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首发|【专题讨论3】城市公共健康风险的复杂性认知与适应性规划响应
【专题讨论3】
城市公共健康风险的复杂性认知与适应性规划响应
作者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讲师、师资博士后、并任职于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于婷婷,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职于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冷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职于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袁青在《规划师》2020年第5期撰文,全球频发的传染病疫情对城市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城市应急性规划响应成为应对公共健康风险的重要议题。为剖析城市系统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运作规律,文章从复杂性视角解读城市公共健康风险特征,构建适应性主体—城市空间—社会网络的复杂系统并分析其复杂适应机制,同时结合智慧规划技术方法拓宽适应性规划响应途径,实现从疫情防控管理到空间布局规划的尺度转换,以期为完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建设健康城市人居环境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健康风险;复杂适应性;规划响应;智慧规划技术;健康城市
[文章编号]1006-0022(2020)05-0045-04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引文格式] 于婷婷,冷红,袁青.城市公共健康风险的复杂性认知与适应性规划响应[J].规划师,2020(5):45-48.
一
城市公共健康风险的复杂性
CAS理论认为系统复杂演化的根源在于其主体的动态适应性,在外界刺激下与系统环境或其他主体发生交互作用,并通过作用路径的不断改变探索响应扰动的最优路径。城市公共健康风险暴露的不只是城市中某单一系统的问题(如医疗系统、交通系统或公共服务系统),更是城市中各系统连锁反应过程问题,主体行为干预会提升或降低系统演化速率。在复杂性视角下,可以将人作为主体,分析其在城市系统中的动态变化与适应机制,以降低主体健康风险、控制风险扩散和提升系统适应能力。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大规模爆发时,主体不仅处于城市物质空间环境中,还处于复杂的社会网络环境中。相较于有迹可循的交通轨迹、社区和公共场所等城市环境,由于社会网络的无标度、弱链接和高聚类等特性,主体更会加速病毒扩散,进而产生社会、经济和生态等连锁负面影响。为分析主体与城市环境、社会网络及其他主体的非线性作用关系,需明确城市公共健康风险的特征( 表1)。
二
城市公共健康风险的复杂系统构建
根据城市公共健康风险的复杂性特征,可将暴露于风险中的城市系统视为由多个主体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系统,以主体行为作为核心动力推动系统自组织发展。复杂系统的结构构成包含主体、适应对象和适应途径(图1)。其中,主体可以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疫情影响人群的划分方式,分为感染者、医护人员、救援人员及普通公众4类;适应对象指城市空间系统和社会网络系统,前者包含医疗卫生系统、交通运输系统、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开放空间及应急预留空间等物质空间载体,后者包含法律法规及应急预案、健康风险预测及监测系统、公共健康标准设置、物资储存及管理、媒体信息宣传等;适应途径指通过主体行为响应,在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交换中实现复杂系统适应能力的有序跃升。
城市公共健康风险的复杂系统具有多层次性和多尺度性,不同尺度的主体遭受风险的性质和程度不同,适应对象的构成也不同(表2)。在具体研究中,需界定空间尺度,抓住主体聚集特征、涌现行为,以及主体—城市空间—社会网络系统刺激反馈下形成的适应途径,才能有效提出城市公共健康风险的规划响应途径。
三
城市公共健康风险的适应性规划响应
(一)城市公共健康风险的复杂适应机制
复杂系统具有复杂性和交互性特征,一方面主体由于聚类特征不同,对风险刺激的适应程度与过程会表现出多样性和层次性;另一方面,主体适应过程是主动与城市空间和社会网络交互适应的过程。城市公共健康风险的复杂适应机制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图2):宏观层面关注多元主体之间的交互关系,即在同样的风险源下形成主体—城市空间—社会网络—主体的交互影响机制;微观层面则侧重单个主体的适应机制,即结合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传递与转化,可归纳为意识调控、行为调控和信息反馈3个阶段。在复杂系统涌现性特征影响下,微观主体行为变化会诱发宏观系统的改变,且主体适应过程会出现反复、非线性特征。
(二)应对城市公共健康风险的规划响应途径
公共健康风险不同于其他城市灾害,具有强传染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城市适应性规划响应过程中需同时具备阻断和联通途径(图3):针对复杂系统的聚集、流、内部模型等特征,在风险大规模爆发时应阻断主要空间连接路径,实现区块化分隔管理;结合多样性、积木块等特征,在区块内部引导主体的自适应规划响应,并依托信息流和能量流实现各区块间资源联通。
(1) 规划阻断途径。结合城市空间系统和社会网络系统的完善程度,理性评价主体对风险的易感程度,合理选择城市空间的规划阻断途径。根据传染性疾病致病特征和空间传播机制,识别易感人群和高风险空间,结合城市医疗设施及交通运输设施等空间分布特征,形成多层次、多节点防疫空间体系。同时,规划阻断应避免“一刀切”的管控方式,结合感染者密度、新增频率、行为模式及行动轨迹等划分空间风险程度,提出不同风险等级下的规划响应途径,如重点隔离区需要建立医疗应急通道、防护物资运输通道,并采取居家封闭隔离管理。此外,规划预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场地和设施,应与人员密集场所保持安全阻隔距离,并考虑其布点对各阻断区块的覆盖和“平战结合”的设施改造模式。
(2) 规划联通途径。结合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转换,在“市—区”“镇—社区”等空间体系下选择合理的规划联通途径。依托我国公共卫生和疾控部门对传染性疾病监控与疫情数据统计,搭建多尺度下城市公共健康风险预防、监测和防控工作网络,并结合城市空间信息系统构建“健康风险—空间规划”联通体系。通过联通体系,指导空间资源应急分配,建立多空间层级的公共卫生应急医疗体系、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等生产与流通体系、疫情动态监控及舆情监控系统等,有效整合与联通城市空间系统和社会网络系统信息,引导感染者、医护人员、政府人员及普通公众等多元主体之间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行为。
(三)提升规划响应的智慧规划技术方法
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城市运行中全面渗透,通过感染者行动轨迹追踪、医疗服务云平台和物联网信息共享等智慧规划技术研发与平台搭建,推动社会网络系统与城市空间系统的融合,提升城市应对公共健康风险的韧性和适应性。例如,大数据和云计算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够遵循复杂性思维方式,预测、识别与监控感染者及易感人群行动轨迹,推演不同情景下疫情扩散区域范围和感染人数,辅助城市资源调控与规划防控。对于居家隔离的主体,互联网能够实现线上办公、教育、娱乐甚至云医疗,物联网能高效运输生活、生产物资,通过虚拟连接维持普通公众生活、工作的正常秩序,有效减少主体交叉感染,提升疫情控制效率。未来,智能信息系统通过建立城市风险模型,实时监测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潜在风险源,模拟推演不同情景下的风险演变过程,建立针对不同城市公共健康风险的智慧规划应对体系。
四 结语
面对公共健康风险,城市规划不应局限于单一空间系统的规划调控,或是单一传染源的疫情防控,更应反思和注重城市冗余度与韧性的提升。在全球灾害、疫情频发的背景下,如何塑造健康的城市人居环境成为全人类的重要议题。在越发复杂的城市巨系统中,规划思维亟待突破和转换,需要以复杂性为切入点剖析系统运作的本质规律,探索提升多元主体自组织和自适应的规划途径。
来源:2020年05期《规划师》杂志
新媒体编辑:刘晓莹
审读:刘芳
文章全文详见《规划师》杂志2020年05期
《城市公共健康风险的复杂性认知与适应性规划响应》
声明
《规划师》杂志社微信公众订阅号(ID:guihuashizazhi)为非盈利新媒体平台,所有转发的非原创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新媒体渠道,如果所转发图文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认为违反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
《规划师》杂志近期文章推荐
(点击蓝字可看原文)
【规划师论坛1】广州城市基础教育设施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划供给机制研究
【规划师论坛2】“二孩”政策背景下厦门市社区生活圈单元中基础教育设施规划优化策略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规划师》杂志
《规划师》杂志社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邮箱:planner@21cn.net
网址:www.planners.com.cn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更
多
精
彩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规划师杂志公众号ID
guihuashiza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