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规划师论坛2】共享经济驱动的共享城市规划策略

赵四东,王兴平 规划师杂志 2021-01-15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本期主题:共享经济下的规划应对

【编者按】

近年来,伴随着以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快速崛起,共享理念已然渗透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共享使城市资源的配置更加灵活高效,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因缺乏规划管理,也给城市的建设与治理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如何冷静、客观地审视共享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探寻规划与管理策略,在促进共享经济发展的同时使城市获得健康成长,维持城市良好的秩序,是当前规划界需要考虑的重要议题。基于此,本期“规划师论坛”栏目以“共享经济下的规划应对”为主题,选发一组文章,剖析共享经济的特征内涵、空间使用规则,从城市产品、公共参与等角度探寻规划应对策略,以期为推进共享城市的建设提供思路。

【规划师论坛2】

共享经济驱动的共享城市规划策略

作者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赵四东,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兴平在《规划师》2018年第5期撰文,文章基于对共享经济演进历程的回顾与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绘制了“共享经济—共享社会—共享城市”的共享经济升级路线图,提出共享城市是建构在共享经济和共享社会基础上的一种“高阶”城市发展形态,已成为一种引领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范式。同时,通过对国内外共享城市实践的经验总结,梳理了经济学、社会学和规划学等领域对共享城市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共享城市“四体系一回归”的规划策略,即设计导向的共享城市规划体系、功能导向的共享城市应用体系、活动导向的共享城市空间体系、公众导向的共享城市治理体系和共享主义的城市权力价值回归,从而构建了共享经济规划设计应对的全景式研究框架。

[关键词]共享经济;共享城市;共享主义;规划策略

[文章编号]1006-0022(2018)05-0012-0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引文格式]赵四东,王兴平.共享经济驱动的共享城市规划策略[J].规划师,2018(5):12-17.

 演进历程:升级路线图

目前学界和业界对共享经济与共享城市尚无统一定义,我国也无相关规范标准予以明确界定。由于共享经济基本内涵的边界正随着共享经济覆盖空间区域拓展、共享内容和范围领域更新而不断变化,难以达成共识,为此笔者对共享经济发展演化历程进行回顾与梳理,以期从中寻找共享经济与共享城市的真谛。

(一)共享经济:共享生活到共享生产

目前,共享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正从生活服务主导向生产服务主导转变,市场主体正从轻资产主导向重资产主导转变,共享平台正从一级简单平台向多级复杂平台转变,共享内容正从闲置生活资料个性化配置向闲置生产资料平台化配置转变。国外Airbnb、Uber和国内共享单车、滴滴打车等共享经济模式的成功,成为共享经济大众化的原点,促使“不必你有我有全都有,但求你用我用大家用”的共享理念成为社会新风尚,进而促使共享充电宝、共享图书、共享停车位、共享居住、共享制造、共享办公、共享设计、共享知识与技能等闲置资源再利用的新模式渗透到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

(二)共享社会:共享理念到共享主义

共享经济不仅与技术息息相关,更直接关联社会可持续发展。共享经济的迅猛发展必然倒逼社会系统重构,促使社会共享时代来临,并将共享从“理念”推到“主义”的高度,甚至上升至社会制度本质的高度。在《辞海》中,“理念”为“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理论、观念”;“主义”为“某种特定的思想、宗旨、学说体系或理论,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一定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体系等”。由此可见,“理念”有偏向碎片性的理性思考结果之意,而“主义”则是系统化或体系化的理论、学说、思想或社会制度和经济政治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求把共享贯彻到中国发展的全过程。伴随共享经济的触角向经济生产和社会生活深层次的延伸,现代社会将逐步突破体制、观念障碍等软性制约,形成一种基于共享理念甚至共享主义的社会新范式——共享社会。在此过程中,共享理念将逐步深化,从而建构出完善的共享主义体系,即以分享、协作、联动和赋能为价值链打造路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愿景,结合互联网思维、资本精神,推动越来越多的人接纳和融入社会共享大系统,让社会大众共享物质丰富和科技进步红利,形成按需配置的“高阶”共享社会生态系统。

(三)共享城市:局部共享到整体共享

伴随共享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发展要素资源逐步共享化,必然对城市生活方式、城市工作模式、城市产业经济运行态势、城市社会组织发展趋势、城市形态结构演变、城市空间治理方法和城市规划技术体系革新等产生重要影响。共享经济已成为城市开发建设、城市更新治理和创新发展的有效触媒,带动了城市资源要素配置系统、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架构、城市运行机理和组织模式等的再组与重构。在以人为核心的新时代,继续采取点对点的局部性应对策略将难以满足共享语境下的城市发展,从整体层面系统思考共享城市建设路径与规划策略成为规划师的一项新责任,也成为引领创新型和质量型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从共享经济演进历程看,共享城市是建构在共享经济和共享社会基础上的一种“高阶”城市发展形态,“共”在诚信与联合,“享”在资源和服务。它以闲置资源或过剩产能为基础,以基于互联网的共享平台为运行载体,以信息流为支撑,以高效的自动连接机制为核心功能,以供需精准匹配为关键,以双赢收益机制设计为基本动力,以场景化共享应用为突破口,以“物尽其用”和“按需分配”为价值目标,提升城市发展宜居性和可持续性,促进居民间特别是陌生居民间的社会交往,最终致力于打造共建、共享、共管、共治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共享城市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已成为存量规划时代城市规划建设盘活存量、提升效率、增进服务、节约资源,实现闲置资源高效化利用、供给侧与需求侧精准化匹配的城市发展新范式。


二 

 实践态势:国内外经验

共享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探索源起于丹麦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共享居住的尝试,韩国首尔在全球率先提出了体系化的共享城市建设方案,随后我国的杭州和上海等城市也纷纷提出了建设共享城市的建议与构想。

(一)国外实践:体系化——居住共享引领

1.共享居住先行:丹麦的合作居住社区和日本的共享住宅模式

丹麦的合作居住社区是最早取得成功并获得广泛传播的共享居住模式。它针对现代城市邻里关系陌生化和隔阂化的问题,推动邻里社区闲置资源共享,以增进邻里之间的社会交往。合作居住社区往往以20~30个家庭为规模,将餐厅、休息室、书房、办公间、花园和广场等空间变成集体共有的社区公共场所,利用公共场所定期举办公共聚餐、艺术沙龙和亲子游憩等集体活动,促使社区内的居民间形成紧密沟通网络,并借此实现生活物品共享和老幼人群协同照顾,从而重建社会信任,并重构城市邻里社区空间形态。

日本共享住宅模式的诞生与其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形态变化密切相关,针对单身年轻人群和无子女家庭,从降低生活成本和增进社会交流的视角出发,发展共享合租住宅,成为志同道合者聚居的特色城市居住综合体;针对老龄化及孤寡老人问题,鼓励有剩余居室的老年人通过免费或租借方式与年轻人共同居住,形成代际共享社区。

2.共享城市体系:首尔的共享城市计划

首尔共享城市规划建设历经多年发展,通过完善共享城市法律制度、支持城市共享企业发展和促进市民参与共享活动等共享方式,已建立了体系化的城市共享生态系统,全面提升了城市闲置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市民的生活品质,成为全球典型共享城市规划建设示范样板。

首尔共享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五大经验:一是优先推进共享城市规划法制建设,政府首先提出“首尔共享城市计划”,出台《首尔促进共享城市法案》,颁布《首尔市共享促进条例》,推动《停车场法》等相关文件的修订,为共享城市建设提供法理依据;二是创设共享城市建设管理组织和线上线下交流共享平台,设立共享促进委员会、改善共享机构咨询委员会,开设“首尔共享枢纽”等线上平台;三是政府鼓励和支持民间组织、企业主体等深度参与共享城市建设行动,目前首尔已给近百家相关机构颁布了“共享民间组织或企业”的称号;四是活化未被合理利用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等资源,如利用“公共服务预约”网站推动政府会议室、报告厅、服务中心和体育场馆等闲置物业的再利用;五是完善场景活动和宣介标识系统,如征集制作“首尔共享城市”标识标语,举办“共享首尔”展览会和博览会,出版《首尔用共享描绘城市》图书等

(二)国内实践:碎片化 — 交通共享驱动

1.共享经济方兴未艾:政策频发,亮点纷呈

近年来,我国支持共享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导向日趋鲜明。共享经济先后被纳入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重庆和成都等地纷纷出台“意见”“方案”等专门文件。从市场表现看,共享交通“一马当先”,生活服务和知识技能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新领域及新平台发展也精彩纷呈。2016年,我国共享经济融资规模约 1700 亿元,交通出行领域占比超过 40%。

2.共享城市筹谋划策:地域和领域碎片化探索

目前,我国尚无共享城市规划建设的官方表述,学界和业界虽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但尚没有形成类似“首尔共享城市”的体系化成果,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碎片化和领域碎片化特征,缺乏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例如,2017年8月,陶希东提出上海率先构筑全国“共享城市”典范的思路与建议;同年 11月,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开设“从共享经济到共享城市”的自由论坛;2018年,《浙江蓝皮书》建议杭州建设“国内第一个共享城市”;同年,雄安新区致力于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规划建设智能共享物流体系、城乡共享设施和无障碍共享之城等,提供优质共享公共服务,未来将成为我国城镇和新区建设中探索共享发展的实验区。

 理论透视:多学科思考

(一)经济学: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视角

在经济学中,成本和效率是关注的重点,供给、需求及其匹配关系成为关键词,规模效应是核心要求。而共享城市建设过程恰恰是城市规模扩张中的价值共创共享过程。共享经济驱动的共享城市发展既要利用新技术降低交易成本,又要参与规模效应的产生,从而实现城市资源利用效率的整体提高。在信息社会语境下,城市资源使用、配置和管理成本远低于实体市场或行政体系下的交易成本,移动互联网促使资源使用和服务供给的时间增长、地域范围扩大。虽然共享城市建设已是大势所趋,但是乡村由于缺乏城市天然的规模集聚生长特性,难以建成共享乡村。由此可见,共享城市建成的关键因素是人口规模而非发达程度,因此共享城市对于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大城市来说并非不可能实现。

(二)社会学:重建社会信任与改写交往规则视角

共享经济携带着社交网络的天然基因,基于使用权和拥有权的分离,利用信息脱域建构新的信用机制,并依托互联网虚拟交往规则来改写促进实体交往的规则,从而重构城市共同体。在现代城市,人与人的信任关系网络支离破碎,市民社交被限制于同事、朋友和亲戚的有限“熟人”网络。共享城市依托互联网共享平台,将具有需求和供给关系的陌生人进行匹配,构建陌生人社会交往连接机制,将物品、资源、服务的共享与交易行为,升级为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的社交聚合行为,从而推动城市居民的社会交往,重建共享社会新型信任系统,实现信息脱域与信用约束缓释。

(三)规划学:活化城市存量空间和优化城市功能视角

空间是城市可以共享的最大资源。在老龄化和城市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空闲地产日益增多,对城市失落空间的激活已成为城市修补和城市存量空间规划的一大难题。同时,随着城市地价和房价的快速攀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被压抑在小微私人空间中,城市公共空间匮乏、布局不合理,导致城市失去活力、发展后劲丧失。共享城市规划建设的出发点在于活化城市存量空间,建设大量能激发市民进行自主性社交活动的共享空间、共享场所和共享设施,进而优化城市服务功能,营造活跃、融洽的城市生活氛围,提升市民的归属感、领域感和亲和感;而构建出体现共享主义人本关怀的新型城市形态则是共享城市规划建设的落脚点,两者成为共享城市建成与否的衡量标准。

规划策略

(一)设计导向的共享城市规划体系

城市发展的关键不在事后的“用脚投票”,而贵在事前的“用脑思考”。共享城市不仅开启了理解和建设城市的新视角,更成为一种城市发展的新形态,对未来城市发展目标、愿景定位、空间结构、管理模式和支撑体系等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共享城市建设是涉及政府、企业、市民、社会组织与团体等多元利益主体复杂博弈的协同性集体行动,必须突出规划引领和顶层政策设计,并要适时革新规划体系及编制技术方法,优先建立设计导向的共享城市规划体系和完备的法律或规章体系。首先,研究制定共享城市法案或条例,确保共享城市建设有法可依;其次,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加快编制共享城市建设实施意见、工作方案及三年行动计划等;最后,积极将共享城市发展纳入现行城市规划体系之中,既可以编制共享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等规划文件,也可以把共享城市发展理念、建设目标等内容贯彻落实到现有的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中。

(二)功能导向的共享城市应用体系

城市功能是城市发展主导性和本质性的动力因素。从解构主义视角看共享城市,必须推动城市不同功能的共享化发展,并借鉴智慧城市经验建设智慧应用体系,构建出功能导向的共享城市应用体系,即“共享城市=城市共享应用有机复合”。城市是多功能综合体,其共享应用类型多样,包括共享交通、共享停车、共享金融、共享餐饮、共享知识与技能、共享医疗、共享居住和共享旅游等。同时,《雅典宪章》将城市功能划分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功能,进而表明共享居住、共享办公、共享游憩和共享交通在共享城市应用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表1)。

1.共享居住:基于共享的邻里社区复兴

在户型上,共享居住的卧室一般采用集约化设计,其余厨房、餐厅、浴室、橱柜、书房、健身房、洗衣房和游戏影音室等空间被设计为共享公共空间。这种设计有利于增进邻里情感联系,形成具有归属感和凝聚力的共享社区,重塑邻里社区共同体。

共享居住包括水平布局和垂直生长两种模式,具体设计需要通过对社会人群与家庭结构的分析,按照“私密—半私密—共享”层次划分,推动不同功能空间的重组与需求细分 ( 图 1) ,实现城市空间资源的高效利用。其中,水平布局主要借鉴四合院模式,通过不同性质的功能空间的叠加与围合,形成布局基本模型 ( 图 2) ;垂直生长则是对水平布局的形体转换,具有“立体四合院”特性,往往借助智能家居技术手段,推动公共空间共享便利化和功能多元化,在特定楼层 ( 底层、顶层和中间各层 )针对不同人群的共性需求,规划建设共享公共空间(图3)。

2.共享办公:基于共享的办公社区崛起

在信息社会,工作组织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分散型、移动化、社交性和共享型等成为工作状态的关键词,低成本、高灵活度且开放共享的小微型联合办公空间成为工作空间的新形态。伴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深入实施,在咖啡厅、图书馆、高校和大型购物中心等城市功能空间中涌现出了大量分散化的小微型共享性联合办公空间,其中众创空间受到国家和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成为共享办公的典型代表。

城市共享办公空间本质上是“互联网+房地产”融合新生的社群协作办公空间,通过将物理办公空间出租给创业者和办公人士,提供舒适便利的办公场所、优质的“一站式”配套服务及良好的商业办公社交资源,形成不同活动合作社群和办公服务生态圈,实现资源共享、价值共创和主体共赢。脱胎于美国“WeWork”的众创空间,其核心价值在于办公和商业社交社区的营造,通过构建线上和线下社群网络,建立跨专业的交流和协作平台。共享办公空间往往是利用城市旧住宅区、老旧厂房改建而成的,既促进了空间的再利用,又为城市失落空间的活化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

3.共享游憩:基于共享的旅游产业变革

共享游憩即共享旅游,它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旅游资源和信息的共享,激活和释放闲置资源,推动游客消费观念、游憩方式,城市旅游服务者就业途径、方式,以及城市景区建设、旅游资源开发等产生变革。共享游憩产生的真实需求来源于成本型需求、体验式需求和个性化需求,通过共享旅伴、游憩专用资源及设备 ( 帐篷、锅灶、WiFi 等 ) 等节约资金成本;通过共享旅游攻略、玩法及评价等信息节省时间成本;通过网约当地导游、预约本地居民伴游等方式,使游客更充分地融入当地社会文化环境,获得更深入的本土化生活体验。

4.共享交通:基于共享的出行运输业态

共享交通是我国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具示范性和引领性的领域。它通过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城市交通闲置资源,实现动态、及时、精准、高效的交通供给与需求匹配,形成交通资源高效配置的新型交通运输服务形态。伴随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和小微型客车等的国家相关政策的颁布实施,以及地方配套实施细则的出台,共享交通发展秩序日趋规范,正逐渐成长为一支改变传统交通运输服务业态和重构城市交通格局的新生力量。

共享交通是共享城市建设的核心领域。首先,要加强共享交通规划管理,将共享交通规划建设纳入到城市规划及城市交通专项规划之中,明确共享交通发展长远规划的愿景和近期建设计划,以及重大支撑项目库。其次,结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明确不同共享交通业态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定位,依据交通出行公共性、低碳化和集约化水平进行规划建设。共享单车等非机动车共享出行模式应受到优先支持,并与城市慢行系统规划有机结合。再次,重点推动共享交通与公共交通融合发展最后,加快推动共享停车系统构建。

(三)活动导向的共享城市空间体系

1.活动导向的混合开发型弹性空间

从功能导向规划转向活动导向设计是共享空间营造的关键所在。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空间与活动之间的关系,关注不同活动对空间的差异化需求,模拟不同空间容纳不同活动的可能性场景,在设计中建立城市空间的共享项目库,明确空间可能承载的具体活动指引,推动混合式开发,建设能够包容多种活动的弹性城市空间。

2.社交活动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复兴

共享城市建设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革新,构建“去中介化”和“再中介化”的沟通平台,创建出虚拟化和实体化混合的新型陌生人关系网络,让城市居民有更多的机会享受城市空间公共服务。现代城市中社交体验化的离散式活动正逐步占领居民的生活,且受信息化发展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场所多元化和碎片化态势,进而导致城市公共空间需求激增,因此应通过合理地新增空间和改造城市存量空间,打造城市公共空间。

3.利用社会关系流动修补城市失落空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失落空间增长迅速,而功能陈旧或供需不匹配甚至错配导致的空间使用效率低下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共享城市建设通过构建流动性社会关系网络,有效整合城市失落空间,并实现精准化供需匹配,推动城市消极空间转型为多元化的城市积极公共空间,从而丰富居民生活并提升城市活力。

(四)公众导向的共享城市治理体系

在传统城市治理过程中,公众只是政府或市场机构单一供给制度下的城市服务与资源使用者。在共享城市治理体系中,公众既是城市服务与资源的使用者,又是供给者,城市治理体系从资源与服务的单一分配体系转型为多元协同体系,城市规划也从传统的资源与服务分配者转变为统筹协调政府、企业、个人、社会组织与团体等多元主体的协同者,促使城市治理从“帕累托改进”转变为“卡尔多改进”,实现城市发展整体效益最优。因此,共享城市治理既要从公众作为使用者的角度去统筹规划布局,又要深入思考公众作为供给者自主参与城市发展要素再分配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构建新型公众参与制度,建立起公众导向的共享城市治理体系。

(五)共享主义的城市权力价值回归

在经济主导的城市发展过程中,过度的空间资本化导致城市空间权力的异化,城市居民公平享有和使用城市空间的权利被限制乃至被剥夺。共享城市建设就是要实现对城市既有闲置资源的再利用与再分享,促使其转化为一种新的城市共享资本,实现物尽其用,建成机会平等、权利平等和社会福利平等的幸福城市。作为引领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范式,在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乃至减量规划转型的过程中,共享城市规划建设必须着力规避共享导致的负面效应,如对共享行为参与能力较差的老年人、低收入者等特殊人群产生的不利影响。

结语

近年来,共享理念深入人心,共享经济已渗透到城市各个层面,成为城市盘活存量、提升效率、增进服务和节约资源的关键策略,并被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检验标准。本文通过对城市共享经济发展各领域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站在更高的层次,直面日趋复杂的新型城镇化问题,从整体层面构建出了共享经济规划设计应对的全景式研究框架,希望能为共享城市研究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来源:2018年05期《规划师》杂志

新媒体编辑:肖莉

审读:刘芳


文章全文详见《规划师》2018年05期

《共享经济驱动的共享城市规划策略

 

转载须知

请在后台回复“转载”二字查看转载要求,

如需开白名单进行转载请在后台留下公众号ID,

感谢您的支持!

  

往期精选

【2018年3期总览】本期主题:新型智库建设与规划设计院转型

【规划师论坛5】基于 POI 数据的厦漳泉同城化进展评估

【规划师论坛4】西咸同城化发展格局特征与空间应对

【规划师论坛3】城市密集区空间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规划师论坛2】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治理与协作策略

【规划师论坛1】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特征及机制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规划师》杂志

《规划师》杂志社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邮箱:planner@21cn.net

网址:www.planners.com.cn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规划师杂志公众号ID

guihuashizazh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