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规划广角】华中地区田园综合体类型谱系及规划策略

黄亚平 朱雷洲 等 规划师杂志 2022-04-25

导语

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亚平,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北省城镇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朱雷洲,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北省城镇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郑加伟,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智勇在《规划师》2021年第2期撰文,自《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建设田园综合体以来,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扶持,近几年田园综合体建设方兴未艾,却也在建设过程中暴露了众多短板。文章以问题为导向,剖析目前田园综合体建设在建设规模、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及村镇社区4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我国重要的农业主产地华中三省为研究范围,以数据爬取及现场调研的华中地区61座田园综合体样本为研究对象,从地理环境和经济产业维度划分出“两类六种”田园综合体类型谱系,从分布、规模及产业特色三方面深入分析并进行图谱示意;提出从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注重差异化功能定位及统筹优化田园社区布局3个层面的规划策略,以期为华中地区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提供有效指导,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提供一条普适可行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华中地区;田园综合体;类型谱系;规划策略

[文章编号]1006-0022(2021)02-0013-08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黄亚平,朱雷洲,郑加伟,等.华中地区田园综合体类型谱系及规划策略[J].规划师,2021(2):13-20.

“田园综合体”一词为国内学者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国外并无对应概念。2012年国内首个田园综合体在江苏无锡阳山镇顺利落地,2016年其发展模式受到中央农办高度评价,并于2017年正式写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2017年一号文件”),该文件提出鼓励并推广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而后在全国掀起田园综合体建设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截止到2017年底,已评选出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等第一批11座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示范项目。

在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浪潮下,学界也对田园综合体进行一定的研究探索,笔者总结发现主要可以概括为以4个方面:①概念内涵研究。张诚等人认为田园综合体是一种新型城镇化的探索模式,新田园主义是田园综合体理论的核心要义;杨柳认为中国城市化目前面临着城乡问题、政策契机、田园价值的挑战与机遇,提出田园综合体是一种新型经济组织形式;轰伟判断现在的田园综合体建设实际上是继新农村改造、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之后乡村的4.0版本;刘凌云等人通过对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及田园综合体的辨析,认为田园综合体是农业特色小镇的升级版。②经济产业研究。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主要可以分为一三产主导、二三产主导、一二三产融合3种类型,在规划理念中提出并贯穿到整个规划及建设过程中。③体制机制研究。戴旭宏提出应该明确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方向、创新体制机制研究、创新主体参与机制及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等六大建议;孔俊婷等人从发展动力、目标导向和实施手段3 个维度进行分析,强调田园综合体建设应坚持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发展动力机制。④类型模式研究。李成等人认为从发展模式上看可以将田园综合体建设分成特色农产品加工模式、三产融合发展模式、都市近郊型休闲农业观光园模式及农业创意体验型模式;林常春从田园综合体构建角度认为可以将其分成依托资源型、依托科技型及依托城市型3类;张会曦等人从田园综合体发展目标角度提出产业集群、特色农业文化景观区、休闲集聚区、综合服务区及生活居住区5种模式。

从实践及理论研究看,目前的田园综合体研究多集中于单个案例的总结归纳,缺乏整体对比分析,另外相较于其他地理区域的田园综合体实践,华中地区的成熟样本较少,一般在规划实践中往往参考其他地区的案例,但是由于自然气候等条件导致的差异使其参考价值并没有凸显出来,这也成为本文研究华中地区田园综合体的初衷。


1 田园综合体发展问题


1.1 建设规模不量体裁衣

根据调研统计,目前华中地区的申津渡田园综合体建设面积最大(88.1km²),辰溪稻田公园田园综合体建设面积最小(0.51km²),二者相差176倍,可见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规模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传统城市规划“以人定地”的方针在田园综合体规划中已不再适用,在确定田园综合体建设规模时不仅需要考虑投资能力的强弱,还要符合国土空间开发控制的要求,而盲目扩大面积只会增大企业集体的投资压力,且目前农业开发项目本身存在运行周期较长、资金回报较慢的特点,很多田园综合体由于资金断裂导致项目烂尾;而建设规模过小也会导致自身功能不够齐全,市场竞争力不足,甚至难以有效促进村镇聚落发展,同样存在市场淘汰风险。


1.2 功能定位偏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旨

田园综合体的目标导向应体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农业、加工业、服务业”三产融合及“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三位一体的原则,其中核心是农业。新时期,现代人对粮食蔬菜等作物的绿色和生态要求变高,一方面对传统小农经济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给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来重要机遇。然而,由于缺乏管控标准和建设规范,部分田园综合体建设成为“旅游综合体”,一度成为变相的旅游地产投资和农家乐建设,其定位已经严重偏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旨。


1.3 空间布局缺乏综合统筹

“规划先行”已经成为城乡建设的一致观点,在田园综合体建设前往往也会提前编制规划,由于缺乏深入的研究,规划编制深度和层次缺乏一致性,部分田园综合体仅仅停留在概念规划层面,难以有效指导项目落地;部分田园综合体的规划深度已达修规的深度,内容太多反而难以把控全局。田园综合体作为新鲜事物,借鉴城市规划或者产业园区规划空间布局策略势必会与建设初衷相违背,导致在空间规划层面缺乏田园综合体特色综合性统筹模式。


1.4 与原有村镇社区发展建设脱离

2017年一号文件在“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章节正式提出“培育建设田园综合体”,可见村镇社区是田园综合体发展建设的重要一环,这也是区别于其他产业模式诸如“农业产业园”“农家乐”“休闲农庄”等的关键所在。部分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主要关注点在于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带动,对产业和村镇之间的关系考虑较少,导致田园综合体发展与原有村镇社区发展建设脱离的现象出现。


华中地区田园综合体类型谱系


2.1 类型划分思路

2.1.1 样本数据来源

以田园综合体为关键词,利用政府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在华中地区三省四十五市(县) 进行关键字爬取并进行实地调研,可获得截至2020年3月的样本数据,现有田园综合体61座,其中河南17座,湖北24座,湖南20座(图1),平均建设规模为18.27km²(图2),其数量样本规模已基本覆盖华中地区,因此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及典型性。

图1 研究范围示意图

图2 华中地区田园综合体规模大小柱状图


2.1.2 划分思路

“类型谱系”一词多用于生物学或者社会学对一类事物前后联系的分析研究,如对基因遗传谱系、古代神话传说谱系和官员治理模式谱系的研究等,在规划学领域,杨贵庆教授也有对上海城市社区类型谱系的划分研究及对中国农村住房类型谱系的划分研究。目前关于田园综合体类型模式的研究已在前文进行阐述,划分角度和思路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体现出对于田园综合体产业发展和环境因素的考虑。因此,本文在文献整理和现状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华中地区田园综合体特征进行类型谱系划分,具体划分为地理环境和经济产业两种类型。


2.2 基于地理环境类型划分

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华中地区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地理环境也有差异,对田园综合体的整体规划定位和建筑风格环境塑造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华中地区61座田园综合体的地理环境分析,总结出水网型、丘陵山地型和平原型3种类型模式,分别有17座、24座和20座(图3)。

图3 基于地理环境划分的田园综合体分布图


2.2.1 水网型田园综合体

(1) 数量分布: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及洞庭湖水系流域。

华中地区水网纵横,不仅涵盖海河、黄河、淮河和长江四大水系,众多的支流网络还成为一大特色,更成为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的重要考虑因素。据统计,目前华中地区水网型田园综合体共计17座,其中湖北7 座、湖南5座、河南5座。水网型田园综合体的个数在三省分布基本相同,整体分布较为均匀,主要集中在湖北东部、湖南北部和河南的北部地区。进一步分析发现,有13座水网型田园综合体分布较为集中,位于黄河、长江及洞庭湖水系流域。例如,河南的龙港湾田园综合体等3座田园综合体集中在黄河水系流域,湖北的谦森岛田园综合体等7 座田园综合体都集中分布在长江水系流域,湖南的夕揽州田园综合体等3座田园综合体集中分布在洞庭湖水系流域。由此可见,区域水系分布与水网型田园综合体分布有较高相关性,其对水网型田园综合体的形成有天然优势。

(2) 建设规模:一般较小。

从规模方面分析,17座水网型田园综合体的平均规模为13.83km²,远低于田园综合体的平均规模18.27km²。究其原因,平原型田园综合体由于地势平坦,可建设性强、面积较大;丘陵山地型田园综合体由于内部地形复杂,往往一座山体就占有很大面积,故水网型田园综合体在建设规模上不占优势,但其依水而居的优美环境特色往往受到投资者的偏爱。

(3) 产业及功能特色:建设与水环境紧密相关,依水特色较为明显。

水网型田园综合体建设与水环境紧密相关,依水特色较为明显,其整体功能、空间布局及建筑环境地域特色的营造都与水环境紧密结合。例如,浮屠明珠田园综合体充分利用南坦湖资源特色,打造集乡村水上乐园、亲子乐园和水上文化广场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大冶芳香田园综合体紧密围绕凤凰湖打造“一心、一湖、六区”的空间格局,并充分利用湖面湖汊较多的特色,设置滨水驿站,为园区建设增添活力。

2.2.2 丘陵山地型田园综合体

(1) 数量分布:主要分布在太行山脉、大巴山脉、武陵山脉和罗霄山脉一带。

丘陵山地地形分别占河南、湖北和湖南总面积的44.3%、80%及80.5%,可见丘陵山地在华中地区占据很大的比重。在样本统计中,丘陵山地型田园综合体有24座,是种类型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其中湖北有10座、湖南有10座、河南有4座。

24座丘陵山地型田园综合体中有18座呈现集中分布趋势:河南的磊口乡太行香草湾田园综合体等4座田园综合体集中分布在太行山脉附近;湖北的谷城县茨河镇康养田园综合体等7 座田园综合体集中分布在大巴山脉和大别山脉附近;湖南的天元区响水村田园综合体等7座田园综合体集中分布在武陵山脉和罗霄山脉附近。湖南、湖北由于本身的多山地丘陵地形,此种类型的田园综合体的数量远远多于河南。由此可见,丘陵山地型田园综合体数量分布与地貌类型相关性较高,区域性地势格局会影响该类型田园综合体的分布。

(2) 建设规模:约等于总体平均规模,个体规模差异较大。

从规模方面分析,24座丘陵山地型田园综合体的平均规模为18.56km²,约等于田园综合体的总体平均规模,但该类田园综合体的个体规模差异较大。例如,最大的建始县青花田园综合体建设规模达80km²,最小的万密斋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建设规模只有1.15km²。究其原因,笔者分析是由于部分丘陵山地型田园综合体内部包含较大山体所致。

(3) 产业及功能特色:多发展运动康养休闲及梯田种植等产业。

丘陵山地地形在城市中可能会成为城市空间拓展的阻碍,但在乡野地区却可以成为很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因此结合地形属性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项目,促进田园综合体的发展。

丘陵在学术定义上是指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200m以上,并且相对高度不超过200m的坡度较缓的地区;山地是指海拔在500m以上且坡度较陡的地区。田园综合体建设不同于传统的景区建设,需要考虑田园社区居民和游客的使用需求。研究发现,丘陵山地型田园综合体由于山体坡度趋缓,多发展运动康养休闲及梯田种植等产业。例如,咸丰清扬硒田园综合体本身生态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园内森林覆盖率高,山环水抱,其产业发展充分利用良好的山地资源,以梯田种茶为核心,并延伸茶产业链,同时发展休闲康养产业;万密斋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利用内部山体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并修建健身步道,建成集农旅体验、养老养生、运动健身等功能于一体、多元复合的丘陵山地养生养老型田园综合体。

2.2.3 平原型田园综合体

(1) 数量分布:集中于豫东平原、华北平原、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等地。

在61座田园综合体样本统计中,平原型田园综合体有20座,其中湖北有7座、湖南有2座、河南有11座。可以发现,其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内,这与河南地区多以平原为主的地理环境特征不谋而合。

平原型田园综合体的数量分布在三省有较大差异,另外由图3可知其分布有一定的集中趋势及规律,20座田园综合体中有17座分布较为集中,主要位于豫东平原、华北平原、江汉平原及洞庭湖平原地区。例如,河南的禹村田园综合体等11 座田园综合体集中分布在豫东平原、华北平原,湖北的东西湖都市田园综合体等5 座田园综合体集中分布在江汉平原地区,湖南的益阳农业嘉年华田园综合体分布在洞庭湖平原地区。由此可见,区域平原分布与平原型田园综合体分布具有很高的契合性,其对平原型田园综合体的形成有天然优势。

(2) 规模特征:规模较大。

平原是指海拔高度相对较低的地区,一般在200m以下,从规模方面分析,20座平原型田园综合体的平均规模为21.03km²,略大于田园综合体的平均规模。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类田园综合体主导产业一般具有规模性产业特色,如水稻种植、苗木花卉、水产养殖和花海观赏等,都可以借助较大的产业规模取得较好的收益。

(3) 产业及功能特色:地势平坦,适宜发展规模性产业。

由于地势比较平坦、空间不受地形地貌影响,用地面积延伸性往往较大,适宜发展大面积的规模性产业,如河南的硕平花海田园综合体地域辽阔,总规模达25km²,主要发展生态花海观光旅游产业,目前是中东部地区规模最大、最美的以生态花海田园景观为主要载体的田园综合体。除观赏作用之外,也可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开展农产品规模种植,如黄陂都市田园综合体具有典型的平原型特征,建设规模达51km²,充分利用良好的用地条件,大规模发展特色草莓种植、太空农业优质水稻种植、花卉苗木种植、循环产业养老和健康农耕等产业。


2.3 基于经济产业类型划分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兴旺,田园综合体能否真正发展起来的关键也在于产业的选择和培育。调查研究发现,虽然国家要求田园综合体应体现一二三产融合,但由于各地发展进度及实施路径各有不同,目前仍体现出明显的产业类型差异,一二三产存在一定的侧重情况。笔者通过对华中地区61 座田园综合体经济产业的分析,总结为一三产主导型、二三产优势型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型3种类型模式,分别有32座、7座和22座(图4)。

图4 基于经济产业划分的田园综合体分布图


2.3.1 一三产主导型田园综合体

(1) 数量分布:分布较为分散,河南中北部、湖南东北部存在一定的聚集分布现象。

一三产主导型田园综合体指的是田园综合体在经济产业发展方面侧重于以农林牧副渔为主的基础一产和以休闲旅游为主的三产服务业。据统计,目前华中地区一三产主导型田园综合体共计32座,是3种类型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其中湖北有11座、湖南有13座、河南有8座。该类型田园综合体分布较为分散,遍布三省25个市级区域,其中在河南中北部、湖南东北部存在一定的聚集分布现象。

(2) 建设规模:远低于田园综合体的平均水平,规模较小。

从田园综合体建设规模方面分析,32座一三产主导型田园综合体平均规模为12.95km²,远低于田园综合体的平均规模。究其原因,笔者分析一三产主导型田园综合体由于第二产业发展不够完善,缺乏第二产业规模的加持,故此面积相对较小。

(3) 产业及功能特色: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及文化资源,发展各类特色休闲旅游产业。

当前华中地区一三产主导型田园综合体主要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及文化资源,发展各类特色休闲旅游产业。例如,宜昌东方年华田园综合体坚持绿色生态、循环发展,主抓农产品和花卉种植,发展田园风光休闲和打造中部重要的研学教育基地;辰溪稻田田园综合体以稻花鱼养殖为中心,围绕其发展专项体验旅游、节事活动旅游、休闲观光旅游及娱乐度假旅游产品四大类型的三产休闲旅游活动,形成以稻花鱼养殖为主导产业、以各类旅游服务为衍生产业并配套八大功能分区的完整闭环。

2.3.2 二三产优势型田园综合体

(1) 数量分布:集中于河南北部地区。

二三产优势型田园综合体指以部分本地优势特色产业加工为主导,以产业链条为核心,从农产品加工、销售、经营、开发等环节入手的田园综合体类型,第二产业规模较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操作。据统计,目前华中地区的二三产优势型田园综合体共计7 座,是3 种类型中数量最少的一类,其中湖北有2座、河南有5 座。其较少的数量特征与华中地区农业主产区的特征较为吻合,相对于江浙沿海地区,工业化程度不高,特别是优先发展二产而忽视本土优势一产的田园综合体相对较少。该类型田园综合体分布从整个华中地区来看较为分散,但是从河南地区来看5 座二三产优势型田园综合体中有4 座位于河南北部,可以发现存在一定的聚集分布现象。

(2) 建设规模:略低于田园综合体的平均规模。

7座二三产优势型田园综合体的平均规模为14.75km²,略低于田园综合体的平均规模。究其原因,笔者分析与该类型田园综合体规模普遍较小的原因相似,第一类产业的短板原因使其建设规模的需求相对较小。

(3) 产业及功能特色:工业体系链条较为完整,更加注重产业加工和贸易层面。

二三产优势型田园综合体由于加工和贸易产业发展较好,原材料种植基本上只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例如,大冶芳香田园综合体依托当地芳香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形成集芳香原材料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囊括旅游、电商、文娱的完整产业链条;法国波尔多田园综合体主要产业为红酒产业,包括原材料葡萄种植、红酒加工及红酒文化旅游等,其收益来源主要是红酒的贸易和旅游收入,据现场调研得知,其2019年上半年总收益达3200万元,其中绝大部分来自红酒出售所得,完整的工业体系链条使得这类田园综合体更加注重发展产业加工和贸易。

2.3.3 一二三产融合型田园综合体

(1) 数量分布:集中于湖北东部、湖南东部和河南的中部等地区。

一二三产融合型田园综合体指田园综合体深入融合一二三产业,该模式作为田园综合体发展的最终范式,是国家田园综合体政策所鼓励的模式类型,主要体现在产业链条完整,囊括了农林牧副渔的生产、加工、销售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旅游等。据统计,目前华中地区一二三产融合型田园综合体共计22座,是3 种类型中数量居中的一类,其中湖北有11座、湖南有3座、河南有8座。

一二三产融合型田园综合体的个数在三省分布差异较大,主要集中在河南、湖北地区,进一步分析发现,22座田园综合体中有14座分布较为集中。其中,武汉都市区8座该类田园综合体分布最为密集,包括东西湖都市田园综合体等。

(2) 建设规模:远高于平均建设规模。

22座一二三产融合型田园综合体的平均规模为27.56km²,远高于田园综合体的平均水平,这是因为该类田园综合体各产业链条较为完整,各类型产业都对规模有所要求,导致其建设规模普遍较大。

(3) 产业及功能特色:在核心产业基础上发展种植、贸易加工和旅游服务业,形成产业闭环。

一二三产融合型田园综合体一般有自己的核心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种植、贸易加工和旅游服务业,形成产业闭环。例如,武汉市东西湖区都市田园综合体鼓励村民参与农业种植,打造城市果蔬宅配冷链物流中心,并发展农业种植旅游,鼓励市民参与到传统农耕生活之中,以发展旅游服务业;福星田园综合体以福星水寨民俗体验为主导产业,以特色蔬果种植、艾叶深加工、观光游览和运动休闲为衍生产业,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体系。


2.4 田园综合体类型谱系

根据以上分析,从地理环境和经济产业维度划分出“两类六种”田园综合体类型谱系,并进行图谱示意(表1)。


表1 华中地区田园综合体类型谱系及典型图谱


3 华中地区田园综合体规划策略


3.1 合理确定建设规模

3.1.1 总体规模:平原型与一二三产融合型田园综合体的规模一般较大

项目建设离不开人力物力的投资,2017年一号文件强调“以农村集体为主体”,但由于田园综合体建设对资金、技术需求较大,往往以企业投资或政府补贴作为主要资金来源,故此田园综合体作为一种长周期回报项目,在确定总体规模时,应根据田园综合体建设类型考虑主体投资能力及后续投资计划,避免“摊子”摆得太大,后续资金投入乏力,导致项目“烂尾”。根据前文研究平原型田园综合体建设规模一般较大,丘陵山地型田园综合体规模居中,水网型田园综合体规模相对较小。同时,也要考虑产业发展需求,确定经济产业发展类型,一二三产融合型田园综合体由于产业链条完整,往往规模较大,其次是二三产优势型田园综合体,通过详细分析产业发展和空间分布的耦合关系,可以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落实“以产定地”,提高乡村单位面积土地产出水平。

3.1.2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村镇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

2020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允许乡村集体经营性建设性用地入市,这会大大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和乡村开发的市场积极性,田园综合体等农业开发项目建设也将迎来利好期。乡村建设用地存在规模小、分布分散的特点,所以部分田园综合体项目会整合原有建设用地和新增部分建设用地,以建设部分住宅、商业及游乐服务设施,务必考虑与村镇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符合规划要求,不突破建设用地范围,不侵占保护红线与基本农田保护线。


3.2 注重形成差异化产业及功能定位

田园综合体作为一种新型农村发展模式,自2017 年一号文件下发后得到广泛推广,田园综合体发展功能定位成为地块落定后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前期的功能定位决定后期的产业主导方向和投入比重,对田园综合体发展影响深远。经过田园综合体类型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地理环境和经济产业维度下,田园综合体功能定位也会有差异化体现。

3.2.1 科学分析,从地理环境维度明确发展重点

通过前文田园综合体类型划分可在地理环境维度明确其发展重点,水网型田园综合体建设与水环境紧密相关,依水特色较为明显,从整体功能、空间布局到建筑环境地域特色的营造都与水环境紧密结合,优良的水资源环境极大地促进了休闲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丘陵山地型田园综合体一般山体坡度趋缓,多发展运动康养休闲及梯田种植等产业;平原型田园综合体由于地势比较平坦、空间不受地形地貌影响,用地面积延伸性往往较大,适宜发展大面积的规模化农业种植产业。

3.2.2 深度挖掘,从经济产业维度理清发展思路

从经济产业维度分析,一三产主导型田园综合体整体产业结构以一产为基础,华中地区作为农业主产区,一产又以农业为重,所以一三产主导型田园综合体应重点考虑农业与休闲服务业的关系,在农业发展基础上促进旅游业的繁荣;二三产主导型田园综合体工业及贸易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应作为主要发展方向以带动园区发展;一二三产融合型田园综合体作为目前最普遍的发展类型,重点强调产业体系的联动关系,三类产业之间应该是互相依存,以达到融合的目的。

除此以外,目前各地田园综合体建设盛行不下,一个地区建设多个田园综合体已成常态,通过分析目前华中地区田园综合体产业职能情况,发现存在一定的功能定位雷同现象,易造成区域内恶性竞争,不利于长久发展。因此,必须在规划前期做好区域分析工作,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专家建议和大数据分析扭转现下产业同质现象,增强田园综合体功能互补,实现错位发展。


3.3 统筹优化田园社区规划布局

2018年《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见》提出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和田园社区于一体的村镇发展模式,其中现代农业是基础,休闲农业是导向,田园社区是主要建设空间载体。王春提出田园社区与传统乡村聚落相比是集环境优美、功能完善、服务便捷、和谐共享于一体的新型农村社区,其服务对象不仅包括原住民,还包括长时间在此居住的产业新住民及来此休闲旅游的游客,多样的功能及人群背景下,应着重考虑传统村居空间向开放性、景观性田园社区多功能空间转化的趋势,探索多功能空间中旅游及村庄服务,居宿体验等新功能植入方式,统筹优化田园社区规划布局。

3.3.1 构建“游览空间+ 院落空间+宅院空间”的田园社区空间体系

田园社区与传统乡村聚落的差异在于更需要考虑外来人口( 新住民+ 游客)对空间结构的影响,在田园社区规划布局中需要重点考虑三类人群( 原住民+新住民+ 游客) 对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及私密空间的需要,因此构建“游览空间+院落空间+宅院空间”的田园社区空间体系(图5)。田园社区内部游览空间及各社区外部游览空间构成社区公共空间;组团与组团之间形成半公共的院落空间,强化中心的形成,还能促进邻里交流;组团内部尽量保留原有聚落庭院住宅形式,形成私密的宅院空间。

图5 田园社区“游览空间+ 院落空间+ 宅院空间”模式图


3.3.2 构建“社区服务设施+ 旅游服务设施”两类服务设施体系

传统乡村与产业发展对服务设施体系布局有着更高的要求,为满足田园综合体社区多样化需求,需构建“社区服务设施+ 旅游服务设施”两类服务设施体系。社区服务重点构建 “中心社区”和“一般社区”两个村级生产生活服务圈,如村委会(社区管理处)、社区医疗设施、商业服务设施、文化活动室、垃圾收集站及公共厕所等服务设施;旅游服务针对人群需求构建 “片区节点”和“一般节点” 两级旅游休闲服务设施,包括游客中心(咨询点)、商业服务设施、科普教育设施和游憩设施等。

3.3.3 针对不同居住人群,匠心打造适宜田园居所

针对居住需求,构建为本地居民、游客、产业人群服务的3类居住场所。针对本地居民,以改善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为目的,构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打造与田园综合体共融发展的美丽乡村;针对不同游客人群,打造不同品质的民宿、酒店等类型居住场所,结合旅游服务设施综合布置,为游客提供衣、食、住、行、游的高端服务体验;针对长期居住在此的产业人群,应对不同产业人口层次,构建差异化匹配产业人口需求的居住和公寓,满足产业人口居住需求,吸引产业人口,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4 结语


2020年6月,农业农村部原则通过《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规划指出“要继续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可见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已是当前之势和时代所需。华中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具备田园综合体发展的天然优势,但就目前调研分析情况来讲,华中地区田园综合体实践成熟样本较少,整体处于探索阶段,故本文对于华中地区田园综合体的研究显得更有应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要适应国土空间全域全要素治理管控要求,空间规划领域亟待丰富。本文在对华中地区田园综合体进行“两类六种”分类分析的基础上,基于问题导向,提出在建设规模、功能定位及田园社区规划布局三方面的规划策略,为华中地区田园综合体高质量规划和发展及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一条普适可行的发展路径。

新媒体编辑:苏子语

审读:王青

终审:杨一虹

文章全文详见《规划师》2021年2期

华中地区田园综合体类型谱系及规划策略

《规划师》近期文章推荐 (点击蓝字可查看原文链接)

【规划师论坛】云南新型城镇化推进的难点与对策

【规划师论坛】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转向与实施路径

【规划师论坛】未来城市发展逻辑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思考与实践

【规划师论坛】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新型基础设施规划思路探讨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规划师》杂志

《规划师》杂志社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邮箱:planner@21cn.net

网址:www.planners.com.cn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公众号ID

guihuashizazh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