基的位置进行设置,以突显古镇形态。明城墙公园设计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条件,与宋城墙结合,形成内环和外环两条以城墙公园为廊道的步行道路。宋城墙公园设计强调对现有城墙遗址的保护,以宋城城基为基础,按照传统的材料及工艺,恢复宋城城墙;同时,城墙顶部空间作为步行道路,可与周边的公共空间结合,打造环绕古城的景观步道 ( 图 8)。

4.生活文化复兴:提升生活环境

品质,植入文化创意产业

设计强调古镇的历史价值,延续历史文化保护区原有的社会网络和历史文脉,继承传统文化和地方艺术;构建核心生活文化空间,逐步凝聚人气,实现生活文化复兴;结合拆迁问题,规划回迁安置区,重视人尺度的空间营造及城镇环境的改善(表2);结合古镇居民对于现代化生活的需求,引入现代化市政设施,埋设给水、排污、天然气、电力及通讯等管线,留足餐饮隔油排污管线空间,实现雨水、污水的分流;疏通路网系统,尤其是疏通尽端式街巷,道路系统要满足机动车交通和消防要求,区内道路宽为3.5~9.0m。

对于古镇的生活文化复兴,设计主要采取如下策略:①打造佗城镇上河图步行街,以佗城镇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在保护和延续历史街巷空间形态的基础上,汇集民俗生活体验、公益博览和高档餐饮等业态,提升街道商业价值,带动佗城镇核心区的旅游商业发展。设计以现状中山街为核心街区,更新街道两侧的民居建筑,形成以传统建筑文化为主导的商业街区。②打造陶瓷坊,以“景德镇”民俗文化为出发点,集传统手工制作、传统民间艺术文化和技艺等功能于一体,打造民俗文化创意坊。设计强调保护古镇原有村落和自然形态,以观赏及体验为主题,致力于打造集观光、展示、交流和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文化园区,并设置文化展馆,形成丰富的游客互动型体验园区。③将农村生活与农业体验文化结合,培育生态旅游,打造嶅湖自然生态体验公园;结合现状地形及基本农田,形成自然生态的景观布局,保留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开展农家作坊等传统农业体验项目,以蔬菜种植为主要活动内容,同时开展垂钓、野炊等娱乐活动,还可将部分农田进行租售,让人们零距离感受生态绿色的魅力(图9)。

结语

现阶段,随着旅游小镇的“遍地开花”,古镇建设在旅游产品、建筑形态和旅游服务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同质化现象。为了应对此类问题,并响应我国最近提出的“文化复兴”战略,本文构建了文化复兴视角下古镇城市设计的框架,以佗城镇详细城市设计为例,探索古镇城市设计实践方法,以期为我国其他古镇的发展和文化复兴提供借鉴。笔者认为,古镇城市设计要平衡保护与发展两个维度的关系,具体策略包括:①保护古镇整体街区格局与风貌,注重重点建筑的保存与修复,划定明确的保护范围,提出整体保护原则,制定相应的保护对策,控制建筑高度、尺度和屋顶样式等元素,保证古镇整体风貌协调。②注重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坚持建筑适应环境原则,保护河流山川、古树名木等,确保生态安全与稳定。③历史空间格局与重点历史建筑的复兴要注重历史研究,了解古镇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根据古镇的历史形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古镇格局,并结合现代生活需求,创造具有文化底蕴的城市空间;以历史建筑复兴的方式来复兴历史文化,提升地区文化内涵。④古镇生活的复兴与现代产业的植入要通过供暖、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改善古镇居民的生活环境;通过将重要历史活动重新演绎和融入旅游产业的方式,吸引游客,提升本地居民的文化自豪感,并带动古镇与周边村庄的产业转型,实现地区整体复兴。

来源:2018年03期《规划师》杂志

新媒体编辑:肖莉

审读:郭敬锋

文章全文详见《规划师》2018年03期

文化复兴视角下古镇城市设计实践— 以河源市佗城镇详细城市设计为例

原创不易,请尊重作者的版权

转载到其他平台请后台回复“转载”字样获取转载事宜,感谢!

《规划师》近期文章推荐        

(点击蓝字可查看原文链接)                                    

【规划师论坛6】传统规划设计院建设新型智库的路径探讨

【规划师论坛5】问题导向下的陕西规划智库建设探索

【规划师论坛4】新型智库建设与省级规划设计院转型应对策略

【规划师论坛3】机制创新与模式变革:规划设计院建设新型智库的思考

【规划师论坛2】基于功能性和组织性解构与重构的规划院转型研究

【规划师论坛1】新型智库建设背景下城乡规划行业转型发展的思考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规划师》杂志

《规划师》杂志社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邮箱:planner@21cn.net

网址:www.planners.com.cn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公众号ID

guihuashizazh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