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首发|【专题讨论27】健康乡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乡村应对策略
【专题讨论27】
健康乡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乡村应对策略
作者浙江工商大学讲师、华诚博远建筑设计院(北京) 有限公司规划所副所长丁少平,浙江工商大学环境设计系副教授、主任陶伦在《规划师》2020年第6期撰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的应对经验给中国城乡规划体系一个重要的启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御防范不能仅仅局限于城市的范畴,以乡村社区为独立性防御单元的危机应对体系应该尽快提出具体的应对方案,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事件防御共同体也必须得到强化。文章统筹考虑乡村规划管治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御应对的双效举措,借鉴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中国在此次疫情应对中的有效措施,探索以柔性管治和韧性防御为主要应对策略的健康乡村模式,并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城乡规划实施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柔性管治;韧性防御;健康乡村
[文章编号]1006-0022(2020)06-0072-04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 丁少平,陶伦.健康乡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乡村应对策略[J].规划师,2020(6):72-75.
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城乡关系的重新审视
尽管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13年就在《城乡一体化蓝皮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战略理念,中国的城市规划体系也在该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地进行局部调整、修订,其目的都是希望逐步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消解由“城乡二元体系”带来的种种社会发展弊端。但是,由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优先”惯性发展思维的影响,中国在公共服务配套建设领域仍然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异,严重阻碍了乡村社区的有序、健康发展。而此次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导致的疫情事件,促使人们从城乡一体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新时期发展背景下的城乡关系。
(1)疫情防治背景下旧有的城乡关系需要重新审视和定位。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快速蔓延的背景下,城市系统、乡村系统在管控治理、协调疏导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旧有的城乡关系如资源依存、环境依存、文化参照、医管差异和信息交流等也需要重新审视。同时,乡村文明系统所具有的伦理、环境、资源方面的价值和优势,应该在城乡一体、统筹规划、互惠共存的发展理念中得到重视和凸显,这些关系的重新定义将极大提升城乡卫生防范防治共同体的建设效率和运行质量。
(2)乡村的基础功能和治理方式亟待通过现行规划实施体系的改进加以优化、提升。乡村社区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存在3个问题:①在乡村规划层面,乡村卫生防御功能、应急管控机制的先天缺失;②在宣传教育层面,乡村的疫情防范存在着较大的基础认知、宣传引导漏洞;③在互惠发展层面,乡村系统和城市系统都应该在保证自身基本功能系统独立运行的基础上,持续有效地为对方提供物质支持、技术支持和空间支持,以达到建立互惠、高效的城乡危机防御共同体的总体目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再一次给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忽视城乡内在关联、公共资源分配失衡等问题敲响了警钟。中国的城市和乡村必须从更为务实的互惠、互联角度审视两者的依存关系,在法律层面势必将“农村优先”“城市反哺乡村”“工业反哺农业”等国家战略通过立法予以细化、实施,为乡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供法律依据及政策保障。更为重要的是,乡村社区也急需提出能够于城市卫生防御系统之外独立运行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发挥城乡卫生防御共同体1+1>2 的效应。
二
美国、日本、中国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经验举措
(一)美国、日本基层社区在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面的组织经验
以社区空间单元为基本单位来构建广度覆盖的社会公共卫生防治防御体系,是当前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美国和日本在组织基层社区应对疫情的管理方式、宣传引导等方面对中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1) 社区自治组织。日本的町内会、自治会,美国的社区发展公司(Community Development Company) 等,这些单位是一种半官方的组织机构,其行政能力较中国的居委会、村委会要弱,但是在组织能力、互助能力和自主能力方面又强于中国,是社区在应对公共危机事件中所有公众行为、活动发生的“基石”。
(2) 社区协会组织、教育机构及其动员的志愿者组织。日本的公民馆、美国的社区学院等,是一种吸收了社区企业主、会社、社区教育团体的组织,具有相对高效的协作意识和行动能力,能够提供可观的资金支持,是社区应对公共危机的主要动员组织。在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过程中,这类组织被公认为是各种紧急事态的第一应对者和有效救援者,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3) 社区危机应对理念、措施。自阪神大地震以后,日本逐步形成了“自助、互助、公助”的灾害危机应对理念,将危机应对事件的“政府主体”转换为“社区主体”,强调事前的社区性、积极性和防御性应对。美国社区危机应对的做法与日本类似,可以称之为“有准备的社区”模式,倡导主动性、无妨碍性的危机防御策略。
(4) 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基础知识与宣传教育。美日两国借助其发达的社区网络体系,对社区所有居民进行全覆盖式的教育训导,包括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等级与响应行为、组织动员、志愿协作、防御意识和求生自救等方面。相比之下,中国在这些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美日的经验给中国乡村的公共卫生应对体系建设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模式、方向。
(二)中国统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
国务院2011年1月8日修订实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概括为“卫生事件的突发性”“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爆发范围的群体性”。因此,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且只能通过“事前预防布局、事中统筹管控”的措施,才能将事件的危害程度、覆盖范围降到最低。自“非典”事件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中国在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效率、能力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提升,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①建立了广泛覆盖的城乡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基本可以保障普通公民在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前期能够接受诊疗指导;②在公共卫生医疗领域,培养和建立了一支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队伍,并且经受了多次严峻的公共卫生事件考验,是中国卫生事业领域构建韧性防御体系的中坚力量;③在公共卫生事件的统一应对和防止扩散方面,借助行政干预的区域统筹应对措施,包括医护人员组织、物资支援、区域管制和志愿动员等,开辟“特事特办”的审批通道,积累了很好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经验,并屡次在公共危机事件应对过程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三
健康乡村的框架体系与具体内容
综合国内外基层社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应对经验看,中国的乡村需要根据新时期城乡一体化卫生防御的总体需求,强化事前全效预防和事中管控协作,以乡村社区的人性化治理、弹性管治为基本手段,实施柔性管治策略,结合乡村区域空间各类型防御性的韧性本底建设,包括各类生态本底、文化本底和信息覆盖等,强化乡村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保证乡村社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乡村社区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估
1999年联合国发布的国际减灾战略中明确提出了必须建立与风险共存的社会防御体系。健康乡村体系下的公共卫生事件防御应对能力评估以现有风险研究为基础,以专项评估形式列入区域防范能力评估体系。该评估体系从提高乡村抵抗公共风险的能力入手,结合具体的分级评价因子、权重赋比情况(表1),采用突变级数法来进行乡村社区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综合评估[5]。可将该专项评估的指标评分结果用于指导区域乡村的统一布防、局部细节的优化提升,以解决当前中国乡村公共危机事件应对中存在的“布防措施无章可循、管治全凭经验臆断”两个突出难题。
(二)健康乡村的韧性防御体系建设
建设韧性防御体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营造具有“环境友好、文化健康、产业和谐、信息畅通、治理有效”等特征的乡村韧性本底。具体内容包括:①确定适当的城乡危机应对—协助关系、卫生设施配置规模与建设方式,即根据专项评估的建设标准,建设和配备对应规模的设施服务体系,包括城乡共享的技术人员构成、公共庇护隔离设施和常规性的医疗卫生资源等;②构建具有防御能力的乡村物质空间体系(如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等) 和非物质空间体系( 如文化系统、信息系统等),保证乡村在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过程中能够稳定、正常地发挥其基本功能,如维持危机时期基本生活需求的农业生产行为,必要时还应该能够实现基本功能的正效溢出机制。营造积极向上的危机应对氛围,以稳定的基础服务体系来支持提升乡村社区的韧性防御机能(图1,图2)。
(三)健康乡村的柔性管治体系构建
柔性管治体系的建设主要关注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乡村社区对内管治、对外衔接的弹性应对体系、部门模块建设等,合理使用高科技、大数据平台等构建便捷、高效的检测系统、管理体系和控制系统。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该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按照市场经济的灵活运作模式,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体制;②以政府公告的形式逐级分配公共安全管理职责,与村委会甚至村民小组、群众自治组织的负责人签订责任书;③以“社区三网”建设为重点,即“乡村交通管控网络”“乡村出入监管责任网络”“乡村人群出入公共监督网络”,切实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④加强乡村信用平台体系的建设,培育乡村社区的守信典范,推进诚信乡村建设。
(四)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全民教育训导机制
当前,中国乡村在危机应对层面最突出的问题是社区居民危机意识“异常”淡薄,知识体系“极度”欠缺。因此,要提高社区居民的防范防治意识,需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①积极参考发达国家在危机教育方面的经验做法,探讨符合乡村特点的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体系和宣传教育体系,并将其纳入国家的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之中;②建立覆盖全年龄段的教育训导机制、心理干预和情绪调控机制;③注意针对具有不同行动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人群,根据“因需施教”的原则进行差异化的危机应对教育,如针对残疾人、老年人和儿童等群体开展自助、自救和应急疏散响应等方面的训导教育,而针对一般成年人则还需要增加互助协作、志愿服务等方面的培训,着力于提升居民个体的应急素质、社区层面的应急能力与社区内外协调水平。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激活——社区统筹应对模式
立足乡村社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宏观层面的指导建议,建立适合乡村社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触发—激活”模式,以及对应的响应策略。主要包括:①外部应激机制。参照国家不同的危机事件分级应对体系,制定具体可行的乡村管控策略。②正效信息关系。主要是外部信息输入和社区功能溢出的双向机制,如生产资料输送、卫生资源接收等,建立类似“消防通道”模式的正效信息交流渠道。③资源材料建档及存放。不同级别危机响应条件下的应对措施与资源投入情况需要及时明确数量、存放处所和责任人员等,并建立档案以便于定期核查。
四 结语
乡村社区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一直是中国公共卫生事件防御防治领域的短板。近年来,中国重大灾害、疫情、群体事件呈现出由非常态化的偶发向常态化频发转变的趋势,新时期乡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乡村社会需要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区域空间优势,构建韧性防御体系,与城市系统形成互联互惠的卫生防御共同体。同时,根据宏观的危机应对策略和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实施柔性的社区管控措施,从日常应对细节着手,做好全民动员和志愿服务,确保中国城乡社会的健康发展。
来源:2020年06期《规划师》杂志
新媒体编辑:刘晓莹
审读:刘芳
文章全文详见《规划师》杂志2020年06期
《健康乡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乡村应对策略》
声明
《规划师》杂志社微信公众订阅号(ID:guihuashizazhi)为非盈利新媒体平台,所有转发的非原创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新媒体渠道,如果所转发图文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认为违反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
《规划师》杂志近期文章推荐
(点击蓝字可看原文)
|全网首发|【专题讨论2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城乡关系思考
|全网首发|【专题讨论21】空间联动发展和城市“升维”规划管治研究——对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划思考与应对
|全网首发|【专题讨论23】人口输入型城市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城市空间策略探索——以苏州市为例
|全网首发|【专题讨论24】健康的韧性城市规划模型构建与策略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规划师》杂志
《规划师》杂志社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邮箱:planner@21cn.net
网址:www.planners.com.cn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更
多
精
彩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规划师杂志公众号ID
guihuashiza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