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强基解读(九)|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来天大,感受化学魅力!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化学学科)

全球ESI前1‰学科(化学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应用化学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

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化学)


天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


天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和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有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生培养体系。


历史底蕴

1895年:北洋大学建校(天津大学前身)

1897年:开设化学课程

1925年:设化学讲堂

1928年起:黄子卿、侯德榜、丁绪淮、魏寿昆、陈新  民、刘云浦等任教

2009年:国家级特色专业

2017年: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2018年:成立“侯德榜化学英才班”

2020年:获批“强基计划”

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1年:获批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2.0基地


优势特色

天津大学化学学科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是全球ESI排名前1‰的学科,化学学科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姚建年院士、唐本忠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杰青、国家四青等杰出人才28人。应用化学专业拥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一流的教学、科研平台。建有“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化学化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大学)”、“化学化工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天津大学)”、“国家2011计划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绿色合成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分子光电科学重点实验室”等一流的教学与科研平台。承担了科技部国家重大研究计划973计划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项目,在有机光电分子材料和器件、新能源材料、新型催化剂、有机合成新方法和新试剂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成果,形成了规模与特色,为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依托新工科集群优势 多学科交叉融合



三大院系打造适合新工科需求的天大化学



师资力量

应用化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37人副教授42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天津市教学名师6人,形成了一支高学历、年轻化、国际化的教师队伍。教学名师、各类高层次人才、教授、副教授100%为本科生上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


教学资源

 🔹 国家首批“化学化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大学)”

 🔹 国家首批“化学化工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天津大学)”

 🔹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无机化学、大学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加压氢化的虚拟仿真实验

 🔹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物理化学》、《无机化学》


就业深造

本科毕业生深造率在50%以上,去向多为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研究所。毕业生以理论基础好、科研能力强、适应能力强而受到高校及用人单位的好评。


近三年本科生深造情况



近年“本-硕-博”培养的优秀毕业生代表


王聪,作为2019届天津大学优秀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发言,目前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陈振,2019届化学系博士毕业生,目前在美国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培养特色

应用化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立志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热爱化学理论基础扎实研究能力突出有责任有担当的化学及相关领域卓越人才。学生通过基础理论学习、创新实践、工程实践、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多层次训练,将具备扎实的化学理论基础、突出的科研实践能力和交叉融合创新能力,能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开展科学研究。

本专业还与国内外顶尖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科教协同育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科院理化研究所等知名科研院所设有专项奖学金、提供科研实习机会、开展本科生和硕士生联合培养。

 

培养模式

强基班学生单独编班,采用个性化培养方案,实施小班化教学、完全学分制、导师制、本-研衔接的培养模式。学生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和基本科研能力训练。在完全学分制模式下,部分课程允许学生在全校范围内选课或去其他学校选课;在我校化学化工学科群内接受科研实践和创新训练。进入硕、博阶段后,优先享受一等奖学金和科研补助,在我校“国家2011计划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理学院、分子+研究院、分子聚集态科学研究院等平台、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课题组、科教协同育人单位开展项目研究。在学期间,学生优先获得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国际名校学习交流的机会。


本-硕-博衔接

应用化学强基计划学生采用 “3+1+N”模式,进行本-硕-博衔接培养,其中“3” 为本科阶段,“1”为本科-研究生衔接过渡期,“N”为研究生阶段(N≥4),培养过程中视学业完成情况可获得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



文字来源:天津大学招生办

图文排版:邵偃修

审核:孟子健 白思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