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规划设计】生态、人文、共享:龙凤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策略

樊亚明 刘慧 规划师杂志 2021-01-15

欢迎点击以上蓝色字体

关注规划师杂志


导语


作者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广西旅游产业研究院樊亚明,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刘慧在《规划师》2018年第3期撰文,生态文明已成为当前我国各项建设的根本性指导理念与要求。龙凤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基于生态文明理念,采用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和共建共享三大规划策略,构建与自然共生的总体发展空间、与社会协调的旅游产业布局,提供普惠大众的旅游基础服务,形成了“生态、人文、共享”的现代旅游度假区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生态文明;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龙凤湖

[文章编号]1006-0022(2018)03-0079-0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 樊亚明,刘慧.生态、人文、共享:龙凤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策略[J].规划师,2018(3):79-84.

一 

问题的提出

(一)规划区域概况

龙凤湖旅游度假区所在的舞钢市以“钢铁工业立市”,有着先“工业经济”后“城市经济”的特殊发展路径,为全国十大铁矿区之一,是国家特厚特宽板科研生产基地,以钢铁、纺织等为主导产业。近年来,以“钢铁工业立市”的舞钢市在国家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宏观背景下,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山水林城为一体”的独特优势,“把发展文化旅游作为推进转型的重要内容,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全力打造旅游输入型城市”,通过旅游产业发展推动城市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打造“山水舞钢”品牌,推进龙凤湖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着力打造“南有苏杭,北有舞钢”的城市品牌形象,促进舞钢市从“钢铁之都”向“度假天堂”的转变,提升城市总体形象和品位。龙凤湖旅游度假区位于舞钢市南部,东临尹集镇,西接杨庄乡,与舞钢市中心隔湖相望,规划总面积约为21km²。度假区距平顶山市 50km、漯河市 60km、郑州市 160km,地理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经叶舞高速公路、兰南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与郑州市等中原城市群快捷连接,经省道234、220 线与周边市县连通,可进入性较好。

(二)规划核心问题分析

1.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龙凤湖旅游度假区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四季分明,具有良好的山水小气候和自然生态环境。度假区植被情况良好,以二郎山为重要的植被资源,植被区系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类型主要为阔叶落叶林与常绿针叶阔叶林的混交林。度假区处于石漫滩水库集水范围内,下游的田岗水库为舞钢市饮用水水源,故如何控制游客旅游活动空间,尽可能减小游客到来对生态产生的影响,同时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人们对水库湿地、森林生态的保护意识,是度假区在开发和运营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2.资源有效开发问题

度假区的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共有8个主类,19个亚类,32个基本类型,呈现出四大特点:①山水交融,植被茂密,季相丰富,山地起伏平缓,生态景观资源独特,具备良好的旅游用地环境;②龙泉剑、干将莫邪剑等天下名剑蕴涵了两千多年深厚的冶铁文化;③以二郎神为代表的道教文化知名度较高;④水灯节、龙舟赛和社火等民俗风情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体验旅游活动可深入开发。

但是,度假区缺乏高等级的旅游资源单体,传统观光旅游资源特色不强;旅游开发起步晚,开发程度较低,虽然二郎山已是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但是旅游知名度不高,旅游品牌基础较弱,旅游形象不明确,旅游市场吸引力不强,需大力开拓市场,增加宣传投入,努力塑造旅游目的地形象。度假区至平顶山、许昌、漯河及驻马店等市区的车程在两小时内,但距郑州、武汉等省会城市或其他经济发达城市的车行时间较长,对于重点旅游市场的开拓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此可见,规划需要有效促进度假区内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协调好区域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设施主客共享问题

随着公路网的进一步完善,舞钢市与周边大中城市的联系更为紧密,使舞钢市成为中原城市群、郑洛都市圈等地区的节点城市,为龙凤湖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交通条件。但是,度假区内部道路交通主要通过环湖公路及滨湖路与城区相连,路网密度低,道路交叉口及车辆进出路线都存在不少问题,度假区与周边镇村交通联系多有不便,需要进行优化改造。

同时,作为舞钢市的重要空间组团,度假区的住宿、餐饮、购物、环境卫生和标识导览等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必须兼顾当地居民和游客的需求,构建“居民+游客”主客共享的空间布局、景观规划和游线设计,体现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适应现代旅游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规划战略路径

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旅游度假区的客源市场、主题形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旅游项目与旅游设施建设的总体部署,是开发建设旅游度假区的基本依据。新时期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必须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的全过程中,在对旅游景观资源、旅游客源市场和旅游开发条件等进行科学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强化总体规划策略与实施路径,确定规划目标与定位、功能结构与布局,构筑旅游产品体系,安排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并提出有效的规划实施管理措施,使规划既具有政策性、市场性和前瞻性,又具有科学性、可实施性,全面促进旅游度假区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共生。

基于上述对规划核心问题的分析,规划应采取合理的战略路径,即基于生态文明理念,在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中,通过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规划战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规划战略,推进人与社会和谐共生;通过公众参与、共建共享的规划战略,推进人与人和谐共生,从而构建“生态、人文、共享”的现代旅游景区发展新格局(图1)。

(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规划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开发资源、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规划策略,加大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的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倡导绿色旅游生活,把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促进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对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可采取如下规划实施路径:①强化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保护、分类开发的资源利用体系;②强调生态保护优先,通过自然修复增强湿地、山林和水系的生态功能,构建生态廊道网络,并优化空间布局;③通过对游客容量、开发强度以及绿线、蓝线等的控制,调动地方政府、投资商的积极性,取得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效果。

(二)以人为本,协调发展

为了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要求规划关注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和谐统一,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和旅游发展方式引领等角度,协调好近期发展与远景目标、旅游产品个性化需求与旅游大众化发展等矛盾,坚持人文关怀,弘扬生态文化,推动形成低碳节能、资源节约、文明健康的旅游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对于资源有效开发问题,可采取如下规划实施路径:①优化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开发,实现协调推进,错位发展,塑造区域旅游品牌形象;②强化旅游多功能复合,构建丰富的旅游产品体系;③科学确定开发建设时序,统筹兼顾,远近结合,滚动发展,实现规划的总体目标。

(三)共建共享,永续发展

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共享是共建的目的。为了实现人与人和谐共生,要求规划兼顾游客、居民、政府和投资商等各方利益诉求,推动民主决策,鼓励多方共同参与开发建设,共享未来发展成果。

对于设施主客共享问题,可采取如下规划实施路径:①推进区域道路、给排水和公共建筑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统筹发展;②推进旅游项目开发,实现主客共享,既满足不同类型旅游客源市场的需求,又满足本地居民休闲游憩的需要;③强化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促进本地居民与旅游度假区的可持续发展。

  龙凤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策略

(一)

 生态优先,构建与自然共生的总体发展空间

1.山水相融的空间发展结构

根据功能定位和自然山水空间格局,规划形成“一轴、两心、三片、九区”的总体空间发展格局。“一轴”,指旅游度假轴,即通过旅游大道的建设和环湖公路的延伸,形成东西向串联各旅游项目点的旅游度假轴。“两心”,指西部的游乐服务中心和东部的度假服务中心。“三片”,指西部影视产业及综合开发片区、中部旅游度假休闲运动片区和东部自然风光游览片区。其中,西部影视产业及综合开发片区以影视产业基地、主题公园和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为主,通过打造龙泉古镇、旅游大道、中央广场和商业街等,突出度假区的高品质形象;中部旅游度假休闲运动片区以星级酒店、会议会务、体育休闲和旅游地产为主要功能;东部自然风光游览片区则以二郎山风景区为核心,打造以自然风光为特色的旅游区。“九区”,包括影视产业区、主题游乐区、水岸人居区、田园风光区、乡村新社区、康体运动区、商务度假区、山地养生区和山地游览区九大功能区,形成多功能复合的发展空间格局(图2)。

2.开发适度的地利用格局

规划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维持土地适度开发和集约利用的平衡,主要从土地使用兼容性、土地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控制三个方面强化度假区的土地开发利用,构建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格局(图3)。

(1) 土地使用兼容性。规划通过用地兼容等弹性化的控制策略,引导度假区适应旅游市场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需求。

(2) 土地开发强度。规划通过控制用地的开发强度,达到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效果,如安置用地的容积率≤ 1.2,居住用地的容积率≤ 1.0,主题公园用地的容积率≤ 0.6,商业用地的容积率则为 1.0 ~ 1.5。这样的开发强度既考虑了规划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也保证了土地的开发强度与效益。

(3) 建筑高度控制。规划基于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打造富有变化的滨湖天际轮廓线,将建筑高度分为< 12m、<20m和<30m三个层次进行控制,部分酒店、企业总部大楼以及商住区控制在 30m 以下,其余大部分建筑的高度均控制在20m以下。

3.相互渗透的绿地景观系统

规划围绕石漫滩水库,结合现状地形地貌,构建山、水、田、园互相渗透的绿色廊道网络。一是利用“绿网”理念,通过河道以及组团之间的绿化分隔带,形成不同形态的绿地公园,并设置休闲步道,增加公共活动空间的舒适性;二是利用“河道”理念,通过恢复古河道及水网,建设水闸、橡皮坝等设施,使度假区在春、夏季的丰水期形成“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光,秋、冬季形成“湿地漫滩”的景观特色,最终形成“一带、两轴、四地标、十节点”的绿地景观结构(图4)。

(二)

以人为本,构建与社会协调的旅游产业布局

1.整合区域资源,共塑品牌形象

规划以龙凤湖旅游度假区为核心,整合周边区域的五峰山、祥龙谷、灯台架和九头岩等旅游资源,共塑舞钢市生态度假旅游品牌。这一方面有利于形成合力,增强舞钢市旅游发展的影响力,使城市积极融入区域旅游发展体系,在豫西南旅游板块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成为河南省“尧山—白云山—龙峪湾—老界岭—南湾湖”重点旅游线路上的一颗明珠,并促进舞钢市与周边区域的联动合作,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有利于各景区错位竞争,协作共赢,促进旅游产业集聚,拓宽度假区的服务链、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景区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变“景区经济”“门票经济”为“旅游区域经济”“旅游产业经济”,促进舞钢市从山林观光旅游目的地向休闲度假型旅游目的地转变。

2.强化功能复合,丰富旅游产品

规划积极应对我国旅游业消费大众化、需求品质化和竞争国际化等发展趋势,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观光与度假、山水与人文、动态与静态、白天与晚上、水面与岸上、高档与中低端的较为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重点规划建设九大类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多样的旅游体验(表1)。

3.整体统筹规划,分期开发建设

龙凤湖旅游度假区规模大、项目多,建设时间跨度大,在当前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需要采取整体统筹、远近结合的方式,科学确定开发建设时序,有计划地分步实施建设,从而实现规划愿景与目标。近期发展规划: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使度假区具备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形成区域旅游热点;中期发展规划:逐步丰富休闲度假、商务会议、主题游乐、特色餐饮和旅游购物等旅游项目产品,形成核心竞争力;远期发展规划:不断优化项目和服务,扩大旅游产业规模,保持度假区持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建设成为区域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三)

共建共享,提供普惠大众的旅游基础服务

1.内外通达的道路系统构建

规划统筹区域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两横、三纵、一半环”的道路系统结构,配套公交站场和公共停车场,打造高效快捷、内外通达的交通体系。“两横”,一是旅游大道 — 城市主干道,东西向交通与景观干道,是龙凤湖旅游度假区重要的景观大道;二是叶舞高速公路南延线 — 城市快速路,东西向快速交通干道,是城区连接高速公路的快速通道。“三纵”,一是省道 234线 — 在城区内为城市主干道,连接龙凤湖旅游度假区与舞钢城区;二是龙泉大道 — 城市次干道,连接叶舞高速公路南延线与主题游乐区核心部分,是龙凤湖旅游度假区内重要的南北向道路;三是东环路 — 在城区内为城市主干道,连接龙凤湖旅游度假区与舞钢城区。“一半环”,指环湖路 — 城市景观路,是沿河、沿山、沿湖的重要景观环路( 图 5)。

2.主客共享的慢行系统规划

慢行系统规划是旅游度假区打造“慢生活”、提升游客旅游体验的重要途径。龙凤湖旅游度假区的步行交通系统应满足行人活动的基本要求,步行道及过街通道的设置应保障行人交通安全和交通的连续性,避免无故中断和缩减步行道,并要求符合无障碍通行要求。同时,结合绿化廊道设置自行车道,使其成为度假区内的“绿道”。规划将自行车道与度假区的景观系统有机结合,在沿线设置游憩设施与环境小品,为游客及本地居民提供高品质的活动场所(图6)。

3.参与旅游的社区居民调控

根据龙凤湖旅游度假区内居民点不同功能用地的需要,在“双赢”“参与”“整合”的原则下,规划对度假区内原有居民点进行分类调控(图7),具体如下:

(1) 搬迁型。对处于度假区核心地块和生态景观区内的重要景点以及交通不便的居民点进行搬迁,就地、就近集中安置,主要包括岗李村、水田村、大禹王、朱洼、黄庄和王找庄等。

(2) 控制型。对位于旅游服务区和重要节点的居民点以及现状比较集中的居民点实行控制型调控的政策,引导居民生产、生活向有利于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方向发展,严格控制居民点建筑物的数量、体量和风格,主要包括朱咀沟、西岗村和大刘庄等。

(3) 发展型。将竹园吴村、刘先庄和张庄社区等规划为发展型居民点,引导安置其他居民点的拆迁安置户,并进一步发展成为旅游新社区,从而共享旅游度假区发展红利。

在分类调控的基础上,规划形成“幸福桃园、开心农场、欢乐渔家、四季花乡”四大特色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一村一品”的旅游新社区,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促进居民点的可持续发展。①“幸福桃园”( 果林品牌 ):以大刘庄为基础,推广以桃树、杏树、李子、柿子、葡萄和草莓为主的果树种植,为游客提供赏花、赏果、采摘、购买和美食品尝等旅游体验活动;②“开心农场”(农家品牌):以张庄社区为基础,通过设置果园、菜地、瓜田,以及豆腐坊、酿酒坊、小吃坊、茶叶坊、榨油坊和酱料坊等,为游客提供农业种植、现场制作、品尝及售卖等农事体验活动;③“欢乐渔家”(渔业品牌):以刘先庄、朱咀沟为基础,引导村民利用大片水塘和湖面,养殖鱼虾等水产,开展垂钓、摸鱼、打渔和吃鱼等活动,让游客体验渔家美食和生活;④“四季花乡”( 花卉品牌 ):以竹园吴村为基础,利用预留的大片农用地,种植熏衣草、月季等花卉苗木,形成花海景观,吸引游客前来游赏。

结语

生态文明已成为当前我国各项建设的根本性指导理念与要求。生态文明视角下的龙凤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通过实施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和共建共享三大策略,构建与自然共生的总体发展空间、与社会协调的旅游产业布局,提供普惠大众的旅游基础服务,统筹旅游整体开发建设,以期形成“生态、人文、共享”的现代旅游度假区发展新格局,推动旅游度假区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来源:2018年03期《规划师》杂志

新媒体编辑:肖莉

审读:郭敬锋

文章全文详见《规划师》2018年03期

生态、人文、共享:龙凤湖旅游度假区

总体规划策略

原创不易,请尊重作者的版权

转载到其他平台请后台回复“转载”字样获取转载事宜,感谢!

《规划师》近期文章推荐        

(点击蓝字可查看原文链接)                                    

【规划师论坛6】传统规划设计院建设新型智库的路径探讨

【规划师论坛5】问题导向下的陕西规划智库建设探索

【规划师论坛4】新型智库建设与省级规划设计院转型应对策略

【规划师论坛3】机制创新与模式变革:规划设计院建设新型智库的思考

【规划师论坛2】基于功能性和组织性解构与重构的规划院转型研究

【规划师论坛1】新型智库建设背景下城乡规划行业转型发展的思考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规划师》杂志

《规划师》杂志社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邮箱:planner@21cn.net

网址:www.planners.com.cn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公众号ID

guihuashizazh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